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紅斑狼瘡

全身性紅斑狼瘡,亦稱系統性紅斑狼瘡。簡稱SLE。因為有全身性血管炎,故皮膚出現紅斑(面部的蝶形紅斑),全身許多組織由於自家抗體而受到損害。

基本信息

全身性紅斑狼瘡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亦稱系統性紅斑狼瘡。簡稱SLE。因為有全身性血管炎,故皮膚出現紅斑(面部的蝶形紅斑),全身許多組織由於自家抗體而受到損害。本病是膠原病的一種,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同一系統的疾病。然而靶器官被侵犯是本病的特徵。本病是對自體組織的禁止免疫即免疫耐受性發生障礙所引起的自家免疫疾病的典型。至於免疫耐受性發生障礙的原因尚不明了。

全身性紅斑狼瘡症狀
紅斑狼瘡的病理形態因病情、病變部位而異,變化較大。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1)血管病變表現為小血管(小動脈或微動脈)的壞死性血管炎。免疫螢光檢查在血管壁有DNA、C3及免疫球蛋白沉積。
(2)皮膚病理改變皮膚病理改變為表皮萎縮,基底細胞或真皮基層液化變性或壞死,伴真皮和表皮連線部水腫。免疫螢光檢查在表皮與真皮交界處有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補體C3、C4、C1q等沉積。
(3)腎臟病變系統性紅斑狼瘡有腎及尿檢異常的病人,進行活組織用電鏡及免疫螢光檢查時100%有腎臟病變,侵害腎小球、腎小管、間質及血管。其特徵性改變為蘇木精小體及腎小球基膜呈線圈樣改變。免疫螢光檢查呈“滿堂紅”現象,(腎小球腎小管及基質等均可見多種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沉積)。
(4)心臟的改變系統性紅斑狼瘡有一半的病人累及心臟,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及心內膜病變。主要表現為非細菌性疣贅性心內膜炎或Libran-Sacks心內膜炎。
(5)其他在滑膜、漿膜均有纖維蛋白樣物質沉積,有細胞增生及小血管類纖維素壞死。神經系統病變有瀰漫性神經細胞減少、小血管炎、微小梗塞、壞死及出血。肺的病理改變以間質性肺炎、瀰漫性肺纖維化多見,肺毛細血管亦有線圈樣病變。
西醫病理

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近研究證實本現是以各種免疫反應異常為特徵的疾病,至於其造成免疫障礙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遺傳背景

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種族中有差異,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數月後自發出現SLE的症狀,家系調查顯示SLE患者的一、二級親屬中約10%~20%可有同類疾病的發生,有的出現高球蛋白血症,多種自身抗體和T抑制細胞功能異常等。單卵雙生髮病一致率達24%~57%,而雙卵雙胎為3%~9%。HLA分型顯示SLE患者與HLA-B8,-DR2、-DR3相關,有些患者可合併補體C2、C4的缺損,甚至TNFa的多態性明顯相關;近發現純合子C2基因的缺乏,以及-DQ頻率高與DSLE密切相關;T細胞受體(TCR)同SLE的易感性亦有關聯,TNFa的低水平可能是狼瘡性腎炎的遺傳基礎。以上種種提示SL有遺傳傾向性,然根據華山醫院對100例SLE家屬調查,屬多基因遺傳外,同時環境因素亦起重作用。
藥物
有報告在1193例SLE中,發病與藥物有關者占3%~12%。藥物致病可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誘發SLE症狀的藥物如青黴素、磺胺類、保太松、金製劑等。這些藥物進入體內,先引起變態反應,然後激發狼瘡素質或潛在SLE患者發生特發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劇,通常停藥不能阻止病情發展。第二類是引起狼瘡樣綜合徵的藥物,如鹽酸肼酞嗪(肼苯噠嗪)、普魯卡因醯胺、氯丙嗪、苯妥因鈉、異煙肼等,這類藥物在套用較長時間和較大劑量後,患者可出現SLE的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改變。它們的致病機理不太清楚:如氯丙嗪有人認為與雙鏈NDA緩慢結合,而UVA照射下與變性DNA迅速結合,臨床上皮膚曝曬日光後能使雙鏈DNA變性,容易與氯丙嗪結合產生抗原性物質;又如肼苯噠嗪與可溶性核蛋白結合,在體內能增強自身組織成份的免疫原性。這類藥物性狼瘡樣綜合徵在停藥症狀能自生消退或殘留少數症狀不退。HLA分型示DR4陽性率顯著增高,被認作為藥源性SLE遺傳素質。藥物引起的狼樣綜合徵與特發性紅斑性狼瘡的區別為:①臨床青海,累及腎、皮膚和神經系統少;②發病年齡較大;③病程較短和輕;④血中補體不減少;⑤血清單鏈DNA抗體陽性。
感染

