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鵝掌楸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葉互生,葉形馬褂狀,具長柄,托葉與葉柄離生,葉片先端平截或微凹,近基部具一對或兩列側裂。花無香氣,單生枝頂,與葉同時開放,兩性,花被片9枚,3 片一輪,近相等,藥室內外開裂。雌蕊群無柄,心皮多數,螺旋狀排列,分離,最下部不育,每心皮具胚珠2顆,自子房頂端下垂。聚合果紡錘形,成熟時心皮木質,種皮與內果皮癒合,頂端延伸成翅狀,成熟時自花托脫落,花托宿存枝上。種子1粒至2粒,具薄而乾燥的種皮,胚藏於胚乳中。
本屬於中生代白堊紀時,在日本、格陵蘭、義大利、法國都有化石發現,到了新生代第三紀時還有10多種,廣布於北半球熱帶地區,至第四紀冰川期大部分種類滅絕,只剩下遠隔太平洋遙遙相望的兩個孤零同胞兄弟。中國鵝掌楸分布於我國和越南北部,北美鵝掌楸分布於北美東南部。1963年南京林業大學葉培忠先生以中國鵝掌楸為母本,與北美鵝掌楸進行雜交,育成雜交後代,表現為生長勢超越雙親,而且落葉遲、抗性強。
怎樣來區別這三種鵝掌楸呢?從葉片上分,中國鵝掌楸兩側通常各有1裂,向中部凹入較深,老葉背面有乳頭狀的白粉點;北美鵝掌楸兩側各有2裂至3裂,不向中部凹入,老葉背面無白粉;雜種葉形變異較大。從乾、枝上分,中國鵝掌楸樹皮灰白色,無顯著凹槽,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北美鵝掌楸樹皮紫褐色,有較深凹槽,小枝褐色或紫褐色。從花、果上分,中國鵝掌楸花杯狀,徑4厘米至5厘米,花被片外面為淺綠色,具有明顯的黃縱紋,內面為黃色,聚合果長7厘米至9厘米,翅狀小堅果先端鈍;北美鵝掌楸花碗狀,花被片內側近中部為一橙紅色的寬頻,聚合果長6厘米至8厘米,翅狀小堅果先端尖。雜交種花鐘狀,花瓣的邊緣及基部黃綠色,中間為淺橙黃色,並帶有較多的黑色斑點,果實較雙親為大。
分布範圍
北半球熱帶區域。
主要價值
世界四大行道樹之一,鵝掌楸是城市中極佳的行道樹、庭蔭樹種,無論叢植、列植或片植於草坪、公園入口處,均有獨特的景觀效果,對有害氣體的抗性較強,也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