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

(一)會計信息失真企業由於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核算不實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如常規性的印單(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制度及會計人員分工中的“內部牽制”原則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實;會計憑證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定賬外賬、亂擠亂攤成本、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資產不清、債務不實等等。
(二)費用支出失控,潛在虧損增加。如某些企業為了搞活經濟,允許部門經理開支一定比例的業務費用,但對這部分費用的適用範圍無明確規定,更無約束監督機制,導致部門經理大手大腳,揮霍浪費,使本來微利的企業出現虧損,本來虧損的企業雪上加霜;有的企業由於財產物資內控管理薄弱,物資購銷制度鬆弛,存貨採購、驗收、保管、運輸、付款等職責未嚴格分離,存貨的發出未按規定手續辦理,也未及時與會計記錄相核對,對多年來的毀損、報廢、短缺、積壓、滯銷等不作處理,致使巨額潛虧隱藏在庫存中,再加上經濟往來中審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三)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如有的企業主管財務的領導、業務經辦人員、財會人員利用內控不嚴的漏洞大量收受賄賂、貪污公款,挪用、盜竊資金,或與企業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結,利用虛假髮票,非法侵占企業資金等。
失效的成因
(一)企業內部控制體制不順。主要表現在:會計崗位設定和人員配置不當,業務交叉過雜,會計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會計的事前審核、事中覆核和事後監督流於形式;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得力。當一部分企業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牆上”,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而不管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如何,遇到具體問題多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流於形式,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三)考核企業幹部政績、業績機制不完善。長期以來,對企業幹部政績、業績考核以目標利潤完成情況為主要依據,缺乏對其他相關指標的綜合考察。有些企業領導為在任期內出“成績”,便指使財會人員弄虛作假。還有些業務主管部門,為了加快本系統的經濟發展,在沒有進行科學論證的情況下,下達一些脫離實際的經濟成長考核指標,而部分企業領導者為討好主管部門藉此顯示自己的能力,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等手段來“實現”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有關指標。

(五)外部監督乏力。為了加強監督,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如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監督(如註冊會計師、社會輿論等的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然而,如此大的一個監督體系其監督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準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二是各種監督沒有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預算和創收為目的,監督弱化問題嚴重。三是不規範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以及對註冊會計師監督不力,使得“經濟警察”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
失效的對策
(一)構築嚴密的企業內控體系。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具體應包括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企業一線“供產銷”全過程中融人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制度,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有關人員在從事業務時,必須明確業務處理許可權和應承擔的責任,對一般業務或直接接觸客戶的業務,均要經過覆核,重要業務最好實行雙簽制,禁止一個人獨立處理業務的全過程。
第二個層次是設立事後監督,即在會計部門常規性的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其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事後監督可以在會計部門內設立一個具有相應職務的專業崗位,配備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員擔任此職,並納入程式化、規範化管理,將監督的過程和結果定期直接反饋給財務部門的負責人,中小企業如不需配備專職人員,可由財務部門負責人直接負責此項工作。
第三個層次是以現有的稽核、審計、紀律檢查部門為基礎,成立一個直接歸董事會管理並獨立於被審計部門的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通過內部常規稽核、離任審計、落實舉報、監督審查企業的會計報表等手段,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以上三個層次構築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和會計部門進行“防、堵、查”遞進式的監督控制,對於及時發現問題,防範和化解企業經營風險和會計風險,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內部控制能否真正成為管理者的內在需求,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會否流於形式的關鍵。而要使內部控制成為企業的內在需求,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會計信息是否決定著企業的決策;二是企業是否通過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取信於社會。這兩點許多企業都未做到。這種現象從表面上看好像是領導認識不高,對財經紀律了解不深所造成的,實際上是許多領導明知故犯,“對財經紀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只是藉口而已,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產權制度和代理問題。因此,只有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領導人與企業興衰息息相關,企業領導者才會有動力去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才會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加強對內部控制行為主體“人”的控制,把內部控制工作落到實處。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經營風險、會計風險產生,行為主體全是人(這裡所指的人是指一個企業從領導到有關業務經辦人員)。只有上下一致,及時溝通,隨時把握相關人員的思想、動機和行為,才能把內部控制工作做好。具體講,除領導本身應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外,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要及時掌握企業內部會計人員思想行為狀況。內部業務人員、會計人員違法違紀,必然有其動機,因此企業領導及部門負責人要定期對重點崗位人員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分析,著重了解他們是否有賭博、炒股、經商、與社會劣跡人員往來和追求超常消費等情況,掌握可能使有關人員犯罪的外因,以便採取措施加以防範和控制。第二,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職業道德教育要從正反兩方面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法紀政紀、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強會計人員自我約束能力,自覺執行各項法律法規,遵守財經紀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要特別重視對那些業務能力差的會計人員的基礎業務知識的培訓,以提高其工作能力,減少會計業務處理的技術錯誤。

(六)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果。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溝通系統可以使企業及時掌握營運狀況,提供內容全面、及時、正確的信息,並在有關部門和人員之間進行溝通。大中型企業的會計核算基本上脫離了手工操作的賬務處理過程,許多企業內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實現了計算機化,這既節省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人為因素對內部控制效果的影響。今後要特別注意開發與引進先進的企業財務與管理軟體,逐步建立高質量的企業信息溝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