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風險的表現
一是財政風險。舉債規模過大,導致財政收支體系和債務清償機制紊亂,從而使財政陷入支付困境.
二是貨幣風險。因舉債引發通貨膨脹,使正常經濟活動秩序遭到破壞。
公債風險的定義
公債風險是指政府在運用公債組織收入和安排支出過程中,由於財政制度和財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種不確定的經濟因素所造成損失和困難的可能性。當出現公債無法償還的情況,這就是所謂公債危機。
只要發行公債,就會有公債風險;任何公債都有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而矣。公債風險是潛在的公債危機,公債危機是現實的公債風險。公債風險不一定就必須成為公債危機,前者只是後者的潛在可能性,只要處理得當,公債風險就不會釀成公債危機。
公憤風險可以分為顯性風險和隱性風險。顯性債務風險即可以預見的、發來上必須由政府負責的債務,如預算規定的開支、內債外債的還本付息等形成的債務風險。隱性債務風險一般不在政府資產、負債中體現,如未來公共養老金、杜保計畫等形成的債務風險。
我國公債風險存在及形成的原因
首先是大量存在隱性債務、或有債務。我國名義上的國債規模指標遠束能反映現實債務情況,還必須考慮到隱性和或有的債務。隱性債務是確實存在並且要償還的,只是沒有在當期財政預算賬面上反映出來.或有債務隱含著發生債務的客觀可能性,但在未來能否發生,發生多少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巨大隱性債務風險主要探於政府對公共和非公共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的隱性擔保以及政府的社會保障資金負債等。如果把這些隱性債務考慮進去,我國的國債規模可能在40000億元一50000億元以上。按此計算.國債的負擔率在50%以上。與亞洲金融危機國家相比,我國公共部門的規模和政府對經擠的干預都大得多,我國隱性債務也大得多。這些隱性債務是威脅我國經濟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隱性債務顯性化”的趨勢表現得愈來愈明顯.如隱性債務中銀行的不良資產及社會保障隱性負債都在逐漸轉化為政府的現實負擔。我國的隱性債務主要包括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社會保障隱性負債和地方政府隱性負債等4個方面。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債券。這使得地方政府的收人只能來自於地方稅收及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一旦地方政府陷人赤字,根據財政體制“自收自支、白求平衡”的規定。地方政府必然舉借債務彌補財政赤字。同時各級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經濟的高速發展,直接舉借了債務,尤其是通過各種方式間接舉借了大量債務。
其次,國債的管理償還制度不健全,國債資金使用的低效率.投資項目效益低下.從而產生國債風險。國債風險包括國債發行風險、使用風險和償還風險。國債發行風險是國債在發行規模、發行體制和發行結構方面存在風險;國債使用風險是國債在使用決策、使用管理、使用道德方面存在的風險;國{責的償還風險是指國債償還規模方面存在的風險,還本付息時因國債規模結構產生的償還風險。
我國國債發行就是以當年的償債額加上當年的赤字額確定發行量。由於1994年以來國債發行量劇增,叉投有建立國債使用償還制度,結果,國債償債量一年比一年大.即一年比一年用新債還舊債的量大。如果要保證舊債兌付.就必須保證新債的順利發行。如新債發不出去,那么立刻就會使財政信用陷入危機之中。一是沒有合理確定當年國債規模.只是在基數上簡單的相加。一旦原本發行國債的基礎不存在,就使國債規模的合理性大打折扣。二是由於我國至今沒有建立國債的償債基金,只是採取新債還舊債的方式。雖然國債被譽為“盒邊債券”,一旦市場風雲變化,利率變化.遭居民購買者抵制並不是不可能的。三是我國國債的發
行期限結構單一。按發行期限。凰債可分為短期國債、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通常的標準是.發行期限在1年以內的國債屬於短期國債(或稱國庫券);中期國債~般指發行期限在1~10年問的國債;長期國債是指發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國債(包括永久性或無期限國債)。我國公債多為3/5年期中期公債.使期限結構缺乏均衡合理分布格局,形成兩大弊端:其一.使公債償還形成高峰期.難以發揮公債調整財政收支矛盾的作用,易於形成債務到期償還風險;其二,不利於政府選擇投資項目,難以滿足政府對公債期限多樣化的要求,從而影響公債融投資的靈活性和作用發揮。
第三,國債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也同樣會造成債務風險。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的國債資金安排在基礎設施、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的建設方面.運用國債的財政投融資來解決經濟建設資金短缺的困境.同時也可提高財政資金運用效率,減輕債務風險。然而在運用這一策略中存在不少同題。至2005年底.尚有國債資金234.54億元沒有安排下達或投人使用.占當年可安排國債投齎的20.1%。其中,發改蠶未下達投資計畫,結轉下年58.25億元;因投資計畫下達較晚,以及地方財政部門對部分國債轉貸資金未按規定向財政部作出還貸承諾等,財政部對發展改革委已安排的投資計畫153 48億元末撥付資金;已撥付的國債投資有22.81億元結存在
上述做法影響了國債投資的預期效益,也增加了國家的債務成車,將來還本付息的壓力加大,很容易產生國債風險。另外由於國債資金被看作“免費午餐”.許多地方在前期準備不足,盲目爭奪國債投投資.誇大預期的投資效益。在投資效益方面,審計抽查已竣工通車—年以上的20個項目,有14個項目平均實際運營量只有可行性研究攝告預測值的60%。造成這一向題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為爭取立項,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有意高估車流量,誇大預期效益。如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西段2004年9月通車以來,日平均車流量為1761輛,僅占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值的13.8%,年收入扣除運營和維護費用後,僅夠歸還—個季度的貸款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