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0年

公元580年

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掌握朝政大權的相國外戚楊堅脅迫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改國號隋,以長安為都。

大事記

(圖)公元580年千金公主

1、公元580年六月,尉遲迥起兵反對楊堅。

2、公元580年陰平國王楊法琛因幫助北周益州總管王謙反對楊堅,被楊堅派兵滅亡。

3、公元580年,隋朝的楊堅篡奪北周江山,北朝就此結束。

4、公元580年,分陽平郡置屯州館。

5、公元580年,陰平古國滅亡,標誌著氐族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氐人隱沒於藏族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圖)公元580年長安城

6、公元580年,鄴城被毀。

7、公元580年5月,宇文贇病死,突厥他缽可汗遣使弔喪。

8、公元580年,突厥遣使於周,迎娶千金公主

9、公元580年,北周滅北齊

10、公元580年,北周宣帝死,其8歲的兒子靜帝即位。

出生名人

(圖)公元580年魏徵

魏徵(公元580年——645年)

魏徵,字玄成,劍州(今廣元市劍閣縣)人。生於公元580年,卒於645年,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年輕時就出家為道士,雲遊四方,拜師求學,博覽群書,頗有雄才大略。魏徵去世,太宗親自到他的靈柩前痛哭,迫贈他為司空,賜諡號文貞。太宗親自給他撰寫碑文,還親筆書寫在石碑上。又特賜給他家食實封九百戶。

逝世名人

宇文贇(公元559年——公元580年)

宇文贇,北周宣帝,字乾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長子,北周第四代皇帝,在位只有一年。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武帝去世後,宇文贇即位,即位後他沉湎酒色,又大肆裝飾宮殿,且灠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北周國勢日漸衰落。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宣帝禪位於長子宇文衍,他本人則在禪位後次年去世,時年二十二歲。

雜譚逸事

(圖)公元580年孔子

千金公主

北周靜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突厥他缽可汗復請和親,周主宇文贇特令趙王宇文招之女為千金公主,許字突厥。趙王宇文招之父即出生在武川的北周王朝的奠基者,後被追尊為文帝的宇文泰。千金公主乃宇文泰之孫女。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宇文贇病死,突厥他缽可汗遣使弔喪,並迎娶公主。千金公主擔負起了維護兩國友好關係的重任。當時北周國內,內外政權全歸隨王、相國楊堅,楊堅“恐周氏諸王在藩生變,稱趙王招將嫁女於突厥為詞以征之”,“六月,五王並至長安”。楊堅先是誣稱趙王招與越王盛通謀圖逆,滿門抄斬;十月又將陳王純誅殺;十一月誣代王達、滕王通叛,逼令自殺。至此將宇文泰之子全部殺害,掃清了篡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北齊刻經
北齊政權,自文宣帝高洋始,朝野佞佛,建造寺廟,開鑿石窟,傳抄佛經。同時,佛教刻經事業尤為熾盛。刻經之舉,最早見於東漢熹平年間,於碑石上書刻儒家典籍,以敦教化。書刻佛經,興於北齊,佛徒將長篇經籍刻於崖壁之上,字形展大者,徑二尺許,並刊刻佛號、題記。刻經地點,集中於鄴都附近及魯南兗州一帶山區,諸如鼓山刻經(公元572年,分南北響堂)、寶山刻經、媧皇宮刻經、徂徠山刻經(公元570年)、泰山刻經、水牛山刻經、尖山刻經(公元575年)。北齊政權為周武帝滅亡後,周武帝亦在北齊境內實施滅佛,而北齊佛徒刻經之舉仍未間歇,又有鄒嶧鐵山刻經(公元579年)、岡山刻經(公元580年)、葛山刻經(公元580年)、嶧山刻經完成,皆摩崖大字,書刻面積巨大,空前絕後。刻經書體,或楷或隸,既不同於北魏碑體楷書,亦不類東漢隸書,風格渾穆簡靜。

孔子封號

孔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活動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魯國平鄉陬邑人。

孔子有封號始於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衍追封孔子為公爵,稱“褒成宣尼公”。
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稱孔子為“文聖尼公”。北周靜帝於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恢復公爵之封,號“鄒國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