公勉仁

公勉仁

公勉仁(1450~1516),山東臨沂蒙陰人,官至大同巡撫、都察院右都御史,系明中期朝廷重臣。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職位

公勉仁(1450~1516)山東蒙陰人 公勉仁(1450~1516)山東蒙陰人

公勉仁(1450~1516),山東臨沂蒙陰人,官至大同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公勉仁字尚德,號西埠,性聰敏,體弱,但凜凜有氣節。 明孝宗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中進士,授“行人”,後升任江西道監察御史 ,被稱為“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斷,權勢頗重。

公勉仁歷任江西道監察御史、鹽運司同知、太僕寺少卿、四川布政司參議、按察司副使、四川按察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

凜凜氣節

公勉仁 公勉仁
清末書法家黃自元《正氣歌》拓帖 清末書法家黃自元《正氣歌》拓帖

公勉仁,生於齊地(今山東省蒙陰縣境內),蒙陰,自古隸屬江北蠻荒之所,受齊氣影響深遠,齊風自古“兀傲雄肆”,尚俠義,出生於此的公勉仁自幼受齊地尚武文化與魯地詩書禮儀文化影響,自幼秉性耿直、凜凜有氣節,為官不喜附權貴。

明正德初(公元1506年)公勉仁以逆劉瑾被逮下錦衣衛獄,終無性命之憂,降為四川布政司參議,在外貶謫五年,後因督師討賊協剿有功,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七年,終官至大同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系明中期朝廷重臣。

公勉仁死後,其家族連續五代均是三榜進士出身,五世進士,父子翰林,一時名重朝野。

公勉仁,作為公姓家族第一代進士,官至大同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是明中期重臣。

公躋奎是公勉仁家族第二代進士,初授工部郎中,復升湖廣兵備道按察司副使,後調廣西,討平反叛,累立戰功。

公一揚是公勉仁家族第三代進士,歷任河南裕州知州、淮安府同知、官至工部郎中,公一揚本人文采飛揚。

公家臣是公勉仁家族第四代進士,公家臣是明朝一代翰林文苑,公家臣字共甫,號東塘,三榜進士出身,授點翰林院庶吉士,後轉授翰林院編修,任會典纂修官,負責校閱《世宗實錄》,因當時宰相張居正“奪情”事宜,公家臣據理力爭,得罪宰相張居正,遭貶,卒贈禮部左侍郎,公家臣與其子公鼐都以文采顯貴,史稱“父子二人同入翰林,修國史,大不易也。”

公鼐,是公勉仁家族第五代進士,明末著名文學家、詩人,公鼐是明後期朝廷重臣和館閣重臣,他將公姓家族的文學成就發展到頂峰。

公鼐,字孝與,號周庭,明朝萬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公鼐在晚明詩壇,提出“齊風”的詩歌主張,與于慎行、馮琦並稱“山左三大家”。

獻身邊關

大同:三代京華,兩朝重鎮 大同:三代京華,兩朝重鎮
明代將領石像 明代將領石像

公元1506年,公勉仁因得罪宦官劉瑾,被逮下錦衣衛獄,後終無性命之憂,在外貶謫五年,降為四川布政司參議,起復後,因督師討賊協剿有功,擢都察院都御史七年,升任山西巡撫大同贊理軍務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韶、雄、惠、潮、郴州等八州,守邊十年無警。

明代,大同是明朝九邊重鎮之一,居邊塞之要害,為京師之藩屏,所謂“屏全晉而拱神京”。明、清時期,大同以軍事重鎮而揚名四海。在中國軍事史上,大同一直享有“巍然重鎮”和“北方鎖鑰”之譽。

古語云:大同“三面臨邊,最號要害。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大同“北捍胡虜以控帶幽燕,南總三關以招徠晉魏,翼衛陵寢,屏捍神京,屹然甲九塞。”

