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kowski1968年出生於德國,在漢堡美術學院畢業,並在1999年舉行的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獲得國際承認。他的作品曾在整個歐洲展出,曾活躍於美國,目前在柏林生活與創作。他的作品通常是行為表演並錄製成電影,經常攙和進來一些無辜的觀眾,並與他們形成“合作出品”的理念,共同來完成一個表演。對於Jankowski來講,協同合作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些合作者通常能帶來無意中的奇思妙想。
與Jankowski一起做作品的這個過程被視為重點,期間遇到的困難和機會會最終令作品呈現出令人驚奇的感覺。他是隨著電影與電視一起長大的一代人,Jankowski內在所受到的影響和固有的東西貫穿著他的作品。
說到Jankowski的合作者,可謂包羅萬象:電視布道者、算命的、邊防部隊成員、專業魔術師,通常在不怎么明白地情況下就被Jankowski收羅進了“合作者”的行列,與他共同製造了一種行為藝術表演。Jankowski這些實踐的協作性質是至關重要的,每名參加者在不知不覺中就進行了有助於他或她自己的工作。最後的成品無論是是照片、繪畫、雕塑還是錄像裝置,都飽含了進行過程中的不可思議。作為導演,Jankowski也鼓勵觀眾,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並允許他們帶著自己的期望和偏見來參與到協同創作中來。
1992年的作品《TheHunt》是Jankowski早期的作品之一。藝術家用了一周的時間並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在超市買菜,而是用一個兒童的弓箭,把他想買的那些東西“射下來”。一個朋友在旁邊替他拍攝視頻,之後他們再去排隊結賬,把這些“射下來”的東西買下。藝術家藉此製造出一個早期原始人類“自給自足”的感覺,擺脫了現代科技手段的桎梏。他最後的姿勢幽默地表明,“自然方法”和資本主義不一定有相互排他性。Jankowski這種使用大眾媒介的手段成為他的標誌,他的這個作品就像低科技含量的電視購物一樣,被QVC用一個奇怪的方式在店面內傳播。漫畫一樣的手段和魔術的運用是Jankowski的藝術標誌。
1997年-1998年,Jankowski做的《Let'sgetphysical/digital》是一個通過網路和實際空間來製作的作品。由於當時他的女友居住在米蘭,所以Jankowski在網上建立了一個聊天室,在這裡他可以每天和女友聊天,他們一起交談並計畫如何建立一個情侶的私密空間。後來Jankowski將這些聊天公開化,並邀請業餘演員再次演繹這些談話,業餘演員也可以自由邀請自己的愛侶來進行談話。一切都必須通過網路來進行,最後Jankowski把這錄像再次放在網上。在另一個作品裡,他利用了道具和實際空間再次營造出這個聊天室,並邀請公眾參與。
1999年,在作品《Telemistica》里,Jankowski將自己投入到義大利的本地電視頻道中。他打電話給不同的電視算命先生,要求他們預測自己每個作品的前景。而這些行為被錄製下來,然後變成他的作品。這個關於神秘的作品在帶有私人預言性的同時,也因為它自身的預言性而賦有了更深的意義。
對於多媒體形式的運用是Jankowski的一個重要標誌,因為他想做的是一種“文化紀錄片”。2000年,他做的《MatrixEffect》是一個對於藝術家彼此關聯的存檔式的網站。在這個項目里,記錄了從1975-1998年的141位藝術家的展覽。它包括SolLeWitt,(1975),JohnBaldessari(1977),Christo&JeanClaude(1978),以及JanineAntoni等。Jankowski聯絡了這些藝術家,設計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問了關於他們自己做的Matrix展覽相關的方面。這些訪談後來被拍攝了下來,但是他沒有拍攝這些藝術家本身,而是拍攝了一些7到10歲之間的孩子。於是,這種“黑客效應”促成了“超自然的改造,新思路,和刺激了激進的年齡逆轉。”