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分類系統

光譜分類系統

一顆恆星的顏色取決於它的溫度:溫度最高的恆星呈藍白色,溫度最低的顯出橘紅色。人們把恆星的光譜分成七種類型,分別是O、B、A、F、G、K和M,其中O型是最熱的一類星,M型是相對最冷的一類星,同時每一種譜型還分為從0到9十個等級(從熱到冷);太陽的譜型屬於G2型。

哈佛系統

光譜分類系統 光譜分類系統

人們把恆星的光譜分成七種類型,分別是O、B、A、F、G、K和M,其中O型是最熱的一類星,M型是相對最冷的一類星,同時每一種譜型還分為從0到9十個等級(從熱到冷);太陽的譜型屬於G2型。

威爾遜山系統

按光度分類的物理依據是壓力效應,因為物質的電離狀態除決定於溫度外,還與壓力有關。光度高的巨星大氣中氣體壓力較低,物質的電離比在溫度相同的光度低的矮星大氣中容易,因而會在光譜中表現出來。在這一系統中,光度判據選用一些對光度敏感的譜線對的相對強度。絕對星等的光度級用小寫拉丁字母表示:c表示超巨星,g表示巨星,d表示矮星,加在哈佛系統的光譜型符號之前。例如太陽的光譜型為dG2。光度級的這種表示法多見於早期文獻,目前已很少採用。

摩根-基南系統

依據的物理參量也是溫度和光度。溫度型沿用哈佛系統符號。光度級比威爾遜山系統精確,共分七級,用羅馬數字表示:Ⅰ──超巨星,Ⅱ──亮巨星,Ⅲ──正

常巨星,Ⅳ──亞巨星,Ⅴ──主序星(矮星),Ⅵ──亞矮星,Ⅶ──白矮星。如能進一步細分,則在羅馬數字後面附加小寫拉丁字母來區別,如Ia──最亮的超巨星,Iab──亮超巨星,Ib──亮度較低的超巨星。在MK系統中,太陽的光譜型是G2V。

O型 B型 A型 F型

4萬至2萬9千攝氏度 2萬8千至9千7百攝氏度 9千6百至7千2百攝氏度 7千1百至5千8百攝氏度

G型 K型 M型

5千7百至4千7百攝氏度 4千6百至3千3百攝氏度 3千2百至2千1百攝氏度

其它

恆星的大小變化很大,從300倍於太陽的超級巨星到比地球還小的中子星和黑洞;有些恆星只有幾百萬年,有的卻和宇宙一樣古老。天文學家通過一張特殊的圖表對恆星進行分類。這個表叫赫-羅圖。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在赫羅圖上密集於由左上方(高溫、強光度)至右下方(低溫、弱光度)沿對角線的狹窄帶區內,形成一個明顯的序列,這個序列叫作主星序,又叫矮星序。位於主星序內的恆星叫主序星,因其光度比巨星和亞巨星小,所以又叫矮星。主序星的光譜範圍很廣,從O型到M型。太陽是G2型的主序星。主序星的光度隨著表面溫度的增高而增大。主序星的質量從約百分之幾到約60倍太陽質量,光度從約10萬分之一到10萬倍太陽光度,半徑從比太陽小一個數量級到太陽的20倍左右。主序星的能量來源於內部氫燃燒變為氦的熱核反應。進行熱核反應的階段正是恆星演化的中期階段,恆星在這個階段停留的時間最長,占其壽命中90%的時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