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天族自稱“巴哼”(或寫作“巴亨”:paŋ̊ŋ),分布於越南河江省的北光縣(Bắc Quang)、箐門縣(Xín Mần)和黃樹肥縣(Hoàng Su Phì)以及宣光省的占化縣(Chiêm Hoá);在中國湘桂黔交界的城步、綏寧、新寧、通道、三江、龍勝、融安、融水、臨桂、黎平、從江、榕江等縣,也居住著幾萬這樣自稱的居民,皆被視為瑤族的一支,稱為“八姓瑤”。
“巴哼”意為“八姓”,即鄧、盤、趙、卜、戴、沈、洪、藍這八個姓。這些姓有兩種讀法,分別是源自漢語的讀音和本民族語言的讀音,如卜姓讀“嘎波”。每個姓又分為三支,各支都有來歷傳說。也有學者提出,巴哼中的“ŋ̊ŋ”與苗族、瑤族其他支系的自稱如“nu”、“mjen”、“ne”等同源,這些族群皆是“苗蠻”的後裔。根據族人的口傳歷史,在越南的巴天族是在17、18世紀,與瑤人一起從中國遷徙而來的。越南官方對該民族的稱呼“Pà Thẻn”可能源自其他民族如漢藏、壯侗語言中“八姓”的發音。
廣西臨桂縣黃沙瑤族鄉陳家村是自稱為八姓瑤人的瑤族村落,據該村陳姓長者描述:八姓瑤即八姓花瑤,八姓瑤以陳、劉、鳳、宛、蒲、戴、丁、藍八姓為主,另有王、康、李、文四姓在外。起源於黃河沿岸,因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被迫南下江西、兩廣、湘、滇、黔等省區,現主要分布於江西、廣西北部。
八姓瑤人的村落由數十戶組成,傳統住宅是乾欄式結構,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近幾十年來,已有平房和半乾欄半平房出現。八姓瑤新住房完工後,要舉行“賀新房禮”。婚姻嚴格遵循同姓不婚的原則,有男娶女和男子入贅兩種形式,前者花費較大。八姓瑤的民間文化豐富,主要有傳說、民歌、舞蹈和音樂等形式。主要樂器有竹笛、皮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