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0年是貞明六年。
歷史紀事
楊溥即吳王位
吳武義二年(920)、後梁貞明六年五月,吳王楊隆演病殂,年二十四。六月,隆演之弟溥即吳王位。楊溥(901——938),楊行密第四子。吳武義元年封丹陽郡公,楊隆演病重時,由執政徐溫以吳王命迎之監國而即位,時有迎合徐溫之意者,曰:“蜀先主謂武侯;嗣子不才,君宜自取。”溫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當在誅張顥之初,豈至今日邪?使楊氏無男,有女亦當立之,敢妄言者斬!”
晉取梁河西之地
後梁貞明六年(920)四月,梁河中節度使(今山西永濟)朱友謙襲取同州(今陝西大荔),因為子求同州節鉞未得,遂附於晉。六月,梁以劉尋攻回州,晉以李存審、李嗣昭等救援。九月,李存審解同州之圍,繼而分兵攻華州(今陝西華縣),大敗梁師。晉遂盡有梁河西之地。
楚與吳越通婚
後梁貞明六年(920)十二月,吳越王錢鏐為子錢傳琇求婚於楚。楚王馬殷許婚,次年七月送女歸杭州。
文化紀事
突呂不和魯不古造契丹文字
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根據漢字字型創製的拼音文字。契丹大字是以幾個音符疊成契丹語的一個音綴。在形狀上仿照漢字合成一個方塊字,特別繁贅難認。據史書記載,這種契丹大字是契丹貴族知識分子突呂不創製的。契丹小字,筆劃比契丹大字簡單,所以也叫"中簡字"。據史書記載,契丹小字是阿保機的弟弟魯不古學習回鶻文後製造的。契丹小字約是以一個方體字代表一個音綴,不過不像契丹大字那樣合疊成多音銜的方塊字,而是仿照古回鶻文的辦法,從上至下,連續直寫,所以稱它“數少而該貫”。但因為每個音綴仍然是來自漢字的方體,無法聯定,造成各音綴相互分離,各個多音詞之間不易截斷,運用起來,非常不方便。這種契丹大字和小字,估計只是在契丹貴族文人中使用,範圍極有限。遼朝的文化主要是依靠漢字作工具進行傳播和發展的。
南漢開科選舉
南漢乾亨四年(920),後梁貞明六年三月,南漢因兵部侍郎楊洞潛之請,立學校,設銓選,開貢舉,每年放進士、明經十餘人,有如唐代之制。
雜譚逸事
梁陳州民起事被平
後梁貞明六年(926)七月,陳州(今河南淮陽)民母乙、董乙依佛法自立一宗,不食葷茹以之教化鄉民,漸至千人,攻掠鄉社,影響及於陳、穎(今安徽阜陽)、蔡(今河南汝南)州。梁屢發州兵討捕,均為所敗。十月,梁髮禁軍及數郡兵合力追擊,擒母乙等首領八十餘人,斬之。
逝世
牛嶠卒
前蜀乾德二年(920),詞人牛嶠卒。牛嶠(850?--920),字松卿,一字延峰。隴西(今甘肅)人。唐乾符五年(878)進士,歷官拾遺、補闕、校書郎。前蜀高祖王建節度西川,牛嶠為判官。王建稱帝,拜給事中。牛嶠博學有文,以歌詩著名,尤善詞,有集三十卷,歌詩三卷。有詞三十二首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