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境
近幾年來,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學校積極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該校目前校舍已成為能滿足22個教學班1400人全部在校食宿的中型規模學校。
教學理念
內鄉三高,因地處偏僻鄉村,交通不便,學校硬體設施差,在招生上也處於被動地位,內鄉縣每年畢業的國中生只有4000多人,一高和二高招去前2500多人,還有四高,職專,宛西中專再招去部分學生,我校能招到的學生,中招成績基本在全縣3500名左右,這些學生不僅基礎知識薄弱,而且,部分學生還有不良的行為習慣。 多年來,我校一直在苦苦尋找使這些學生成長進步的策略,新課改實施以來,新的教學理念使我們得到了啟發,逐步探索出以學生為中心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讓學生在關愛中找回自尊
“愛是人類最高尚的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了能使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成績和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都能夠熱愛學校、熱愛學習,我們分析認為:應從關愛入手,讓愛成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
為此,學校提倡教師要在師生平等基礎上與學生做朋友,構建新型、和諧師生的關係。當學生生活上有困難的時候,教師要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當學生生病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陪伴學生去醫院看病,幫助學生增強與疾病做鬥爭的信心和勇氣;當學生心理上困惑、鬱悶的時候,教師應和學生推心置腹的交流談心,做學生心靈上的摯友;當學生學習上有進步的時候,教師要適時給予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愉悅;當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以支持和鼓勵。真誠關愛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師生間的關係平等了,學生對老師更有禮貌了。
教師對學生的真情實意,慢慢地,使學生學習態度轉變了,學習興趣產生了,越來越感到自信了,學生開始主動參與到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同學之間學會了合作,見解也越來越多,師生間、生生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學會了關心別人和幫助別人,逐步豎立起成材的信念和勇氣。
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回自信
要讓學生主動學習,關鍵使學生對學習有信心,而主陣地是課堂。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知識薄弱,領悟知識的能力偏低,自主學習的習慣較差這些特點,我們把教學改革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適時提出了適合我校實際的”五度教學”思想,即“占領課程高度,降低教學難度,增設問題梯度,拓寬知識廣度,開啟思維深度”。
1、所謂“占領課程高度”即教師要把握國家課程結構體系,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以教材為載體,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
2、所謂“降低教學難度”即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要求教師力求用最通俗簡潔的語言,最佳化篩選最適宜的教學方法,達到深入淺出、融會貫通的目的。在作業的布置上,要在基本題和中檔題上下功夫,敢於放棄和取捨。讓學生在訓練中有成功感,使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走向更大的成功。
3、所謂“減緩學科坡度”即從教材的重難點中找準教學的分化點。在問題設計上,要圍繞目標把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按照它的層次結構拆成幾個小問題,分解設問,形成一種遞進式的綜合題,前面的問題解決了,為後面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基礎,或者暗示了解題的方向和途徑,使學生逐漸學會獨立解決多層次的複雜問題。 利用誘導的方法,引導學生思其所思、錯其所錯、惑其所惑,為學生的思維鋪路搭橋,採用以舊引新、步步釋疑、點撥誘導、類比啟發等方式,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達到低進高出的教學目的。
4、所謂“拓寬知識廣度”即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適度地對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既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培養起學生學科學習的愛好與興趣,使得學生較全面地理解知識、總結把握規律。
