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績,東吳重要將領。朱績(?-270年),字公緒,後改回父本姓為施績,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因其父朱然為將軍而被任免為官吏,後拜為建忠都尉。其叔父朱才病逝,朱績承襲領有其兵,隨太常潘浚討伐五溪,以膽量、能力為人稱道。遷為偏將軍營下督,領治理盜賊之事,執法不偏不倚。魯王孫霸注意到朱績,時常到朱績的官署坐著,想與他結交為友,但朱績卻會立即下地而立,推辭不受。後孫綝執掌朝政,大臣們互相差疑,施績怕東吳會有擾亂,而曹魏又會乘機挑釁,便秘密書予蜀漢結交,講述為怕被併吞的憂慮。蜀便派右將軍閻宇率五千兵到白帝城防守,等待施績的訊息。永安初年,遷為大將軍、都護督,由巴丘北上至西陵。264年,拜為左大司馬,於270年逝世。朱績執法不偏不倚,對上司以禮相待,如魯王孫霸坐下,朱績必會站起來,以視尊重。
克勞狄二世,羅馬皇帝,死於瘟疫。(打敗哥特人的)克勞狄二世(拉丁語全名為:MARCVS AVRELIVS CLAVDIVS AVGVSTVS GOTHICVS[1],213年或214年5月10日~270年1月)羅馬帝國皇帝(268年~270年在位)。雖然他的統治只有短短兩年,但卻在羅馬帝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他是所謂“伊利里亞諸帝”中的第一位皇帝。正是在這些皇帝的領導下,帝國從嚴重的危機中恢復過來。克勞狄二世後來被羅馬元老院宣布為神。在羅馬帝國後期的諸皇帝中,最早謀求限制庇護權的大概是克勞狄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