孩子們說出成人藝術家們的話,令人感覺很滑稽。因為並沒有給孩子們任何腳本,所以他們的念東西感覺就像在說一種聽不懂的喃喃自語。要是想讓他們重複一遍說過的話,一些單詞就會被錯誤地發音,比如“批評”變成了“小動物”,“歷史”搖身一變成了“歇斯底里”(編者註:即表示孩子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在有主題的情況下,Jankowski探索藝術家、畫廊(作為一個“機構”)以及參觀者之間的關係,這被稱為是一個“有魔力的圈子”。他做了一系列的視頻作品,比如《Flock》(2002),《Directorpoodle》(1998)和《MyLifeAsADove》,主旨都是講人類參與者表現為非人類。在2002年的作品《Flock》中,這個12分5秒的DVD作品邀請了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顧問保羅·基輔參與進來,讓12名參觀畫廊的觀眾睡去,並且把這些人“變成”了羊。在preview之後,再變回人形。而在1996年的《MyLifeAsADove》中,藝術家讓魔術師WimBrando把他變成了鴿子。在他在荷蘭安特衛普的三個星期中,Jankowski在一個籠子裡,把自己想像成鴿子,展示了他的內在自我。在作品《DirectorPoodle》中,讓KunstverienHamburg的負責人接受了他的巫術,讓他選擇一個他想要成為的動物。結果是,這位策展人變成了一隻白毛獅子狗。
Jankowski也做雕塑作品。2009年,在紐約的中央公園弗里德曼廣場,遊客可以看見Jankowski的一個“活雕塑”,但民眾可能會認為它只是街頭表演,因為這個廣場裡有很多表演舞蹈、魔術的藝人,但事實上,它是依照這些人的賣藝行為做出來的青銅雕塑,靈感來自於藝術家在巴塞隆納對人們的觀察,比如藝人將自己扮作凱撒大帝,切·格瓦拉。女人形狀的雕塑則來自達利的一件作品《TheAnthropomorphicCabinetWoman》。
Jankowski的這幾件雕塑作品陳述了人們把表演當作狀態的狀態。儘管是現今生活的真實呈現,他們又充滿了幻想感,雖然是青銅的但看上去很像人。而其對於形象的選擇也是受了流行元素的影響:比如切·格瓦拉作為一個政治流行人物。凱撒的傳統服飾被改得現代,藝術家的做法喚起人們對於數字藝術和流行文化的人格化的警醒,並結合了真正的歷史來源。
2011年9月7日,Jankowski將在倫敦的利森畫廊展出他最新的影像作品《CastingJesus》。電影的主旨是從試鏡的演員中選出誰最適合扮演耶穌,評審是一名羅馬教廷的成員。
13位專業的演員最終完成了這個試鏡。內容包括演示如何切麵包,創造神跡,手持十字架,以及誦讀他們最喜歡的基督信條。Jankowski在羅馬的ComplessoSantoSpirito完成了片子的拍攝,通過線上視頻給300名觀眾觀看,選來選去,演員會被評審確定剩下最後一個。
Jankowski的這部影像作品是在質疑如今的凱爾特教堂如何對於基督講道,反過來說,他還會把這個作品用現代媒體設備展示出來。作品靈感的來源是Jankowski在2003年在Cinecittà偶然碰了電影《ThePassionoftheChrist》的拍攝現場。他發現演員JamesCaviezel打扮成耶穌的樣子,身上淋著假血,有兩個神父在教他如何入戲並且詮釋好他所扮演的部分。Jankowski說:“我受到當時的情景的啟發,後來在電影院看到《ThePassionoftheChrist》的時候,我明白演員的表演是由導演梅爾·吉布森安排主教去教演員的。這個概念很有趣,致使我想到我可以讓羅馬教廷自己決定耶穌到底是誰。”
在他的作品中,Jankowski通常對電影的形式和電視產品進行探究,並質疑它們的不同現實。從他或幽默或諷刺的視頻、電影、行為表演中可以看出,他批評我們以圖像為基礎的消費社會現狀。在這個新的裝置里,藝術,種族,現實和幻象交織在了一起,彼此之間模糊了界限。
Jankowski的作品同時還與墨西哥電視台的節目製作者合作,並真實做出了一個有耶穌參與在內的片子。一系列獨特的照片和電影作品將會像正常一樣在墨西哥電視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