5、所謂 “開啟思維深度”即在學生具備了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訓練,培養學生遷移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知識的升華。
為了更好的落實“五度教學”思想,我們構建了“五度導思學案”。“學案”的基本模式包括相互聯繫的五個方面:
1、過渡銜接。分析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弄清新知識的發生點在知識結構體系中的位置,充分發揮舊知識的引領作用。
2、自學感知。教師將課本基礎知識設計成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本找答案,養練自主感知、探究的習慣,初步構建起主幹知識框架。
3、問題探究。對於一節課的重點、難點、易混點,教師要善於鋪路搭橋,誘導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在誘導、誘思的過程中,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自主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思維拓展。適當延伸拓展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5、遷移梳理。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訓練反思,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建立清晰完備的立體化知識結構。
以落實“五度教學”思想和實施“五度導思學案”為主要內容的新課改,最佳化了課堂結構,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使沉悶的課堂充滿激情,使昔日自卑的學生都能夠聽得懂、學得會,課堂上充滿快樂與自信。
讓教師堅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H.Gardner)教授在他的“多元智慧型理論”中提出,人類的智慧型是多元化的,至少擁有語言文字、數學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旋律、人際關係、自我認知、自然觀察八種智慧型。“多元智慧型”強調正視差異,發展個性,這與倡導的素質教育是一致的,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多元智慧型理論”,使我們樹立了一種新的“人才觀”,堅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那么,如何才能揚長避短,把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出來,造就大批適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成為擺在學校面前的又一重大課題。為此,學校領導班子敢開先河,請兄弟學校有經驗的教師進校傳經,還先後組織相關人員赴湖北荊州西門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和山東安丘四高等地調研探索。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縣教體局“自主發展”的思想,我們圍繞“特色”做文章。具體做法是:
高一新生後入校後,學校就據學生實際,有導向性的讓學生選擇特長教育。先後成立了美術、音樂、體育、播音與主持、計算機網路、文學等6個課外興趣小組。每個小組都有相關學科教師擔任輔導教師,定時在小組活動日給以具體的交流、指導,並幫助他們科學規劃,以實現“特長”的可持續發展。學生進入高二後,我們根據學生特長、愛好的發展情況,於2009年秋期開學,開設了2個藝術班(音樂、美術),一個編導製作班和一個體育班。對於這些特長班,既開設文化課又開設專業課,力求實現文化課與專業課“雙向發展”。
為了使學生特長更好更快發展,我們走“高中+高校,專家引領”的路子,與南陽師院聯合辦校,聘請了南陽師院美術、音樂及傳媒學院的教授定期到我校講課,探索出了高中與高校教育資源共享、專家引領的新型培養模式。這些努力,有力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使部分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找到了施展聰明才智的空間和舞台,成為這些領域的佼佼者。
建校回顧
內鄉三高,原名內鄉縣第三中學,歷經五十年風雨滄桑,其間曾單辦過高中,聯辦過完中,1980年又恢復單辦高中體制。
內鄉三高的房舍建築發展總體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3年──1984年,三十多年一貫制,教室、寢室使用的全是1953年建校時建起的屋架房(這一批房舍還是內鄉三高第二任校長陳龍獻在任時到省里開高中校長會,匯報了當時學校的校舍是借用的而且是草房,條件極其簡陋,當時的省教育廳廳長王西章(解放前是內鄉地下黨負責人)親自提議、定案、並派出專人(財務處長)攜款來赤眉督辦建房直至完工。