終明之世,大同在大明王朝北部邊防中占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沂蒙山上梯田 沂蒙山上梯田

公勉仁以大同巡撫兼都察院都御史身份駐守大同,“選將練兵,勤修烽壘,邊陲十年無警”,聲名遠播,內外肅然,推南京兵部侍郞,未受命,卒於官,時正德十一年七月(公元1516年7月)。

公勉仁死後,朝廷悼惜,遂賜祭蔭子,朝廷內外大臣鹹以文哀之。

公勉仁出生之地蒙陰,西漢初置縣,因地處蒙山之陰而得名。

蒙山,古稱東山,山東省境內第二高峰,古代東山(蒙山)地區名人輩出,諸葛亮、王羲之、蒙恬、劉勰、劉洪、顏真卿、匡衡、公鼐、左寶貴、曾子等很多業績卓著的人物,分別在不同的領域,為我國社會發展做出了出色的貢獻。

位於東山(蒙山)腳下,地處蒙陰北部的上東門村,即是明末崇偵皇帝褒讚為“父子翰林、五世進士”公勉仁—公鼐家族的發祥之地。

蒙陰,自西漢初置縣,歷史久遠,南列蒙山,北源沂水,處於沂蒙腹地,千巒環其外,百流出其中,山高路險,車馬難行,算得上極閉塞的地域了。 然而,自明以來,倏忽百年間,驀然又出了李柰、李炯然、李夢龍祖孫一門三進士、被崇禎皇帝褒讚為“父子翰林、五世進士”的赫赫有名的公勉仁—公鼐家族、以及明朝兵部尚書秦士文家族等。後來,又因公鼐一人的異才,而使整個蒙陰由“小邑”升為“中邑”,一縣之中又多給了六、七名秀才的名額,這在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事情。

蒙陰作為江北蠻荒之地, 窮鄉僻壤,而僅明一代,地處北方東夷荒野之地的蒙陰竟然出了五十多名進士,稱得上是一個文化奇蹟,究其原因,不在於其時文化、經濟有多么發達,而最終源於齊魯之民不屈不竭、孜孜不倦的民風追求和學而優則仕的仕宦風尚。

書香門第

文學世家

明朝中期以來,公勉仁開公氏家族第一代進士之先河肇始 ,自此以後,公氏家族代代蟬聯進士,家族綿連五世而不衰,家族連續五代均是三榜進士出身,他們或文治,或武功,多有建樹,街頭巷議,時人爭相傳送,奉為美談,被譽為明末江北進士第一家。公氏家族歷經宋、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朝代,經歷三十多代的傳承至今。恪守“耕讀立志,忠孝起家”治家理念,從一戶默默無聞的山野移民發展成一個忠孝傳家的江北文學世家和官宦世家。

公勉仁 公勉仁

公勉仁(1450~1516):公姓家族第一世進士。官至大同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系明中期朝廷重臣。

公勉仁之侄:公躋奎,官至湖廣按察副使。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中進士,初授工部郎中,出守山西潞安,升湖廣按察副使,後調廣西,討平反叛,累立戰功。著有《中岩詩草》行世。

公躋奎之子:公一揚,官至工部郎中,號亦山,九歲能文,十二歲入邑庠,二十一領嘉靖戌午鄉薦,巳未成進士。歷任裕州知州、淮安府同知,遷工部郎中,著有《閒音集》。

崇禎皇帝敕造蒙陰五世進士,父子翰林石坊 崇禎皇帝敕造蒙陰五世進士,父子翰林石坊

公一揚之侄:公家臣,字共甫,號東塘,於1571年(隆慶五年)中進士,初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後任會典纂修官,負責校閱《世宗實錄》,1577年(萬曆五年) ,由於他主持正義,不苟異同,受到當權者張居正的嫉恨而被貶官,降為澤州判官,移官至廣平司理、南京戶部主事,1583年(萬曆十一年)卒於滁州,終年五十一歲,後贈禮部左侍郎。淑人李氏。生二子。長子公鼐。次子公鼒。

