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評論
外媒:中或成為隱性超級大國
或許中國並不會成為一個類似美國和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而可能成為另一種類型的超級大國:“隱性超級大國”即“內向型超級大國”——在許多方面主導全球事務,但並不會對美國霸權地位構成實質性威脅,更不會替換美國。把中國假定成為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可能並不正確,因為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很可能只會將西方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繼續傳承下去,而不太可能建立一種全新的政治文化和價值體系。
這種崛起與15世紀大英帝國征服全世界和二戰後美國統領世界有明顯不同,中國和印度當前都還不具備一種可以征服全世球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中國的崛起很可能只是經濟勢力壯大後國際地位的自然提高,不會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構成實質性衝擊。
自15世紀以來歷史學家和國際關係學者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經濟崛起必然帶來政治崛起,隨之而來的軍事征服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傳播。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世界。單純的經濟實力壯大並不足以支撐一個超級大國的崛起,真正有影響力的是文化觀念和價值體系。真正讓大英帝國在15世紀樹立起全球霸權的是內燃機技術創新帶來的工業革命而不是皇家海軍,同樣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也不是依靠軍事強權和核威懾而是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帶來的新技術革命。
當前中國和印度都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兩個新興發展中大國具備這種實力的可能性也很小。蘇聯解體已經證明了單純依靠軍事強權謀求全球霸權的失敗。
即使中國不會成為一個替換美國地位的超級大國,但是中國肯定會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這樣龐大的人口規模足以使任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變為可能。
文章
中國將成“內向型超級大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2010年10月12日刊發德國前副總理約施卡·費舍爾的文章,題為“超級中國”。文章全文如下。
中國快速和成功的發展,毫無疑問地將讓它在21世紀的國際舞台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事實上,儘管面對許多艱巨挑戰,中國甚至可能成為世界霸主。
然而,假設重新成為所謂的“超級大國”的中國、印度等,將延續老一代西方列強的傳統卻是錯誤的想法。我們將必須同不一樣的超級大國打交道。
自15世紀末歐洲各國開闢航路、征服世界以來,史學和國際政治學界已經習慣了一種模式:軍事、經濟和技術力量將轉變為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和弱肉強食,甚至主導全球和建立帝國霸權。
在20世紀時,情況的確是如此。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蘇聯取代了歐洲在國際上的地位。冷戰以及1989/1990年後美國確立全球霸主的地位,也遵循了這個模式。
但我相信,中國的崛起將不一樣。這是因為它龐大的12億人口,將對其政府和領導人造成巨大的壓力。在出現重大的根本改變時情況更是如此,而這正是中國目前的處境。
透支國家內部政治結構的長期危險,讓中國不太可能施行強權外交。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霸主地位便不會被取代,除非和直到它放棄這個角色為止。
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卻會對本世紀的國際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決定中國戰略的核心利益是國內現代化、執政黨地位的持續穩定和國家的統一(包括台灣)。這些考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改變。
所以,中國將成為基本上屬於內向型的超級大國。也正因為如此,它將奉行實事求是的外交政策。軍事方面,中國主要將謀求區域內的霸權,以確保國家的統一。另外,為了維護執政黨的地位,國內經濟、社會改革也很關鍵。
對中國領導人來說,這意味著經濟成長長期維持在每年10%左右至關重要。否則,由農業轉向現代和工業化社會的快速和根本改變,將不能在不動搖體制穩定的情況下進行。
但把焦點放在國內發展,也會在內部和外交上,帶來重大的政治影響。就國內來看,鑒於其巨大面積和所需的GDP增長,中國將成為首個被迫追求“綠色”經濟的國家。否則,它將很快達到“增長極限”,面對生態災難及其所帶來的政治後果。
未來,中國將成為最重要的市場,不僅決定我們生產和消費什麼,也將決定我們如何生產和消費。以傳統汽車轉變為電動汽車為例,儘管歐洲廠家存在主導市場的幻想,但發揮決定作用的其實是中國而不是西方。西方主要汽車商所能決定的,只是要不要作出改變以求生存,還是像其他老牌西方工業一樣:選擇到開發中國家中去。
就外交而言,為確保國內經濟成功轉型,中國將力圖從外國獲取原料並打入海外市場。然而,中國政府遲早會意識到,美國的“全球監管者”角色對中國的外交利益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這是因為中國和其他國家難以承擔這一重任,如果沒有美國,國際秩序將會崩潰。
美中協同合作的格局也會出現爭端,其作用大概也僅限於緩解危機及不時出現的經濟、政治上的對抗局面,就如目前因為雙邊貿易不平衡所帶來的衝突。但從戰略角度來看,雙方還將在一段長時期內維持相互依賴的關係。這種關係在某些時候還可能呈現在政治上,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尤其是歐洲國家。
歐洲必須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其實力和捍衛其利益,才可能改變這個發展過程。這或許也是中美“兩國集團”所樂意看到的。然而,歐洲目前力量有限且過於分裂,各國領導礙於本國戰略利益而不願追求共同的政策,讓歐洲不能有效地在國際上發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