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皇太后馬氏死明德馬皇后(史失其名),是伏洷將軍馬援的小女兒。其母藺氏因子敏惠早夭,悲傷過度,精神恍惚,馬氏年十歲就管理家事。十三歲被選入太子宮。明帝劉莊即位後,以為貴人。當時,馬氏異母姐之女賈氏也入選宮中,生章帝。明帝以馬氏無子,令其撫養。永平三年(60),立為皇后。馬氏身為皇后,依然十分謙肅,常穿粗帛製成的衣裳,裙子也不綴邊飾。永平十五年,楚王英獄連年不斷,許多人都無辜牽連入獄。馬氏勸解明帝,明帝有所感悟,夜起徬徨,以後對楚王英獄多有寬宥。諸將、公卿奏事有分歧不以決斷時,明帝常常徵求馬氏意見,馬氏“分解趣理,各得其情”,但從來沒有以自家私事干預朝政。章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建初元年(76),章帝想封爵諸舅,馬氏堅決不同意。第二年夏天大旱,有人上疏以為這是因為不封外戚的原故;馬氏嚴詞斥責,還是不同意封馬家之人。馬氏的母親去世安葬時,起墳稍高,馬氏得知後立即命兄馬廖減削。建初四年,馬氏患病,但她不信巫祝,拒絕禱祀。至六月去世,終年四十餘歲。白虎觀會議
建初四年(79)十一月,章帝下詔令將、大夫、博士、郎官及儒生會集洛陽北宮的白虎觀,討論五經異同。章帝親臨主持,由五官中郎將魏應秉承章帝旨意發問,侍中淳于恭作答,章帝親自裁決。參加者有當時著名儒者丁鴻、樓望、成封、桓郁、班固、賈逵等人,以及廣平王劉羨。討論的結果後來由班固編成《白虎議奏》(即《白虎通》),作為官方欽定的經典公布。
桓虞為司徒
建初四年(79)五月,以南陽太守桓虞司徒。桓虞字伯春,曾任尚書僕射,據法斷事,周密平正,以才能擢為南陽太守。任司徒八年,於元和四處(87)免官。
史書記載
公元前79年,壬寅,漢昭帝元鳳二年1、《漢書卷七•昭帝紀第七》:“二年夏四月,上自建章宮徙未央宮,大置酒。賜郎從官帛,及宗室子錢,人二十萬。吏民獻牛酒者賜帛,人一匹。”
(元鳳二年(公元前79年)夏四月,昭帝(劉弗陵,16歲)從建章宮(西漢宮名。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西。宮內千門萬戶,有鳳闕,據稱高七十丈(一說五十丈),當時蔚為奇觀。舊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郊)遷入未央宮(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宴群臣。賜郎從官帛,賜宗室子錢,每人二十萬。吏民獻納牛酒的賜帛,每人一匹。)
2、《漢書卷七•昭帝紀第七》:“六月,赦天下。詔曰:“朕閔(憫)百姓未贍,前年減漕三百萬石。頗省乘輿馬及苑馬,以補邊郡三輔傳馬。其令郡國毋斂今年馬口錢,三輔、太常郡得以叔(菽)粟當賦。””
(六月,赦天下。下詔說:“朕憫百姓不足,前年減省轉漕三百萬石。適當節省自乘輿馬及苑馬,以補充三輔及邊郡驛馬。現令郡國不得收取今年馬口錢(馬稅),三輔、太常應允許在交稅時,菽、栗可以當賦錢(此行於三輔太常郡者,以近畿便於輸送,以減轉漕之役)。”)
3、《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明年,復遣九千騎屯受降城以備漢,北橋余吾,令可度,以備奔走。是時,衛律已死。衛律在時,常言和親之利,匈奴不信,及死後,兵數困,國益貧。單于弟左谷蠡王思衛律言,欲和親而恐漢不聽,故不肯先言,常使左右風漢使者。然其侵盜益希,遇漢使愈厚,欲以漸致和親,漢亦羈縻之。其後,左谷蠡王死。”
(第二年(此指元鳳二年(前79)),匈奴又派九千騎兵駐紮在受降城以防備漢軍,在北邊的余吾水(今蒙古烏蘭巴託附近之士拉河)上架橋,使人可以渡過,以預備在危急的時候可以逃走。那個時候,衛律已經死去。衛律活著時,經常談論與漢朝和親的好處,匈奴人不相信,等衛律死後,匈奴軍隊多次被圍困,國家更加貧窮。單于的弟弟左谷蠡王回想衛律說的話,覺得有道理,便想與漢朝和親,又擔心漢朝不肯,所以自己也不願先說,經常讓身邊的人旁敲側擊,與漢朝使者談論此事。然而對漢朝邊境的侵擾更少了,對待漢朝使者更禮遇優厚,想以此慢慢地與漢朝和親,漢朝也對其採取懷柔政策。後來左谷蠡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