公家臣之子 :公鼐(1558~1626)字孝與,號周庭。明末著名文學家、詩人。明朝萬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著有《問次齋集》一百卷問世。官至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詹事、兩朝實錄副總裁、贈禮部尚書,謚“文介”。

蒙陰公勉仁—公鼐家族是明朝中葉江北地區罕有的“館閣世家”。公氏家族不僅在政治上取得“五世進士”的榮耀,地位顯赫,而且留下了大量的文學著述,形成了獨特的家族文化。明朝後期政治上的黑暗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公氏家族子弟政治抱負的施展,但也促使他們轉向了文學研究與創作,挖掘了他們在這方面的潛力。公氏子孫因此提出了具有家學特色的文學主張,成就了其江北“館閣世家”的巨擘形象。

豐碑不朽

公勉仁著有《東山集》《守邊策略》,墓在上東門(石門之陽),淑人闞氏、繼室李氏。 現僅存清《蒙陰縣誌》中記載的《舟中野望》七律一首。公勉仁出生地蒙陰野店鎮上東門村,原建有都憲石坊1座,即都察院都御史石坊。

清黃自元楷書《正氣歌》拓帖 清黃自元楷書《正氣歌》拓帖
清黃自元《正氣歌》拓帖 清黃自元《正氣歌》拓帖

公姓家族堪稱文韜武略的五世進士第一代、二代公勉仁、公躋奎,在朝為政幾十年,多次提督川貴、巡撫湖廣、整餉軍務、懲貪官、定叛亂、擒匪首、降叛王,在湖廣一帶所立戰碑至今猶在。每每遇到內憂外患,皇帝多派前去整肅征討。 至公鼐一代,正所謂“一門五進士、父子雙翰林”。他們或文治,或武功,多有建樹,名重朝野。崇禎曾褒讚其為“父子翰林、五世進士”。

公氏家族,家族綿延五世而不衰,他們或文或武,代代均是耿直之臣,威武不屈,激濁揚清,錚錚鐵骨,正氣凌然,堪稱公氏家族史的一座不朽的豐碑。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錢 福 - 劉存業 - 靳 貴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90名

楊 旦 - 徐 紘 - 汪 澤 - 彭 傑 - 唐 貴 - 張天爵 - 李 昆 - 寧 舉 - 吳世忠 - 王 瑩

周 統 - 丁 佩 - 周 序 - 黃 暐 - 金 冕 - 黃 繡 - 李承祖 - 陳 綬 - 相 樞 - 羅 榮

崔 儀 - 吳 綱 - 仲 本 - 時 中 - 張安甫 - 龍 夔 - 童 瑞 - 胡 易 - 方良永 - 劉 紳

胡 儀 - 徐 逵 - 張 約 - 張 定 - 韓 智 - 胡 拱 - 徐 木 - 晁必登 - 何宗理 - 馮 夔

查 煥 - 彭 桓 - 朱 稷 - 王 惠 - 鄭 淶 - 彭 澤 - 李宗商 - 海 鯉 - 邵 蕡 - 尹 灝

黃 顒 - 方良節 - 周 洪 - 鄭  - 童 琥 - 沈 衡 - 張 謐 - 楊 朴 - 曹 詢 - 張 琮

官 賢 - 宗 佑 - 林 善 - 沙 立 - 吳 晟 - 廖雲騰 - 周 炯 - 張 彩 - 趙 瑺 - 王彥奇

周 佩 - 陳 珂 - 呂 濟 - 俞 穩 - 項亭明 - 周 載 - 唐 臣 - 趙 璜 - 劉 鑒 - 林 夔

陶 懌 - 羅 柔 - 呂 傑 - 趙履祥 - 王 宸 - 劉 挺 - 吳仕偉 - 李 祿 - 廖 紀 - 劉 績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05名

