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2年

公元962年,太祖立誓碑,宋開倉賑饑民,李彝興遣使獻馬,尹勛罷為教練使。

歷史紀事

假道荊南
建隆三年(962)九月,割據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周行逢病亡。十一歲幼子周保權嗣位。鎮守衡州的張文表不滿說:”我與行逢俱起微賤,屢立功勞,今日豈能折腰事小兒?”遂揭竿造反,意欲稱雄湖南。周保權遣使向宋求援。當時,在宋王朝與周保權的割據勢力之間,還有一個割據江陵的南平(又稱荊南)高繼沖政權。趙匡胤遣盧懷忠前往偵探人心向背和兵甲虛實,得知其全部武裝不過三萬,欲伺機取之。恰好此時逢周保權求師,趙匡胤準備一箭雙鵰,遂於建隆四年(963)正月,命慕容延釗為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集十一州兵力,往江陵進發。李處耘遣丁德裕去見高繼沖,提出”假道”過境的要求。高繼中不知有偽,則以禮相迎。宋軍突入其城,占據要衝。高繼沖無奈,只得奉表稱臣。宋軍兵不血刃,即得三州十七縣。'這時叛將張文表早已被楊師瑤斬首。但慕容延釗仍按原計畫繼續向荊南挺進。周保權聞聽宋軍前來,料知事情不妙,倉促遣張從富率軍抵抗,結果被宋軍大敗於灃江。朗州(今湖南常德)城守將聞訊,不戰自潰,宋師遂克朗州,周保權與其家屬亦被宋軍俘獲,湖南割據政權被消滅。
太祖立誓碑
南宋初期傳宋太祖於建隆三年 (962)曾秘密刻一碑,立於寢殿之夾室,稱為誓碑。誓詞內容大略為:一、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盲事人,三、要求子孫遵守。傳說誓詞文句雖略有出入,但主旨基本相同,宋太祖曾任後周殿前都點檢,與周世宗柴氏有深交。陳橋兵變時太祖曾有明令,以為太后、主上,皆其北面事之者,不得驚犯;大臣皆其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土庶之家,不得侵掠。並警告其部下。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
宋開倉賑饑民
建隆三年(962),淮南飢懂,揚、泅諸州多有餓殍。戶部郎中沈義倫自吳越歸朝,上書太祖,建議將各郡所儲百萬石軍糧貸給饑民,至秋,令交還新粟。反對者認為,假若再遇水旱,饑民將無法還粟,誰能擔當這個責任?沈義倫慷慨陳詞,認為國家開倉濟民,可感召和氣,立致事稔,不用憂慮水旱!太祖聽從沈義倫的建議,詔淮南道官吏開倉賑饑民。
宋罷采造務
秦州西北夕陽鎮,地接山谷,谷內多大樹,當地党項羌族賴其利而生。尚書左丞高防知秦州後,設立采造務,取材供京師。建隆三年(962)六月,蕃部首領尚巴約率兵侵渭北,爭采造務,高防擊退蕃兵。太祖因國家初建,不願挑起事端,遂以樞密使吳廷祚為雄武節度使,代高防知秦州,詔赦尚巴約等人罪,釋放俘虜,罷采造務。

宋班捕盜令
建隆三年(962),宋班捕盜令。規定以三限為期,每限二十天。第一限之內捕獲盜賊,令、尉各減一年參選。捕獲大部分,減兩年;第二限之內捕獲盜賊,令、尉各加兩考授官,捕獲大部分,加四考。第三限之內捕獲盜賊,令、尉各加一階,捕獲大部分,加兩階。超過三限而沒有獲,尉罰一個月的俸祿,令罰半個月的俸祿。尉三罰,令四罰之後,各加一年參選,加三年參選後,令、尉停官。令、尉親率兵與盜賊捕斗而全獲者,尉升令,仍加四考,令另加升擢。

文化紀事

董源逝世
畫家董源(字叔達)約卒於本年。源鍾陵(今江西講賢西北)人,一作江南人。在南唐稱董北苑。工人墨山水,與僧巨然並稱“董巨”,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主要流派。

雜譚逸事

李彝興遣使獻馬
建隆三年(962),北漢常騷擾麟州,党項羌首領李彝興聞知宋需戰馬,遂遣使以良馬三百匹入獻。太祖嘉彝興,詔玉工治帶,並親臨指導。帶成,派專使賜給,彝興嘆服。
尹勛罷為教練使
建隆三年(962),控鶴右廂都指揮使尹勛率丁夫疏通五丈渠。陳留丁夫乘夜潰逃,尹勛大怒,斬隊長十餘人,將七個余名逃跑者的左耳割掉,以示懲罰。丁夫不服,詣闕伸冤。兵部尚書李濤當時臥病在家,聞訊後,力疾草奏,請太祖殺尹勛,平民冤。太祖覽奏,非常讚賞,但念尹勛忠勇,責配許州為教練使。
留從效卒
留從效,泉州水春(今福建)人。知書達禮,好兵法,少從軍,以功授泉州散指揮使。後晉開運元年(944),朱文進殺閩王曦,自稱閩王,遣黃紹頗為泉州刺史。從效與王忠順董思安陳洪進擒殺黃紹頗,擊敗朱文進,割據漳,泉二州。後歸南唐,李景累授從效同平章書兼侍中、中書令,封鄂國公、晉江王。從效出身寒微,知民間疾苦,為政清廉,得民愛戴。宋初,從效上表稱藩,貢奉不絕。建隆三年(962),從效病重,為部將張漢思所劫,疽發死,年五十七歲。贈太尉。靈州大都督。
周行逢卒
周行逢,朗州武陵(湖南常德)人。少犯法充軍,以驍勇累遷裨校。周太祖時,歷任朗州都指揮使、潭州行軍司馬,領集州刺史、鄂州節度、知潭州軍府事。顯德年間(954-958),世宗授行逢朗州大都督、武平軍節度、制置武安、靜江等州軍事兼侍中,盡有湖南之地。宋太祖即位,加兼中書令。周行逢出身隴畝,知民疾苦,為政清廉,得民愛戴。建隆三年 (962)年,追封汝南郡王。
高保勖卒
高保勖,宇省躬,祖籍陝州峽石 (陝西陝縣)。後晉天福元年(936),授漢州刺史。後漢初,判內外諸軍事。廣順元年(951),加檢校太傅,充荊南節度副使。顯德元年(954),加檢校太尉,充行軍司馬,領寧江節度;建隆元年(960),高保融卒,嗣為荊南節度。保勖荒淫無度,窮奢極侈,政事不治,怨聲載道。建隆三年(962)卒,年三十九歲,贈侍中。

張文表之亂
建隆三年(962),武平節度使兼中書令周行逢病死,年僅十一歲的周保權嗣立。大將張文表木服,糾兵以叛,攻入潭州,殺行軍司馬廖簡,自稱權留後,呈表朝廷。周保權派楊師璠率軍討伐,自遣使至宋廷求援,朝廷遣中使趙璲撫慰潭、朗二州,聽張文表歸闕,且令荊南發兵助周保權。乾德元年(963),太祖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部都部署,聚兵襄陽,擬討張文表。張文表初戰獲勝。後聞宋軍壓境,遣人賄賂朝廷趙璲,表示歸順朝廷,趙璲大喜,遣使撫慰。後師璲率兵大敗文表,俘虜文表。師璠部將恐文表至闕,圖害朗州,遂斬文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