第二階段:1985年──1998年,到1985年,馬錫河同志任內鄉三高校長時,縣財政投資,建起了三層81間的教學樓,幾十年屋架房一統天下的內鄉三高校園內豎起第一座樓房,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第三階段:1999年──2002年,1999年至2000年該校沒有縣財政一分錢投資,自籌資金100萬元,建起了三層四十五間的宿舍樓和三層四十五間的辦公樓各一座。截至目前,三十間的伙房、浴池主體已經建成,12月9日實驗樓(三層三十九間)已經開工奠基,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校史追溯
內鄉縣第三高級中學(簡稱內鄉三高)的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內鄉二國中。內鄉三高的發展先後經歷內鄉二國中時期、內鄉三中時期、赤眉中學時期、赤眉高中時期、內鄉三高時期五個歷史階段。
內鄉二國中時期
1954年5月23日,在縣基建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設立赤眉建校工地辦公處,從赤眉西郊叢冢亂疊中撥出機動地110畝,移風易俗於此處選辟校址,委託內鄉中學校長葉松峰同志負責建校工作。
1954年8月完成新建房舍54間任務,接受原內鄉中學赤眉分院宿舍29間,並鑿水井一眼,同時由“河南省內鄉縣中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在赤眉設立考區,面向全縣招收新生,共有948名各地完校畢業生報考該校。經選拔招收新生招收新生四班240名。同時接收內鄉中學轉來的四班二年級學生共445名。縣政府委派原楊集區副區長程耀祖任校長(時年31歲),校名為“內鄉縣第二初級中學”。時有教職員工27人師專6人。圖書810冊,儀器78件,床473張,桌子375張,凳子770個。
1956年5月,調原師崗區長陳龍現任黨支部書記、第一校長,程耀祖為第二校長。
內鄉三中時期
1958年,在全國發動的高舉“三面大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各鄉各公社的紅專大學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該校在原有基礎上正式建立了兩班高中部成為完中,並改名為“內鄉第三中學”,教師由原來的26名增加為32名,學生由原來1957年的661名增加至708名,圖書6000冊。
赤眉中學時期
1969年2月,縣派陳超群以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學校改名為“赤眉公社中學”。此前,高等學校開始招收新生,廢除考試制度,實行由“民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複審相結合”的辦法招收工農兵學員。1969年春節後開始按文化程度分班。教導主任李建敖頂著壓力強調學生在政治建設中“以學為主”並組織教師恢復文化課考試。
赤眉高中時期
1978年,縣派陳光照同志為赤眉高中校長、支部書記。這是該校撥亂反正的開始。從1978年起,是該校再次發展時期。1981年、1982年1983年高校錄取該校畢業生分別為9人、10人、14人,漸見教學質量上升態勢。
1984年6月,應陳光照校長的舉薦,年富力強的物理組長馬錫契約志任校長。1984年、1985年、1986年,該校畢業生被高校錄取30人、39人、39人,迎來了建校歷史上的第二次輝煌。、
1986年撥款建設一棟81間的教學樓。
1987年1月,副校長龐桂春同志主持工作兼支部書記。1988年,該校畢業生被重點大學錄取4人,被本科院校錄取14人,專科錄取30人,中專錄取4人,總計52人,教學業績登峰造極。
內鄉三高時期
1989年秋,符明寅同志任校長、支部書記。同年,該校改名為“內鄉縣第三高級中學”,簡稱內鄉三高。
1994年5月4日,學校大門改為面南,秋,修建學校操場圍牆。
由於這一期間,教師隊伍老齡化,新大學生尚未上路,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從1992年教學質量開始下滑。
1995年是內鄉三高關鍵的一年,如果繼續下滑,將墜入谷底,頹勢難挽;如能扭轉局面,可望絕出逢生,中興復甦。新任領導張喜林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期間提出《勵精圖治、真抓實幹,選擇用好兩個“拳頭”(教研組長和班主任)》的口號。學校教學工作質量緩慢提升。
1995年高考文化棵過線9人 ,體育4人,基本上阻擋了下滑頹勢。
1998年,65級校友副校長劉雲龍同志主持工作兼黨支部書記。
1999年,自籌資金建起教職工宿舍樓45間。2000年建起辦公樓45間。2000年至2001年各教室配備了投影儀和彩電。2002年建起1000平方米餐廳大棚以及學生食堂、茶房、浴池27間,裝備多媒體教室1個。2003年春建起第二教學樓39間。2003年秋,動員社會力量建起女生宿舍樓67間。
從1998年到2001年連續三年從12班規模擴展大18班,又從2002年到2004年實現了從18班規模擴展到24班規模。現有在校生1500人,規模空前。
辦學成就
2016年高考本科上線203人,本科升學人數首次突破200人,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文化課考生本科上線69人,屬近10年來最好成績;文化課二本以上及特長生本科A段(二本以上)過線102人。
2017年高考再創輝煌,本科上線總計221人,其中普通類一本3人,二本84人,共87人,增長20%;體藝類重點院校50人,一般院校84人,共1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