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前景
中國目前正處於第四波嬰兒潮,2008年新生兒達1608萬。這一波嬰兒潮,帶動國內消費進入加速期。早自2000年之後,嬰童產業增長率就達30%,遠高於同期GDP9%的增長率,許多企業常常將下年度營業指標增長率鎖定在50%~200%。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6歲以下嬰童的消費市場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的規模,到2010年,可望達到1萬億元的規模。嬰童消費領域主要有早教、玩具、食品、服裝、娛樂、日用品等。數據顯示,2007~2008年,中國3歲以下嬰幼兒消費中,食品(奶粉)占大頭,占41%的比例。
通常情況下,寶寶奶粉一個月花費在300至500元的,占到46.49 %;500~1000元,占38.01%。參與調查的人群中,中小城市比例占到33.73%。
以2008年中國新生兒1608萬計算,假如有20%無法得到母乳餵養,就有超過300萬嬰兒需要吃奶粉。現實生活中,由於工作等原因,需要奶粉餵養的嬰兒要高過這個數字。僅僅奶粉,就是每月數以十億計的市場。
調查發現,地域分布會導致消費選擇上的差異。以奶粉為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和省會級城市,購買國外品牌和合資品牌奶粉的比例較高,而且非常接近。而中小城市及城鎮,選擇國產奶粉的比例明顯高於前兩者。
此外,2歲以下嬰童用品如紙尿褲也是一筆很大花費。月花費在300元以內的有32.47%,300~500元有22.06%。“3歲以前健康為主,之後就是教育。”北京某網站高級經理文晉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說。文晉目前最大的家庭支出是孩子的教育費用,“不論學前學齡,教育都是最大的。現在隨便上一個親子興趣班都是上千元。”
調查報告顯示,4~6歲孩子消費中,幼稚園是大頭,每月平均722元,占花費比例32.3%,培訓費用每月接近500元,排第二,這兩項費用占消費結構比例的五成以上。嬰童消費結構因年齡帶來的變化和中國的文化有關。“中國自古注重教育,家長會對孩子的要求更加嚴格,教育和培訓方面的投入成為絕對重點。”
與國際對比
在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加深的背景下,嬰童產業本可以成為一個拉動內需、造福民生的突破口。根據協會的調研,中國正常的消費比重也應該與美國目前的結構類似,但中國父母的一些觀念還存在偏差,這就需要企業和行業協會去進行消費引導。例如,美國的嬰童產品消費結構是,50%用於玩具,飲食占30%,用品、服裝各占10%。而在中國,玩具消費只占總支出的5%,飲食占50%以上。
以玩具消費舉例,美國人把玩具作為開發智力、傳達愛的方式,比如,美國人去串門,就很喜歡給對方的小孩買玩具,認為這能表達愛;美國人教育小朋友要學會與朋友分享玩具,讓他們覺得這是愛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國外的玩具其實是玩教一體的,小朋友把玩具當作自己的夥伴,玩具的設計也有發展心理學的內容,適應嬰童不同年齡段的成長心理。
中國父母大多把玩具當作哄孩子的道具,而不是開發智力、認知世界的工具。大部分是跟著卡通片走,什麼卡通形象熱門就買什麼,翻新率高,但利用度很低。
圖書所占的比例也不太高,國人可以給小朋友看的書太少了。
嬰童經濟的金色未來
中國嬰童經濟在金融危機下逆勢增長的事實正在被證明。
據有關研究機構測算,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嬰童產品消費大國,當前中國嬰童經濟市場規模在7500億元,2010年規模可達10000億元。儘管遭遇金融風暴,但鑒於中國獨特的人口規模,以及培育孩子占家庭消費支出中的比重不斷增加,中國嬰童經濟依然以年增長率超過30%的高速發展。
業內資深專家表示嬰童經濟所展現的逆勢增長的市場態勢,無疑將成為中國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透視金融危機下的經濟學名詞
金融風暴影響了世界的各個行業,政府以及民生大眾紛紛“自救”,一些有趣的經濟學相關的名詞開始走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