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城關鎮

內黃城關鎮位於河南省,轄45個行政村,13個社區居委會,239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0.6萬人,總面積8.5萬畝。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城關鎮位於縣境偏北東部,東鄰清豐縣韓村鄉,西鄰東莊鎮,南與後河鎮、亳城鄉接壤,北與張龍、馬上鄉為鄰。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8公里,面積11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0.1%。是國家級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轄45個行政村,13個社區居委會,239個村(居)民小組,10.6萬人,耕地8.5萬畝。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0.1億元,財政收入8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

該鎮地處城區,西距京廣鐵路49公里,京珠高速公路45公里,東距阿深高速公路12公里,北臨安南高速4公里,省道吳黃線、胡鶴公路穿境而過。今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中共內黃縣委、縣人民政府、縣直各單位和縣直重要企事業單位均駐該鎮。城區建築高低錯落、式樣各異,樓房棋布林立,各展雄姿。

城鎮歷史

城關鎮舊為內黃縣治所。新中國建立後曾兩次設鎮,為第一區所轄。1957年撤區並鄉,建立區級建制的城關鄉,1958年改為城關人民公社。

1957年東半部分設建立長固人民公社,1959年又合併為城關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城關人民公社,建立城關鎮,鎮人民政府駐舊城外硝西街至今。

交通

2008年,途經和由縣城向外延伸的公路有安(陽)濮(陽)路、鶴(壁)台(前)路、內(黃)浚(縣)路、內(黃)豆(公)路、內(黃)中(召)路等,與“村村通”公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形成了全縣的交通樞紐。

城區基礎建設

1988年以來,投資1億多元,對老城街道進行了拓寬改造,同時規劃建設了新城區等主要街道,鋪設地下排水管道50餘公里。2004至2005年先後投資9000萬元對城區背街小巷實施硬化、綠化、美化工程,背街小巷呈現“綠、亮、靜、美、暢”。

投資8000餘萬元,在城區建設了14個專業和綜合批零市場。投資1600餘萬元,鋪設了17000餘米的天然氣主管道,使部分城區居民用上了潔淨、經濟的天然氣。

投資230餘萬元,治理了硝河城區段1000餘米,並在東岸建設了850餘米長的硝河遊園。 至2008年,城區有大小街道57條,總長度達61.4公里。

主幹街道安裝了1900盞路燈,硬化道路面積48萬平方米,硬化人行道6.5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由1988年的13%提高到36%。環衛日清掃面積達25萬平方米,日清運垃圾60立方米,基本上做到了日清日潔。城區供電、供水、供氣、排水等設施齊全。一個繁榮活躍、潔淨有序、布局合理、新型現代化的小城市已展現在世人面前。

農林牧業

城關鎮境內東沙西鹼。硝河以東為沙地,占境域面積的一半,俗稱東沙18村(實有27村);硝河以西大部分為鹽鹼地,史稱鹽地18村(實有24個村),地下水含氟量3.54%以上。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多年治理,鹽鹼下降,風沙得到了有效扼制。全鎮鹽鹼沙荒全部變成了良田。農業調整了原有傳統以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單一的種植結構,同時狠抓了高效種植業。

1992至1995年,全鎮發展日光溫室1000餘棟,占地500餘畝。1999年,鎮政府組織2000多人,到山東壽光、昌樂等地學習瓜菜種植先進技術,全鎮建溫棚3000餘棟,占地1800餘畝。王思莊本村耕地420畝,建溫棚600棟,占地300畝,其餘土地全部採用露地、小弓棚種植蔬菜,成了“無糧村”。

2008年,全鎮蔬菜總產量達14819萬公斤,收入達1500餘萬元。糧食總產量2532萬公斤,油料總產量894萬公斤。2008年,花生種植面積1667公頃,年產8850噸,以卞莊為中心的花生加工市場已發展成為豫北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場。以宋都味美齋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食品深加工業,年加工辣椒2600噸,大豆2400噸,花生1000噸,豬、牛、雞肉共500噸,年產辣椒醬1500萬瓶,形成了公司加農戶的生產格局,從而帶動全鎮種、養殖業的迅猛發展。

2008年,全鎮森林覆蓋率31%。果樹面積8310畝,其中棗林4850畝,年產鮮棗240餘萬公斤。 畜牧業形成了以宛莊養豬、常小汪養雞、高廟養豬、支莊養牛、趙莊養豬、王思莊蛋雞、東仗保肉雞、北關奶牛等8個養殖密集區為重點,全面輻射發展全鎮畜牧養殖業。2008年,全鎮規模養殖戶1200戶,生豬存欄7萬頭,出欄9萬頭;羊存欄7萬,出欄6萬隻,牛存欄9000頭,出欄4560頭;肉雞存欄60萬隻,蛋雞存欄50萬隻。

民營企業

2008年,民辦企業有騰達紡織品有限公司、騰達食品、瑞鑫巾業有限公司、安陽豐源有限公司、宋都食品公司、華豫特鋼、盛群麥芽等48家,年產值15億元,年利稅7000萬元。

商業貿易

1988年,城區加上全鎮鄉村經商戶只有760餘戶,年稅收不足100萬元。1988年後,隨著市場開放和發展個人私營經濟的優惠政策相繼出台,外地客商和農民進城經商的迅速增加,個體私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馬路市場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政府先後籌資在城區建設了10多處專業和綜合批零市場,在部分農村也建立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其中新興路(二帝大道)的大型蔬菜糧油果品批發市場和卞莊的花生專業批發市場都輻射全國十幾個省市。至2008年,全鎮(包括城區和農村)各類經商戶4320家,商品交易活躍、市場繁榮。

文化教育

境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西長固村西明代張都憲墓、金堤遺址及白鉞墓;西關清代花橋;司馬村民國梅花拳碑;陳營村西北民國陳營防風碑;常小汪村南拳師碑;碾頭村學校院內民國興學碑;西長固村西現代皂角樹;郭莊村明代古槐樹;東關縣人民醫院院內元代三靈候廟碑;東關革命烈士陵園等。 2008年,城區文化設施有縣工人文化宮、縣文化館、縣圖書館、縣新華書店、縣電台、電視台等。鎮政府有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科技諮詢室、遊藝室等。農村有電影放映機45部,舞獅、秧歌、高蹺、旱船、吹奏、歌舞等民間業餘藝術組織30多個。 城區有縣屬第一、四、五高級中學,實驗中學(國中),縣一中分校,實驗第一、二、三、四小,實驗幼稚園等。境內有鎮教辦初級中學4所,5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000名,中教職工256餘名;國小10所,15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000人,小教職工266人。

衛生防疫

城區有縣人民醫院、縣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民政局榮康醫院。農村醫療點95個,鄉村醫療防疫人員139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