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博物館建立在河套酒業集團廠內,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門廳以漢代古典建築為特色,雄偉、挺拔。館內以金尊美酒駿馬天驕——內蒙古酒文化為主題,分為五個單元概括了內蒙古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草原民族豪邁的性格特色。第一單元是“草原酒藝,千秋傳統”,主要展示五千年來的釀酒技術和釀酒器皿,從中看出內蒙古悠久的釀酒歷史和釀酒技術。主要文物有新石器時期的大罐、北魏大翁、唐代石磨、蒙元燒酒鍋等。第二單元是“容酒器具,容盡滄桑”,主要展示五千年來,草原各民族貯酒和盛酒用器的變化,從中體會各民族的不同風格和時代的不斷進步。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壺,東胡青銅壘,突厥長頸瓶,契丹鹿紋大罐,党項葡萄酒瓶,女真酒意詩文罐等古代、近代和現代儲酒器皿。第三單元是“飲酒器皿、賞心悅目”,主要展示五千年膠到今天的溫酒和飲酒器具,從中看出不同時代各民族不同的藝術審美觀和飲酒器皿的工藝技術發展。文物有新石器時代陶杯、東胡青銅盞、鮮卑銅斗、突厥銀壺、蒙古板耳金杯以及現代的各質地酒具等。第四單元是“酒風酒俗,民族豪情”,主要展示五千年來北方草原酒宴、酒會、酒禮、酒療、酒禁、軼聞掌故等,文物有新石器時代奉酒祭祀岩畫、鮮卑飲宴圖、蒙古成吉思汗酒令等。第五單元是“佳釀飄香,情系九州”,主要展示當今內蒙古各地區和河套酒業集團各類酒標本,體現出河套酒業集團五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中飛速發展的歷史事實。文物有各種酒瓶、獎狀、證書、名人評語等,同時還有酒會、酒旗、酒詩、酒詞、酒文等大量輔助展品。館藏文物
博物館展品分4大單元。第一單元是“草原酒藝,千秋傳統”,主要展示中國五千年來的釀酒技術和釀酒器皿。主要文物有新石器時代大罐、北魏大瓮、唐代石磨、蒙元燒酒鍋等。第二單元是“酒具酒器,百代風華”,主要展示中國五千年來各族貯酒和盛酒用器,體現不同時代各民族不同的藝術審美觀和飲酒器皿的工藝技術發展變化。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壺、陶杯,東胡青銅壘、青銅盞,突厥長頸瓶、銀壺,鮮卑銅斗,契丹鹿紋大罐,党項葡萄酒瓶,蒙古板耳金杯,女真酒意詩文罐等古今儲酒和盛酒器具。
第三單元是“酒風酒俗,八表豪情”,主要展示中國五千年來北方草原酒宴、酒會、酒禮、酒療、酒禁、軼聞掌故等。文物有新石器時代奉酒祭祀岩畫、鮮卑飲宴圖、蒙古成吉思汗酒令等。
第四單元是“佳釀清醇,九州飄香”,主要展示當今內蒙古各地區和河套酒業集團各類酒標本。文物有各種酒瓶、名人評語等,同時還有酒會、酒旗、酒詩、酒詞、酒文等大量輔助展品。
據河套酒業集團總裁張慶義介紹,中國釀酒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史。目前出土的考古文物表明,早在五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已經學會用穀物釀酒。到了商代,人們已經能利用“麴櫱”即麥芽和谷芽作糖化劑釀酒。西周到漢代,釀酒技術進一步提高,已經出現不同釀法和不同類型的酒。唐宋到明清,中國釀酒業空前興隆,創造出不少名酒。
張慶義說,自酒品問世以來,中國人便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將士披甲出征,文人寫詩作畫,家庭喜慶之賀,高朋盛友聚會,金榜題名之歡,喬遷榮升之禧,無不行酒宴之禮。在中國古代文獻及詩歌、小說、戲曲中,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關於酒禮的記載,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曲、賦及妙趣橫生的傳說故事,構成了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酒文化。內蒙古酒文化博物館展出的只是其中極少的一部分。(完)
館長致辭
作為河套平原悠久釀酒文化的傳承者,河套酒業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和兩代人的艱辛創業,現已成長為名揚大江南北的現代化釀酒企業和名副其實的河套傳統釀酒的現代傳播者,河套系列酒逐步走進了千家萬戶,在內蒙古地區,河套品牌知名度更是家喻戶曉。輝煌的成績讓我們深感驕傲與自豪,但我們卻不敢絲毫有所懈怠,因為我們沒有忘記:我們代表著河套釀造文化的歷史形象,我們是站在歷史肩膀上的套釀之子。放眼未來,河套酒業將緊緊抓住國家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的偉大機遇,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全力拓展國內外市場,打造“河套”酒業百年品牌,爭取使河套系列酒進入更多的家庭,把具有悠久歷史的河套釀酒文化發揚光大。發揚河套釀酒文化,是河套酒業的企業宗旨;秉承神馬精神,是河套酒業進步的動力。歷史已經驗證了我們半個多世紀的努力,歷史還將會驗證河套酒業人博激奮發的精神——“超越自我,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