有人認為SLE的發病與某些病毒(特別慢病毒)感染有關。從患者腎小球內皮細胞漿、血管內皮細胞,皮損中都可發現類似包涵體的物質。同時患者血清對病毒滴度增高,尤其對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EB病毒、風疹病毒和粘病毒等,另外,患者血清內有dsRNA、ds-DNA和RNA-DNA抗體存在,前者通常只有在具有病毒感染的組織中才能找到,電鏡下觀察這些包涵體樣物質呈小管網狀結構,直徑20~25μm,成簇分布,但在皮肌炎、硬皮病、急性硬化全腦炎中可亦可見到。曾企圖從有包涵體樣物質的組織分離病毒未獲成功,故這些物質與病毒關節有待證實。近有人提出SLE的發病與C型RNA病毒有密切關係。作者對47例SLE測定血清干擾素結果72.3%增高,屬α型,含酸穩定和酸不穩定兩種,干擾素的濃度與病情活動相平行。已知α型干擾素是白細胞受病毒,多核苷酸或細菌脂多醣等刺激後產生的,此是否間接提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亦有人認為LE的發病與結核或鏈球菌感染有關。
物理因素
紫外線能誘發皮損或使原有皮損加劇,少數病例且可誘發或加重系統性病變,約1/3SLE患者對日光過敏,Epstein紫外線照射皮膚型LE患者,約半數病例臨床和組織學上的典型皮損。兩個月後皮膚螢光帶試驗陽性,如預先服阿的平能預防皮損。正常人皮膚的雙鏈DNA不具有免疫原性,經紫外線照射發生二聚化後,即DNA解聚的胸腺嘧啶二聚體轉變成較強的免疫原性分子,LE患者證實有修復二聚化DNA的缺陷。亦有人認為紫外線先使皮膚細胞受傷害,抗核因子得以進入細胞內,與胞核發生作用,產生皮膚損害。寒冷,強烈電光照射亦可誘發或加重本病。有些局限性盤狀紅斑狼瘡曝曬後可演變為系統型,由慢性型演變成急性型。
內分泌因素
鑒於本病女性顯著多於男性,且多在生育期發病,故認為雌激素與本病發生有關,通過給動物做閹割,雌NZB小鼠的病情緩解,雄鼠則加劇,支持雌激素的作用。於無性腺活動期間即15歲以下及50歲以後發生本病的顯著減少,此外口服避孕藥可誘發狼瘡樣綜合徵。有作者對20例男性SLE測定性激素水平發現50%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增高(對照組5%增高),65%患者睪酮降低(對照組10%降低),雌二醇/睪酮比值較健康對照組高。上述各種象都支持雌激素的論點。妊娠時SLE病情的變化亦與性激素水平增高有關。此後由於孕酮水平迅速增高,孕酮/雌二醇比值相應增高,從而病情相對平穩,產後孕激素水平降低,故病毒可能再度加重。近發現SLE患者血清中有較高的泌乳素值,導致性激素的繼發性變化,有待進一步研究。
免疫異常
一個具有LE遺傳素質的人,在上述各種誘因的作用下,使機體的免疫穩定機能紊亂。當遺傳因素強時,弱的外界刺激即可引起發病。反之,在遺傳因素弱時,其發病需要強烈的外界刺激。機體的免疫穩定紊亂導致免疫系統的調節缺陷,發生抑制性T細胞喪失,不僅在數量上,且功能亦減低,使其不能調節有潛能產生自身抗體的B淋巴細胞,從而使大量自身抗體形成而致病。有人在狼瘡鼠中發現早期有B細胞的過度活躍,但沒有見到調節T細胞的缺陷,提出產生自身抗體的B淋巴細胞株,逃脫了T細胞的控制調節,即在T淋巴細胞調節功能正常時,亦能產生自身抗體,亦即所謂SLE的B細胞逃脫理論。有人認為是由於輔助性T細胞的功能過強,引起免疫調節障礙產生大量自身抗體。亦有人提出可能是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的活力過度,通常產生某種因子,刺激輔助性T細胞,或直接刺激B細胞,引起自身免疫。提出“禁株學說”的人認為機體免疫穩定的紊亂,導致T、B細胞比例失調或B輔助/誘導細胞與T抑制/細胞毒性細胞比例失調,結果禁株淋廠細胞失去控制,過度增殖引起自身免疫病變。
