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簡介
《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專輯》序 木刻的圖畫,原是中國早先就有的東西。 唐末的佛像,紙牌,以至後來的小說繡像,啟蒙小圖, 我們至今還能夠看見實物。 而且由此明白:它本來就是大眾的,也就是“俗”的。 明人曾用之於詩箋,近乎雅了,然而歸結是有文人學士在它全體上用大筆一揮, 證明了這其實不過是踐踏。 近五年來驟然興起的木刻,雖然不能說和古文化無關, 但決不是葬中枯骨,換了新裝,它乃是作者和社會大眾的內心的一致的要求, 所以僅有若干青年們的一副鐵筆和幾塊木板,便能發展得如此蓬蓬勃勃。 它所表現的是藝術學徒的熱誠,因此也常常是現代社會的魂魄。 實績具在,說它“雅”,固然是不可的,但指為“俗”, 卻又斷乎不能。 這之前,有木刻了,卻未曾有過這境界。 這就是所以為新興木刻的緣故,也是所以為大眾所支持的原因。 血脈相通,當然不會被漠視的。 所以木刻不但淆亂了雅俗之辨而已,實在還有更光明, 更偉大的事業在它的前面。 曾被看作高尚的風景和靜物畫,在新的木刻上是減少了, 然而看起出品來,這二者反顯著較優的成績。 因為中國舊畫,兩者最多,耳濡目染,不覺見其久經攝取的所長了, 而現在最需要的,也是作者最著力的人物和故事畫, 卻仍然不免有些遜色,平常的器具和形態,也間有不合實際的。 由這事實,一面固足見古文化之裨助著後來,也束縛著後來, 但一面也可見入“俗”之不易了。 這選集,是聚全國出品的精粹的第一本。 但這是開始,不是成功,是幾個前哨的進行,願此後更有無盡的旌旗蔽空的大隊。 一九三五年六月四日記。 CC〔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天津《文地》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目錄署名魯迅,文末署名何乾。 同期所載該刊編者唐訶《哀魯迅先生》一文中說: “《全國木刻聯展專輯》,選好四十幾幅畫……在金肇野君寓中存放。 不幸去年十二月運動(按指一二九運動)的時候, 他犯愛國罪被捕入獄,這些作品也因之而失散。 僅存的,只魯迅先生親筆所寫序文的刻版,算是這一次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遺留下的唯一的紀念品! ”《文地》所刊本文,即據這刻版排印的。 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唐訶等以平津木刻研究會名義主辦, 於一九三五年元旦起開始作巡迴展覽,...
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在平津舉行
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全國木刻聯合展覽會在北平長安街太廟正式開幕。展出作品分:第一陳列室是中國現代版畫,第二陳列室為中國古代版畫和外國近代版畫。古代版畫有書籍插圖、民間木刻年畫、北平箋譜等;外國木刻有《引玉集》、《士敏土之圖》等。展覽會共展出七天,觀眾共達3000餘人次,超過了任何美術展覽會的觀眾人數,是破天荒第一次。社會輿論亦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北平晨報》、《東方快報》、《實報》以大量版面報導展覽會的專欄新聞,國民黨直接控制的《華北日報》也刊登了訊息和文章。北平展出後,由金肇野將全部600件展品,帶到天津籌展出。由於經費已用完,進行多方聯繫,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於一月十九日,在天津河北中山公園對面市立美術館展出。展出盛況空前,天津《庸報》、《大公報》、《益世報》都有文章及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