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解釋

公共教育解釋

《公共教育解釋》的作者是王蓉,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在人力資本的形態方面,書中借用布賴約夫森的資產分類法框架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在這一框架中,資產首先劃分為物質資產和信息資產。在信息資產之中,又包括人力資產和可分離性信息資產。 人力資產指的是一種固化在人身上的信息加工技能,不可能將它們和個人分開,因而可以統一概括為“不可分離的信息資產”。與人力資產相對照,非物質和非人力的信息資產,如軟體、發明,等等,可以概括為“可分離的信息資產”,原因在於,它們的所有權可以和他們的生產者相分離,用於交易。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繼而提出,人力資本投資包括兩個過程。第一是通過這種投資,使個人占有了社會中既有的、可分離的信息資產。第二是在占有可分離信息資產的基礎上,人們獲得了布賴約夫森所謂的人力資產。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類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人力資本投資的對象以具有原始性的直接經驗、知識和技能為主,並以感性的、現實的形態存在於社會的生產生活的實踐過程當中。

在第二階段,個人和人類集體積累的知識、技能與技術開始大規模地轉變為、凝結為以信息形態表現的資產,這種資產本身成為可廣泛交易的對象。

在第三階段,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工操作大量的被計算機替代。這帶來了兩種變化。第一種變化就是人力資產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它對於創造與傳播可分離信息資產的過程中。第二種變化是在計算機廣泛代替人類的情況下,人類自身所必須掌握的能力以及工作場所中的職業構成發生了變化。

圖書目錄

前言

理論分析篇

已有研究的綜述

人力資本理論

社會資本理論

市場不完善性理論

公共政策的實證研究理論

小結

歷史的視角

“學在教堂”

行會制

“學在官府”

新人力資本理論:一個理論分析框架

人力資本的屬性

人力資本的形態

人力資本的價值

人力資本的可讓與性

國家與公共教育

中國公共教育解釋篇

中國轉型期的教育和收入問題研究

緒論

中國的工作單位與工人

工作單位和政府

勞動分配過程

教育成本

經濟改革

方法論,數據與假設

實證分析結果

中國義務教育中的義務消費:以教科書為例

——關於中國義務教育中的教科書問題研究

教科書作為商品之特性

教科書之價格及高額利潤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教科書

中國村莊裡的國家學校與公民教育

田野調查地區的簡介

清真寺教育的歷史

田野調查發現

中國縣級政府財政預算行為研究

中國縣級政府財政預算行為:分析框架

數據

田野調查發現

中國城市居民對公共教育的評價

導言

研究發現

中國義務教育財政體制分析

導論

義務教育財政體制:一個分析框架

田野調查發現

中國義務教育投入之公平性研究

引言

分析框架

數據及初步分析結果

實證結論

中國地方政府教育財政支出行為實證研究

公共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分析:已有研究

中國各省公共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分析

作者簡介

王蓉,遼寧海城人。北京大學理學學士(1986-1990年),北京大學教育學碩士(1990-1993年),學博士(1993-1999年)。現任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教育經濟學、教育財政學、勞動經濟學、教育政策分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