近研究發現SLE患者有細胞因子分泌異常,IL-1乃由單核巨噬細胞合成,它可使SLE的B細胞增殖、介導B細胞自發的產生IgG,形成免疫複合物,引起組織損傷。MRL/1pr小鼠腎巨噬細胞中含有較多IL-1mRNA,體外培養可產生大量IL-1,IL-1可誘導IL-6、IL-8、TNF等炎症因子產生,與狼瘡腎炎發生有關,IL-1活性與光敏感有關。約50%患者血清中IL-2含量增高,幾乎所有SLE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IL-2R,且活動期比緩解期高。IL-2主要由CD+4T細胞產生;為T細胞的生長因子。此外SLE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在活動期更明顯,在SLE患者出現中樞神經SEL活動期,IL-10水平升高,IgG生成增多,較多證據提示IL-10在B細胞異常活化中起重要作用。這些細胞因子網路動態平衡失調引起異常的免疫應答,同時亦參與局部的致病性作用。
關於自身抗原形成的機理可由於①組織經藥物、病毒或細菌、紫外線等作用後,其成分經修飾發生改變,獲得抗原性;②隱蔽抗原的釋放,如甲狀腺球蛋白、晶體、精子等在與血流和淋巴系統相隔離、經外傷或感染後使這隔離屏障破壞,這些組織成份進入血流,與免疫活動細胞接觸成為具有抗原性物質;③交叉過敏的結果。
中醫病理
中醫認為紅斑狼瘡是日曬病,誘因就是太陽暴曬的結果。中醫講究陰陽調和,就是致中和,男性屬陽,女性屬陰,人體只有陰陽調和才不會生病。人的體質稟性有差異。屬陽分大陽,中陽,小陽。屬陰的也分大陰,中陰,小陰。容易患紅斑狼瘡的人群就是男性屬小陽,女性屬小陰體質。這樣的體質一旦被惡毒的太陽爆曬了以後,熱毒因子就會侵入五臟六腑,擾亂人體的內環境改變陰陽屬性,熱毒因子隨著血液以及經絡侵入人體全身的各個器官,造成患者全身乏力和酸痛,削弱了人體的抵禦能力,破壞了人的免疫系統,繼而損害各臟器。必須確定的是紅斑狼瘡的病因就是太陽曬出來的。致於女性比男性多,那是因為女性屬陰的緣故,至於男性發病,也是偏向於陰性的小陽體質的人。根治紅斑狼瘡的必須遵循先瀉後補的治療方略。基本原理就是先將其熱毒消除,然後調理滋補被其擾亂的內環境,達到致中和的目的,只有陰陽調和了,紅斑狼瘡自然就痊癒了。
中醫療法
紅斑狼瘡三期療法
1、持中醫中藥為主,突出特色。系統性紅斑狼瘡類屬於風濕性疾病的疑難病,我們堅持以中醫中藥為主,突出中醫特色,形成獨特理論體系和用藥規律。採用專病專治、專方專藥,特點鮮明,針對性強。我們創立的“狼瘡剋星系列藥物”,可針對患者不同情況靈活選用,具有調節免疫功能,清除免疫複合物及血管內皮素,減輕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改善微循環,延緩細胞凋亡,改善慢性炎症反應,從而改善各種症狀和體徵的作用。經大量臨床套用證實,對提高紅斑狼瘡患者的壽命取得了良好療效,且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
2、整體辨證,全身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全身性疾病,有全身性的免疫機能紊亂,故又必須從全身論治,從整體調節免疫機能。採用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既要改善症狀,又要調節周身臟腑。
