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公元前652年是:周惠王二十五年;魯僖公八年;秦穆公八年;陳宣公四十一年;蔡穆侯二十三年;鄭文公二十一年;宋桓公三十年;楚成王二十年;齊桓公三十四年;晉獻公二十五年;燕襄公六年;衛文公八年;曹共公元年;杞成公三年。
公元前652年,鄭國請求與魯國結盟。鄭國,別名奠國,國君為姬姓,伯爵。春秋戰國時期重要諸侯國。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周厲王幼子友於鄭(今陝西華縣的東方),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期,鄭桓公身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馬上就要滅亡,於是,在太史伯的建議下,於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遷移到東虢國和鄶之間(今河南嵩山以東),號稱新鄭(今河南省新鄭一帶),這是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遷移。桓公三十六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和鄭桓公,桓公之子武公即位,繼位的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國,建立了實際獨立的鄭國,定首都為新鄭。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莊公登基。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很好的控制了自己屬下卿大夫的勢力,在春秋初年,鄭國非常活躍。甚至,一段時間之內,強大的齊國也對鄭國俯首稱臣,跟隨鄭國東征西討。莊公時代鄭國內部肅清了反動勢力,外部滅
了許國,敗了宋國,還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鄭莊公小霸”。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兒子厲公驅逐太子自立為君。厲公在位二十八年間,鄭國大亂,因此從此鄭國日益衰落,齊國逐漸取得有利地位,開始控制周邊小國。厲公下傳兩代到了繆公,以後鄭為晉、楚兩國威逼,幾乎年年不得安寧。繆公下傳兩代到襄公時期,楚國曾攻占鄭國,襄公忍辱存國。襄公下傳四代到簡公時,鄭國任用子產為相執政,鑄造刑鼎,發展經濟,救助百姓,因而鄭國重新富強。簡公下傳四代到哀公時,晉國韓、趙、魏三家強盛,鄭國再次衰弱。哀公之後的幽公時期,韓武子攻占鄭國,殺害了幽公。後來幽公之弟儒公復國,多次與三晉發生戰爭。繻之後的康公時,韓國再次強盛。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韓哀侯率軍再次攻占鄭國,鄭國滅亡,國土併入韓國。立國432年,歷21君。魯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魯國也是孔子的故鄉。伯禽下傳九代到武公九年時,魯國發生變故,直到後來周宣王立魯孝公為止。孝公下傳兩代到隱公、桓公時,魯國再次發生政變。桓公之後到魯莊公時期,魯國多次與齊國發生戰爭。莊公兒子愍公、釐公時期,魯發生慶父之亂。釐公下傳兩代到宣公時,襄仲殺嫡立庶,從此三桓強盛。宣公下傳三代到昭公時期,三桓發兵攻擊魯君,魯國公室從此名存實亡。昭公之後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國外流亡死去的。魯悼公以後魯國漸漸衰落,到第33位國君頃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魯國被楚國滅亡。
公元前652年,齊桓公姜小白,會周政府代表,宋桓公子御說、衛文公衛燬、許僖公姜業、魯僖公姬申、曹共公曹襄、陳國世子,盟於洮邑(山東汶上東北),共尊周太子姬鄭為周王,是為襄王。位既定,姬鄭始發父喪。周襄王(?——前619年)。周朝國王。姬姓,名鄭,周惠王之子。執政時間為公元前651--619年。在位三十三年。襄王時
期,諸侯爭霸日益激烈,諸侯為奪霸權各顯其能,使用各種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擴張自己實力的機會。在大國爭霸、小國林立時代,稱霸於諸侯,為後人稱為春秋五霸的齊桓公、晉文公,在周襄王時地位已凌駕於周王及各諸侯國之上。襄王崩,其子頃王壬臣立。
公元前652年,白翟攻晉,報去年採桑之敗。白翟亦作“白狄”。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春秋前期主要分布於古雍州北部(今陝北一帶),與晉國及戎有戰事。前550年,白翟受秦國的壓迫和晉國以及戎政策的誘惑,東遷至今河北省石家莊一帶。東遷後的白狄主要由鮮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 4個氏族組成。後肥氏、鼓氏、仇由氏為晉所滅。公元前507年鮮虞建立中山國,是為早期鮮虞中山國,公元前406年為魏文侯所滅。前381年左右,“中山復國”,是為後期鮮虞中山國,都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公元前296年為趙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