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渠建成
公元前236年,鄭國渠用了十年時間,終於修建成功。鄭國渠塵埃落定。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採納韓國人鄭國的建議,並由鄭國主持興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其引水口至乾渠段,修有寬15~20米,高3~5米,長達6公里的引水渠堤。現存鄭國渠口、鄭國渠古道和鄭國渠攔河壩,附近有秦以後歷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幹道遺址,並有大量的碑石遺存。鄭國渠修成後,灌溉面積達280萬畝,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使秦國從經濟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戰爭準備。鄭國渠首遺址,發現有三個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鄭國渠引涇進水口。每個暗洞寬3米,深2米,南邊洞口外還有白灰砌石的明顯痕跡。地面上開始出現由西北向東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個大土坑,土坑之間原有地下乾渠相通,故稱“井渠”。鄭國渠工程之浩大、設計之合理、技術之先進、實效之顯著,在中國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秦攻趙
公元前236年,秦乘攻取趙的閼與、橑陽、鄴、安陽等城,後又大舉攻趙,遭到頑強抵抗。趙雖兩次打敗秦軍,但兵力耗損殆盡。秦國西出太行山,突襲趙國邯鄲拉開了統一戰的的序幕。 趙國和燕國激戰正酣,他想將秦國造成的領土損失在燕國身上補回來。這時秦國乘虛而入。趙國急忙命令大將李牧率軍南下應敵。
阿育王退位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退位。
阿育王 Asoka,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阿育王之名可意譯為“無憂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國王。他的祖父旃陀羅笈多創立了孔雀王朝,並擊敗了入侵的希臘人,他的父親賓頭沙羅鞏固了這個國家,並向南擴展了國土,累計攻滅了十六個國家。站在祖父兩代的肩膀上,阿育王有著有利的創造更大歷史業績的條件。佛家經典說阿育王從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為並未能體現出這一點。他18歲時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後來在鎮壓旦叉始羅城叛亂中立下大功,積累了政治資本。公元前236年,阿育王枕著“護法名王”的尊號離開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國祚不長,在他死後只延續了半個世紀便告終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據的局面。
哈米爾卡進軍赫爾克里斯石柱
公元前236年,哈米爾卡揮師經陸路沿北非海岸向赫爾克里斯石柱進軍,然後渡海峽到達西班牙。
哈米爾卡在加的斯建起一個基地。加的斯本是腓尼基人的一個殖民貿易中心,到那時已處於迦太基控制之下多時。他接著向東推進,遭到當地許多土著部落的頑強抵抗。由於他恩威並用,把軍事壓迫與巧妙外交結合起來,因此成功地征服了西班牙南部的全部民族。有的被徹底打敗,有的被爭取與迦太基結盟。許多先前與其敵對的武士很快被編入他的軍隊。在哈米爾卡逝世之時,他的軍隊已有六萬名步兵,八千名騎兵以及兩百頭戰象。部隊中半數以上是伊比利亞人。哈米爾卡的女婿哈斯德魯巴爾(人稱“美男子”)接任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