祝 祥 - 李承芳 - 石 椽 - 王 經 - 尹 洪 - 王 奎 - 王 錦 - 方 憲 - 陸 坦 - 曹 玉

羅 列 - 崔 侃 - 陳 珩 - 來天球 - 金 山 - 許 翱 - 尹 瑑 - 洪 鍾 - 朱 華 - 王 統

鍾 永 - 李 琳 - 汪 淵 - 沈冬魁 - 馬繼祖 - 包 溥 - 吳 潛 - 胡 江 - 喬 恕 - 楊 文

譚 升 - 俞 諫 - 聶 賢 - 郭 桂 - 宋 鳳 - 賴 先 - 楊 鉞 - 叢 蘭 - 尹 頌 - 陸 淞

鄧 明 - 黃 傅 - 車 梁 - 袁 經 - 董 鑰 - 王 冠 - 石  - 王 凱 - 徐 銳 - 孫武卿

段 敏 - 劉 璲 - 張景明 - 趙 欽 - 李廷儀 - 袁宗皋 - 劉 嶤 - 李 鯨 - 李應和 - 鄭 協

王 欽 - 趙繼宗 - 王 綸 - 徐 珤 - 王時中 - 徐 鉞 - 鄭士忠 - 范 瑨 - 熊伯通 - 符 觀

翁文魁 - 鄒 虞 - 王 璟 - 彭 誠 - 莫 英 - 孫 鄘 - 蔡 煉 - 丘 經 - 董 宣 - 況 景

原 秉 - 劉奉儀 - 王 俸 - 茹 鑾 - 徐 有 - 孫 璽 - 曹 敬 - 張 鋼 - 徐 楷 - 王 鉞

戴 乾 - 王 憲 - 趙維藩 - 陶 煦 - 彭惟方 - 趙士元 - 周 澤 - 吳 玭 - 唐 夔 - 路 麟

黎民牧 - 周 冕 - 郭 濬 - 蕭巨源 - 徐 欽 - 宋 珫 - 常元慶 - 董  - 蕭 淵 - 王 哲

羅 賢 - 陳 威 - 陳大經 - 周 偉 - 於庭春 - 陳文輔 - 常 濟 - 李 瓚 - 陳 謨 - 張 瀚

周 爵 - 席 書 - 陳 祿 - 劉文龍 - 劉 棠 - 胡 雍 - 郭 綸 - 盧 翊 - 高崇熙 - 葉永秀

張 鼒 - 杜 楷 - 賈 璇 - 顏頤壽 - 姜 實 - 呂 鏜 - 茅光著 - 余 敬 - 饒 榶 - 蒙 惠

謝 璽 - 杜 宏 - 孫 傑 - 范 璋 - 吳 瓚 - 陸 征 - 臧 鳳 - 張 表 - 胡希顏 - 鄧文質

王  - 石存禮 - 左 然 - 陳 曦 - 林廷獻 - 萬 璇 - 伍希齊 - 楊 滋 - 劉 綱 - 何 勝

李 聰 - 孫 璉 - 秦 銳 - 陳 熙 - 景 佐 - 楊 璋 - 余 止 - 陳 玉 - 彭鳳來 - 鄭 瓘

許 慶 - 王 瓚 - 汪金恩 - 黃 聚 - 左 璋 - 徐 鈺 - 李 傑 - 公勉仁- 李師儒 - 王 鼎

張 輝 - 夏 升 - 何 洽 - 陳 輔 - 高友璣 - 楊 鐸 - 張 金 - 劉 溥 - 劉 瑜 - 房 瑄

陳 澍 - 李 敷 - 丘 俊 - 陸 廣 - 翟 敬 - 劉 芳 - 徐 浤 - 楊 璲 - 譚 溥 - 呂 賢

劉 愷 - 陶 照 - 張 鸞 - 賈 瓘 - 王 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