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觀論講解

第五章 第十章 佛地

概述

釋迦牟尼佛相較於同時代的其他老師們,他的偉大成就是——只有他指出了人類有將“顯現”與“空性”分開的偏好,事實上,這是我們面對的基本問題。與佛陀同時代的其他老師們對外表原因而感到興奮時,只有佛陀發現了產生痛苦的真正原因。其後,佛陀的追隨者依尋他的傳統,繼續澄清闡揚這個觀點,其中偉大的龍樹和無著所作的非凡論著,深刻地闡明這條道路。這兩位令人驚嘆的大師出現在地球上,佛教認為我們人類至少還有些功德。在現代這個相對物質化、相對關愛自己、全心注意自己,並且極為忽視關懷他人的時代中,彭措郎加堪布卻能精勤努力地講解這些大師的著作,並經過整理成這本《入中觀論講解》。

作者簡介

措郎加堪布,1966年出生,自幼學習佛法。14歲剃度出家,之後一直跟隨恩師堪布白瑪當秋學習。1986年進入宗薩康協五明佛學院學習。由於學習成績優異,23歲即取得堪布資格。26歲正式擔任康協五明佛學院堪布。2000年被授命為佛學院院長至今。

目錄

序言蔣楊欽哲
譯者說明 吳寧強
導言
第一章 發心初地
第二章 發心二地
第三章 發心三地
第四章 發心四地
第五章 發心五地
第六章 發心六地
第七章 發心七地
第八章 發心八地
第九章 發心九地
第十章 發心十地
菩薩十地功德
佛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