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尼格雷茨戰役

克尼格雷茨戰役

克尼格雷茨戰役(Battle of Königgrätz)發生於1866年7月3日,是普奧戰爭中重要的戰役,是整場戰爭態勢轉向對普魯士有利的一個轉折點。這亦是戰場集中的極佳例子,位於同一位置不同兵種的普軍會合起來共同圍堵或摧毀於他們之間的敵軍。

之前的戰鬥

6月戰爭開始的時候,普軍開始於其邊界集結:卡爾·希華夫·馮·比德費元帥率領的易北軍團於托爾高集結,腓特烈·查爾斯親王率領第一軍團於森夫滕貝格與格爾利茨之間集結,而腓特烈王儲則率領第二軍團於西西里西亞的尼爾斯(今日的尼斯)集結。由拉祖斯·班尼迪率領的奧地利軍隊則集中在奧爾米茨(奧洛穆克)。戰爭首先由卡爾·希華夫·馮·比德費發動,他率領普軍進攻薩克森王國首都德勒斯登,並輕易打敗25,000名薩軍,加入第一軍團。班尼迪因此開始將奧軍移向祖斯科夫要塞。
6月22日,普軍總參謀長赫爾穆特·馮·毛奇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冒著在途中被奧軍突襲的危險,下令兩個軍團進至鄰近奧軍位置的伊欽,以縮短戰爭的時間。幸好班尼迪相對來說仍然未準備好,6月29日查爾斯親王在遭遇奧軍小型反抗後到達吉森鎮,腓特烈王儲卻遇到奧軍強烈的反抗,但仍然抵達易北河畔克尼真荷夫(杜夫爾-克拉洛韋)。6月30日腓特烈·查爾斯親王的第一軍團快速行軍,在一日之內會合腓特烈王儲。但是,普軍騎兵之後兩天都偵察不到奧軍蹤影,幸好毛奇的猜想正確,奧軍的確撤退到易北河。

戰役前夕

普軍終於在7月2日傍晚鄰近薩多瓦的地方追蹤到奧軍,腓特烈·查爾斯親王計畫於明早發動攻擊。毛奇指令腓特烈王儲立即進攻,但第二軍團卻位於電報接收範圍之外,迫使毛奇需要派遣兩名軍官騎馬通知,他們半夜騎了20哩,最終在早上四時到達。
班尼迪很害怕會遭到重大的損失,而且他的忍耐力亦時常不同。他渴望和平,但皇帝弗朗茨·約瑟夫卻命令他先打一場。他亦解散了他的部眾與重要的行動指揮官,並在薩多瓦與克尼格雷茨之間採取防守姿態。他計畫在他能撤過易北河之前拖著普軍。

戰鬥

瀕臨開戰前,奧軍205,000人7月3日面對著普軍易北軍團39,000的人和第一軍團的85,000人。奧軍後方的火炮射程能夠穿越有樹林的丘陵地帶,加上騎兵部隊,一起鞏固和保護部分前方的步兵。黎明時分,當普軍在拜斯切懷斯河西岸完成布陣的時候,戰鬥正式在煙霧之中開始。約八時的時候,奧軍炮兵開火,壓制著腓特烈·查爾斯親王率領下的普軍右翼。在奧軍左翼的薩軍有秩序地後退,並計畫從高地開火攻擊進攻中的普軍右翼。查爾斯親王不願意右翼全體進攻,結果在10時指令馮·史高拿將軍指揮的七營進攻中的普軍退回河岸,並採取防禦態勢。

