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基本情況
該兩色劍屬柳葉形青銅劍,為刺殺短兵器,長480毫米。劍身前有銳利的鋒,其兩刃呈流線型。在前約1/3處收細呈束腰,以利穿透。中間有脊。劍柄較扁,又稱"扁莖"。與眾不同的是,該劍由劍脊至劍柄為淺草綠色的,而兩刃部分又是深翠綠色的,顯得非常漂亮。經過檢測發現,這是一柄複合劍。劍脊和劍柄含錫量較低,有一定韌性,不易折斷。而劍鋒和兩刃含錫量又較高,達到19%,提高了硬度,保持鋒利,便於砍殺。鑄造時,先用一種配方澆鑄劍脊、劍柄部分,再用另一配方澆鑄劍鋒和兩刃部分,並使二者緊密結合。於是,劍脊、劍柄和劍鋒、兩刃就呈現兩種不同的顏色,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這是中國古代人民的重大創造,在青銅鑄造技術上領先於當時世界上的許多國家。
兩色劍是春秋戰國時期激烈戰爭的產物。隨著戰爭的發展,步戰的規模日益擴大,次數愈加頻繁。為了適應近體格鬥的需要,各國紛紛改進技術,鑄造良劍。越國的歐冶子為越王允常鑄造了"純鈞"、"湛盧"、"盤郢"(或叫"豪曹")、"魚腸"、"鉅闕"五口精良銅劍(《越絕書》)。吳國的幹將、莫邪夫婦則鑄造了以自己名子命名的"干將"、"莫邪"兩口精湛的名劍(《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稱霸南方廣大地區的楚國,一方面通過戰爭繳獲了吳、越兩國大量的銅劍,供作戰使用;一方面又想方設法學習兩國的鑄劍技術。楚王還派人去請歐冶子、干將為自己鑄造了"龍淵"、"泰阿"、"工布"三口高質量的劍(《太平御覽》卷三四三)。楚國提高了鑄劍技術,便立即為自己生產良劍。兩色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精心製造出來的兩色劍完全能夠適應當時的作戰特別是步戰的狀況。它堅韌的劍脊,能經受住兵器在格鬥時的猛烈碰撞,而不斷裂;而其堅硬銳利的鋒刃,又能刺穿當時普通的鎧甲,使"劍承其心"(《晏子春秋》),造成有效的創傷。這種在戰國時期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兵器,在戰爭中可以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