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對於中醫的問題,鄧鐵濤從不含糊,中醫每每遇上風吹草動的事情,他總第一個挺身而出。1990年,國家進行機構改革,鄧鐵濤等八位中醫研究有所成就者聽說中醫藥管理局要被精簡,他立即牽頭我國各地名老中醫再次上書中央,這就是在中醫藥界著名的“八老上書”(鄧鐵濤、方藥中、何任、路志正、焦樹德、張琪、步玉如、任繼學)。
他們提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不能撤銷,其職權範圍和經費不能減少,另外還建議各個省都設立中醫藥管理局。1個月後信訪局回信,同意“八老”的意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得以保留。
主題內容
八老上書 ,是董建華等老中醫致中央、國務院領導的信 ,內容如下。
***總書記和***局常委:
***總理和各位副總理:
關切的問題
我們是幾位年逾花甲的老中醫,十分關心醫藥事業的興衰存亡。在當前國家機構改革中,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改革問題,我們想坦誠地發表一些意見,以供領導決策時參考。
中醫的獨特
在近代史上,世界上幾個文明古國的傳統醫學都相繼衰落了,至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沒有傳統醫藥的合法地位。解放以前,中醫藥也曾受到歧視和排斥,面臨被取締的命運。當時為了爭取中醫教育的合法地位,要求中醫工作的獨立自主管理等等,老一輩中醫進行過多次的請願、遊行、罷市和抗爭,對我們來說都是記憶猶新的。
國家的支持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和國務院制定了支持、保護中醫的政策,中醫藥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左的思想的影響下,仍然步履維艱,發展緩慢。到了“文化大革命”後期,中醫藥事業實際上陷於衰敗的境地。1978年以後,小平同志提出“特別是要為中醫創造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憲法明確規定要“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中央書記處指示“要把中醫和西醫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1986年國務院成立了國家中醫管理局。1988年機構改革中又將中醫和中藥結合在一起,成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而從管理體制上改變了中醫藥從屬於西醫藥的地位,結束了中醫和中藥分割管理的局面,走了上中醫藥自主發展道路,呈現出一派振興和發展的景象,被公認為是中醫藥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之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成立,成為中國政府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傳統醫藥的重要標誌,進一步確定了我國在世界傳統醫藥領域的領先地位,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台灣的陳立夫先生說,“中國醫藥之弘揚,全賴大陸”。台灣報紙指出:“面對中共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中醫法起草,我們將如何因應?”港澳台地區的中醫藥界人士認為,大陸的中醫藥工作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兩條經驗,一是有一個好的中醫藥政策,二是國務院有一個管理中醫藥的專門機構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這個評價是很有見地的。
自身的規律
中國有中醫中藥,這是特有的國情。對中醫藥設專門的管理機構,這是特有的行政建制。這些,都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以後,發展了中醫事業,加速了中藥企業的技術改造,千方百計為提高中醫藥的學術水平和臨床療效而努力,加強了中醫藥的教育和科研工作,發揮了對整個行業的巨觀管理作用,其根本意義就在於突出中醫藥的特色,按中醫藥的自身規律辦事,而不是走西醫化、西藥化的道路。為了拯救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踐證明有這箇中醫藥局和沒有這箇中醫藥局是大不一樣的。現在有人反映,中醫藥管理局在機構改革中可能撤銷,中醫工作要合併到衛生部去,中藥工作要回到醫藥局去。這種輿論說到底反映了傳統的偏見和部門的利益,而不利於從整個國家民族的立場上發展中醫中藥,弘揚民族瑰寶。我們認為在國家機構改革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精兵簡政,提高效能。但目的只能是加強和完善這個機構,而不是乘此機會把它撤併掉。如果真是這樣,這將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不僅可能使中醫藥事業失去特色並最終導致消亡,而且對全國的中醫藥界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前輩們幾十年來為中醫藥事業奮鬥的成果將付諸東流,中醫藥的國際領先地位也將永遠喪失,重新陷於從屬地位的中醫藥隊伍包括民族醫藥隊伍很可能成為一個不穩定的社會因素。這絕非危言聳聽。我們是過來人,老馬識途,對中醫藥學術、對中醫藥事業、對中醫藥隊伍有深切的了解,特別是中醫藥學術的丟失,將是全民族的無法挽回的損失,只考慮經濟效益的人往往不注意這一點。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和漢醫學被取締。現在日本想重振東洋醫學,實際上已不復可能,這個歷史覆轍,我們不能重蹈。中國共產黨歷來的中醫藥政策是正確的,中國的中醫藥應該堅定的走自己的路。為此,就有必要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個管理機構保留和加強起來。
肺腑之言,語重心長,萬望諫納,不勝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