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紐西蘭作家喬·本尼特在紐西蘭的商店買了一包5條裝、價值8.59紐西蘭元的內褲後,長途跋涉來到中國的一片棉花地,然後把身上的衣服脫掉,只剩下一條中國製造的內褲。為了解內褲如何從棉農到織布工,從橡皮筋廠到製衣商,從出口公司到分銷商,漂洋過海到達歐美消費者手中,喬·本尼特兩次到中國,探訪了上海、泉州、義烏、溫州等地的工廠,甚至新疆的棉田和泰國的橡膠樹。對本尼特來說,此行的收穫並不僅僅是“這包內褲的成本有多少”,還見到了一個讓他吃驚不已的經濟全球化下的中國。因此也有了這本《內褲從哪裡來?從一包內褲看中國》。新華網評價這本書說:“中國內褲讓紐西蘭作家大開眼界。”
作者不僅介紹了內褲如何生產銷售,還描寫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通過對內褲生產鏈來展示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中國發展,強調世界再也不套用老眼光來看待中國了。即使對中國讀者來說,這也是一個觀察我們自己的新角度,可以加深對中國經濟、文化和環境變化的理解。
喬·本尼特說:“我們大多數人要靠中國來提供衣服、提供鞋、提供五金工具,我們都欠中國的債。然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卻對中國知之甚少。我個人的經驗就非常典型。我大學畢業已經三十年了,也算是受過教育的人,但我對中國的了解幾乎為零。”喬·本尼特表示中國的內褲之旅後,改變了他對中國的看法,例如:“我過去聽到的讀到的有關中國的一切都在強調差異,但是我所度過的愉快時光卻顯示這個國家和我們的相似之處。這些人都是我所熟悉的人,容易相處,是喜歡大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