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5年

公元前355年

公元前355年,中國歷史上的周顯王十四年。在此年,申不害相韓。越無顓卒。秦孝公與魏惠王會於杜平,侵宋。這一階段,中國各諸侯國之間往來頻密。一是戰爭頻密,二是外交活動頻密。同年,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兼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在雅典首創了自己的呂克昂學園,並主持這個學園達32年之久。

大事件

(圖)公元前355年公元前355年杜平遺址(今陝西省澄城)

1、周顯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滅越,屬楚國,名鳩茲,楚國的黃歇被楚王封為相,為春申君。 秦時,分全國為三十六郡,蕪湖屬鄣郡,仍名鳩茲。

2、公元前355年, 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洛水之東(河西地區)的杜平(今陝西省澄城縣東)相會,結束了秦國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被動局面, 提高了秦國的地位。 秦國還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 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巴蜀地區和盛產牛馬的西北地區, 社會生產得到迅速發展, 從而奠定了秦統一的物質基礎。

3、公元前355年,一代名相張儀出任秦國相國,秦國的實力在這期間有一次大的飛躍,迫使魏國割讓包括今天的榆林

(圖)公元前355年呂克昂學園遺址

在內的“上郡十五縣”給秦國,並且在上郡沿邊修築長城。

4、公元前355年宋恆侯之子剔成廢恆侯自立,實行改革,國力漸強,後被其第偃驅逐到齊國,偃自稱王,偃曾打敗過齊、楚、魏,頗有作為。

5、公元前355年,趙國攻占了衛國的漆城和富丘兩地。

戰事

(圖)公元前355年公元前355年—德爾菲神廟
爆發於公元前355年的“神聖戰爭”:發生在底比斯人和福基斯人之間,這兩個國家長期以來一直互相反感,底比斯人利用他們在近鄰同盟中的影響力向福基斯人尋機報復。他們唆使同盟向後者徵收罰款,因為福基斯人開墾了Cirrhaean平原上的一塊地方,而這塊地方早已經獻給了德爾菲的神袛,而且是永遠地用作傾倒廢物。福基斯人聲稱這筆罰款會毀了他們,但是同盟根本不聽他們的辯解,反而將罰款加倍,而且威脅說如果他們再次拒絕的話就他們全部變成農奴。福基斯人陷入絕望之中,既然已經被認定了褻瀆神明,索性就把德爾菲神廟也占領了吧。領導這次的行動的是Philomelus,他帶著不超過兩千人的一支軍隊,奇襲並且占領了德爾菲神廟。開始的時候,他很小心地嚴禁動到神廟中的聖物,但是在受到底比斯人及其同盟的越來越猛烈的攻打以後,他就拋開了這些顧忌,宣布說應該將這些聖物轉換成金錢來收買僱傭兵。Philomelus在戰場上陣亡以後,就由他的兄弟Onomarchus繼續指揮,他精力充沛,並且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他卻遇到了腓力二世。腓力在此之前就已經將他的疆域擴展到了塞薩利,現在則是以德爾菲神袛的維護者出現,他讓他的士兵都帶上采自潭蓓谷樹林中的月桂樹的花冠,就這樣進入了塞薩利,在帕伽撒依灣與Onomarchus遭遇。在接下來的戰鬥中Onomarchus被殺,他的軍隊被完全擊敗。

建築

1、鄭韓長城:這道長城先是鄭所築,後來韓滅了鄭,繼續修築使用,而且在歷史文獻上,有時稱韓,有時稱鄭,因此,把它稱作鄭韓長城。建築的年代,按《竹書紀年》上記載說,梁惠成王十五年(公元前355年),鄭築長城,自亥谷以南。這一長城與魏的東南河外長城相合,是用來防秦的。

2、魏河南長城又稱“中原長城”,據《竹書紀年》記載為公元前355年修築。這條長城的大致走向是從今河南省原陽縣西開始,經今原陽縣東一直到密縣東北。

出生

(圖)公元前355年公元前355年——莊子

1、莊子,名周,戰國時蒙人,曾為蒙漆園吏。和孟子同時,比孟子略晚一點。約生於公元前355年(周顯王十四年),卒於公元前進275年(周赧王四十年)。莊子家境貧窮,曾居住陋巷,以織屨為生。

莊子信奉老子的學說,同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當複雜,攻擊儒、墨,主張回歸自然;憤世嫉俗,痛恨黑暗現實,楚威王曾重金聘他為相而遭拒絕;富於批判精神,但同時又想取消鬥爭,否定知識,有濃厚的消極情緒。

著有《莊子》一書,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認為是莊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雜篇》十一篇,有些學者則認為是後世道家學者所依託。在先秦哲學家中,莊子的性格最富於美學意味。莊子認為,作為宇宙本體的“道”是最高的、絕對的美,而現象界的“美”和“醜”不僅是相對的,而且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因為“美”和“醜”的本質都是“氣”。莊子的這一思想,對於中國古典美學的邏輯體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莊子通過對於一大批兀者、支離者的描繪,指出人的外貌的奇醜可以更有力地表現人的內在精神的崇高和力量。在莊子這一思想的啟示下,在美學史上形成了一種和孔子“文質彬彬”的主張很不相同的審美觀,在藝術史上則出現了整整一個系列的奇特的審美形象。

莊子通過“象罔得到玄珠”的寓言,用老子“有”、“無”、“虛”、“實”的思想對 《辭系傳》“立象以盡意”的命題作了修正,強調只有有形和無形相結合的形象(“象罔”)才能表現宇宙的真理(“道”)。莊子的這個思想,對中國古典藝術的意境結構有著巨大的影響。

2、狄西阿庫斯(Dicaearchus) 希臘地理學家。公元前約355年生於西西里的墨西拿;約卒於公元前285年。 狄西阿庫斯年青時代去雅典,在亞里士多德的指導下在他的學園學習,後來成為提奧夫拉斯圖斯的親密朋友。他雖然最感興趣的是倫理學,然而他卻寫了一部希臘史,一部地理學,書以文字和地圖來講述世界。他還對希臘各山脈的高度作了估計。 對他有利的是他利用了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將士帶回的情況描述。狄西阿庫斯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他首先在地圖上畫下了從東到西的緯線,這就表明在同一緯度上的各地(在任意指定的一天)都能看到正午太陽具有相同的傾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