腓特烈·查爾斯親王與普軍步兵腓特烈·查爾斯親王與普軍步兵

在普軍中央,馮·法蘭薩基將軍率領的普軍第7師,早前確保普軍後方的安全,現時領頭進攻斯韋爾普森林,遇上了奧軍的兩個軍。第7師需要清除森林內的敵軍,並掩護普軍左方直至腓特烈王儲率領的第二軍團到達為止。普軍有條理地清除有奧軍防守的村落。威廉一世指令第一軍團渡河支持法蘭薩基。普軍已奪取了薩多瓦,但在鄰近的森林卻接著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奧軍炮兵正拖延著普軍的進攻。雖然普軍很容易就能渡河,但是運送火炮渡河卻異常困難,所以普軍的攻勢亦慢了下來。後來在濃煙中奧軍看見了普軍第8師及第4師,奧軍開炮,炮火切斷了第8師及第4師,令普軍攻勢被迫中止。但是,班尼迪卻拒絕叫騎兵衝鋒反擊,失去了這個後來證明可能會令奧軍勝利的機會。雖然普軍預備隊在中午亦已經被部署,但是始終戰鬥形勢仍然不明朗,而且普軍的指揮官仍然焦急地等待腓特烈王儲的第二軍團到來助戰。
奧軍在人數及位置上對普軍的優勢已經維持了一整天。他們的武器有較長的射程,亦即代表對於數量上較多的普軍來說,他們的進攻不能抵擋奧軍炮兵猛烈的攻擊,亦不能對奧軍步兵造成很大傷害。普軍曾想將三個軍團到投放到戰場作戰,但由於電報傳送命令,和鐵路運送士兵的問題卻導致開戰的時候三個軍團之中只有兩個能趕及作戰。普軍的中央受到樹林的掩護,能夠守住據點,阻擋著相對較為優秀的奧軍騎兵的衝鋒。但是在樹林之中的近距離作戰卻開始令雙方的這些優勢盡失,奧軍的火炮在近距離未能瞄準普軍,潮濕的天氣令騎兵的衝鋒充滿危險,奧軍第4軍逐漸被指派投入作戰。在這個時候雙方相對的優勢開始逆轉。原本普軍火炮比奧軍火炮射程較短的弱點,已經無實際意義。普軍的後膛槍能夠發動密集而火力強的攻勢,相反奧軍主要的火炮是輕武器前膛槍,火力較弱。除此之外,普軍可以在找掩護時上膛,相反奧軍需要在每次發射後站起來裝填炮彈,上膛時卻沒有掩護。
早上十一時,是戰役的決勝時刻,奧軍中央開始調動部隊,向已經擊退和拖延近四分一奧軍的普軍第7師發動側擊。奧軍指派陸軍上校卡爾·馮·帕卡,以猛烈的步兵攻勢逼普軍後退,計畫將普軍第7師退到森林的外圍。可是,這個時候戰鬥的形勢逆轉,一輪炮火擊中了帕卡上校所處的一營,帕卡上校陣亡。這輪炮火是來自剛剛趕到戰場的第二軍團,普軍第八師鞏固了普軍的中央,能夠抵擋奧軍的猛攻。同時奧軍第二及第四軍被指派投入戰鬥,奧軍沒有決定性的步兵攻勢,但普軍也沒有以騎兵發動側擊。奧軍部隊移到他們的防守位置進行攻擊,被普軍抓住。他們的右翼亦暴露了出來,讓剛到來的普軍步兵發動進攻。
腓特烈王儲與其率領的第二軍團100,000人在整個早上急速行軍後,終於在下午二時半與本部會合,在普軍猛轟奧軍中央的同時,軍團攻擊了從斯韋爾普森林撤退的奧軍右翼。奧軍最後一次個別的反擊被中斷,班尼迪甚至下令後退。中將腓特烈·希勒·馮·格榮根率領的普軍第一護衛隊遇到了奧軍炮兵,令他們被逼停止重新組織他們的炮兵線,並且折返。格榮根中將看見奧軍炮兵與其它奧軍的位置連線在一起,因此他發動了進攻,他的攻擊摧毀了等待戰鬥的騎兵連,亦令其它士兵和預備役被逼逃走。
在這個時候,承受著巨大的人員傷亡、缺乏炮兵騎兵的保護、戰場高地被敵軍掌控、和己方中央被敵軍包圍的情況下,奧軍的處境不斷惡化。普軍第二軍團完全攻破了奧軍的防線,並奪取了中央背後的卓姆村。在早前受到奧軍炮兵和薩軍步兵攻擊,而後退守在原地的易北軍團,亦擊破了奧軍左翼。軍團奪取了普巴勒斯,並開始摧毀奧軍的兩翼。威廉一世下令剩餘的部隊向奧軍全線攻擊,但奧軍陸軍準將費迪南德·羅辛斯維希·馮·杜爾韋亞所率一旅數營士兵的反攻卻令到這次攻勢減慢。當奧軍正將普軍第一護衛隊逼回卓姆村的時候,剛來到增援的普軍加入戰鬥。增援的普軍增強了其火力,奧軍防線瓦解。班尼迪於下午三時下令全體撤退,但是普軍攻勢非常猛烈,奧軍需發動騎兵反攻,以支持炮兵及掩護自己撤退。這次行動成功掩護奧軍後方撤退,避過了普軍的追擊,但帶來了巨大的損失:2,000人及大部分戰馬在行動中傷亡或被俘。
這場戰役是當時歐洲有史以來最多軍隊參加的一場戰役,亦是主要戰役之中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普軍接近9,000人傷亡或失蹤。奧軍方面超過44,000人傷亡或失蹤,其中的22,000人被俘。奧軍傷亡率高的原因是奧地利拒絕簽署第一次日內瓦公約,所以奧軍的醫護人員被視為作戰人員,跟隨主要部隊離開戰場,留下垂死的傷兵。

戰役影響

克尼格雷茨戰役是普奧戰爭中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戰役結束後三周雙方就簽訂停戰協定。戰爭的勝利為普魯士的民族主義者提供極佳機會,為將來建立小德意志前掃除了奧地利這個障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