3、注重早期治療,防止疾病深入發展,杜絕多臟器、多系統病變的發生。系統性紅斑狼瘡早期表現多以發熱、脫髮、皮膚紅斑等為主,這些疾病的早期表現極易遺漏診、誤診,如重視不夠,延誤治療,往往使病情加重並繼續發展。如發生多臟器、多系統病變,則會加重病人痛苦,給治療帶來困難,一般愈後不良。所以臨床治療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積極治療當前疾病,緩解臨床症狀;一個是預防病情加重,杜絕疾病向多臟器、多系統方向演變,以免出現不良後果。
4、提出分期治療紅斑狼瘡的治療新理念。祖靜華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紅斑狼瘡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發現紅斑狼瘡的發病關鍵在於毒熱入血、耗陰阻絡,從而提出了“涼血解毒、養陰通絡”的治療大法,與此同時,祖教授獨創了“紅斑狼瘡三期療法”,是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進行分期治療,在急性期以涼血解毒為主,配合養陰通絡,迅速控制病情發展,消除發熱,化解紅斑,改善關節肌肉疼痛;緩解期重在養陰通絡,調整機體免疫機能,截斷毒邪向內臟侵犯的通路;慢性期增強機體免疫機能,恢復受損的腎、心腦等內臟功能,因人而宜,停減激素。
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其他結締組織病,細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組織細胞增生症X,惡性網狀內皮細胞增多症,血小板減少症,溶血性貧血,各種類型的腎臟病,肝炎,心肌-心包炎,神經系統疾病相鑑別。尤須與類狼瘡綜合徵、新生兒紅斑狼瘡綜合徵鑑別。
類狼瘡綜合徵
其中最常見者為藥物引起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本綜合徵可見類似SLE的一些症狀、體徵,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有時難以區別。以下一些情況有助於鑑別:服用有關藥物史,性別差異不明顯,臨床症狀輕,內臟受累,腎臟病變,蝶形紅斑、口腔潰瘍、脫髮,以及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低補體血症均少見,抗sm抗體和抗n-DNA(FARR)抗體陰性。最主要的特點是停藥後臨床症狀和實驗室徵象消失,再用藥時復現。有時抗核抗體存在時間較長,一般預後良好。
新生兒紅斑狼瘡綜合徵
本病見於6個月以下嬰兒。患兒母親中多數患SLE或其他結締組織病,血清中存在RO抗原(乾燥綜合徵A抗原)及La抗原(乾燥綜合徵B抗原)。患兒生後即有症狀,主要表現為先天性傳導阻滯、狼瘡樣皮炎、自身溶血性貧血,體內RO及La抗原陽性。此外,常伴先天性心臟病,各種缺損及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皮損的典型表現為鱗屑狀和環形紅斑,見於暴露部,即頭頂、頸及眼瞼處,似為盤狀紅斑。本病為自限性疾病,血液異常多在6周內好轉,皮損可於6個月內消失。除伴心臟病患兒外,一般預後良好。有報導青春期可成為SLE者,原因尚不清楚。

相關介紹

有病毒說和遺傳說,但都沒有確實的根據。患者多為青年女性,無傳染性。1950年前僅知有極少數重症病例,但目前已知有輕型到重症的各種類型。很多病人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得到緩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