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亭

八卦亭

八卦亭坐落在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的八卦亭,突出地體現了道教教義特徵,是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物。亭高約20米、寬約17米。石板欄桿上兩層均為八角形。

簡介

八卦亭 八卦亭

它布局緊 湊,精巧大方,整體建築共三層,建於重台之上,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和雲花鏤窗,南向正門是十二屬相太極圖的浮雕,造型古樸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結構,相互斗榫銜接,無一楔一栓。每層飛檐都精雕著獅、象、虎、豹,各種獸物鑲嵌在雄峙的翹角上。屋面為黃綠紫三色琉璃瓦,屋頂蓮花瓣襯托著獨具風格的琉璃葫蘆寶鼎,高約3.6米,造型優美,甚為壯觀。雙排擎檐石柱共16根,皆由巨石鑿成。高約4.8米,直徑約50厘米。其中外檐石柱八根浮雕鏤空滾龍抱柱,氣勢磅礴,栩栩如生,是我國罕見的石雕藝術珍品。八卦亭還有一個神話,傳說當年建八卦亭時,將要竣工前夕子時,面對三清殿的石柱盤龍復活,意欲騰雲而去,被月御值日使者發現,則以神拳定於柱上,現在這個柱頭上還留著那個拳頭印。重建於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緒八年。占地總面積為二百八十九平方米。整體建築共有三層,建於重台之上,兩重飛檐,四周沒有牆壁,只有龜紋隔門和雲花鏤窗,石門檻成月牙菜,圓形地坪鋪著赭色石板,向南正門是十二屬太極圖的浮雕。造形古樸典雅形象地表述了道教精深的宇宙生成學說。整座亭都是木石結構,相互投榫銜接,不加一栓,不用一楔,而是用枋、梲、柃、桷等鑿成穿孔,斜穿直套,縱橫交錯,絲絲入扣。亭高約二十米,寬約十七米,底座呈四方形,赭色石板欄桿,上下兩層均為八角形。每層飛檐都精雕著獅、象、虎、豹。各種獸物鑲嵌在雄峙的翹角上,黃綠紫三色琉璃瓦的屋面上,有八根琉璃空鏤釉瓷花方磚鑲砌的背脊,流線型向下延伸,兩面復貼著碗瓷花飄帶,線條自然流暢;它的尾端脊背上,盤繞著張牙舞爪的琉璃青龍,昂首雲天。屋頂蓮花瓣襯托著獨具風格的琉璃葫蘆寶鼎,高約三點六米,在陽光照耀下,熠熠閃光,蔚為壯觀。1989年《睢縣誌·文化·古建築》:“袁家山(袁可立別業),……昔日,前有山門,中有大殿,後有八卦亭。”

建造風格

亭由十六根巨石鑿成雙排擎天石柱,高約四點八米,直徑約五十厘米。其中,立在外檐八角角端之上的八根盤龍柱,是八卦亭的藝術精華所在。騰雲駕霧,栩栩如生的浮雕鏤空的八條金龍,盤繞柱上,氣勢磅礴;黑柱、白雲、金龍,色彩分明,是我國罕見的石雕藝術精品。傳說在八卦亭重建完工之際,向北對著三清殿的右首石柱上的盤龍復活,企圖離柱升天而去,恰遇道長夜觀星象發現,便以神拳將它釘死在石柱上。從些,這條龍身上留下了一個拳頭印跡,至今清晰可見。每次培修,工匠們都原樣保留了這個“拳印”,使八卦亭更增添了傳奇色彩。在八卦亭外檐東、西、南三方有龍柱上有著紅底金字的三幅聯語。南面正方是“西山函關佛子拜,東來魯國聖人參”。其聯意為:道家的鼻祖老子(李耳)當年曾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受到佛門弟子的禮拜,而儒家聖人孔丘也曾從東方的魯國西來參拜老子,並向他學禮。西南一幅聯語是“無極而太極,不神以為神”。道家的宇宙認為,宇宙從無到有,從無極到元氣混一的太極,然後派生天地萬物。而道家的政治觀則是清靜無為,說無為就無不為,故不必求神而自神。深刻地總結了道教的宇宙觀和政治、人生觀。東西一幅聯語是“星躔井絡垂靈矅,卦位坤維萃群仙。躔,是指星宿運的度數、次序;井,是指二十八宿的井星。聯意是:這八卦亭應天空中的井星,長有靈光朗照;下居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八卦之位,常有群仙薈萃。八卦亭內上塑老子法像,猶是西出函谷關模樣,青牛之頭西望,有聯雲“問青牛何人騎去,有黃鶴自天飛來”。充分說明了道家源遠流長的歷史與精闢的哲學理論。

名字來源

“八卦亭”布局緊湊,精巧大方,整座亭共雕有八十一條龍,象徵老子八十一化。另有六十四卦,這是根據道教陰陽八卦的學說而設計的,也是道教教理“天圓、地方、陰陽相生,八卦交配成萬化”的哲理象徵。故取名“八卦亭”。八卦亭的來歷有一個故事,據說上個世紀初當地有一熱血青年留學歸來,要在這裡發展織染工業。沒想到開工建廠採石時,開出一塊八卦石,天成八卦圖案。當地人認為他壞了地方風水,要嚴懲他。幸虧德高望重的當地名人李根源先生說情,令他修此八卦亭謝罪,免去一死。據說那個石八卦就鑲嵌在八卦亭的頂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