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簡史
根據歷史的記載,公元六零七年的時候,隋煬帝就曾派兵到台灣來,那時的台灣還是一個荒涼的島嶼。到了宋元以後,開始有人從閩江一帶遷移到台灣來開墾。一直到明朝,移民的人才多了起來。
明朝末年,台灣被荷蘭人占領了二十年之久,鄭成功為了反清復明,率兵攻打荷蘭人,經過幾次的苦戰,荷蘭人終於投降,台灣回歸中國的版圖,這是第一次光復台灣。
清朝同治年間,日本打起了台灣的主意,先試探性的派了三千海軍上岸,殺害牡丹社的山胞,然後向清廷提出賠償的要求。清廷在吃了虧的情形下,還賠錢給日本。於是日本識破了清廷的外強中乾,知道清廷不過是只紙老虎,於是把外侵的箭頭指向了中國。
在清光緒年間,中日發生了甲午戰爭,清廷慘敗求和,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昏庸的清廷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帝國主義。「馬關條約」簽訂以後,朝野各界憂憤,尤其是台灣居民,個個情緒激動,寧可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也不願淪為日本人的奴隸。向清廷求援又不能如願,於是只有獨立自救,公推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宣布自立為「台灣民主國」。在丘逢甲、劉永福等人的領導下與日軍對抗。可是在軍備與物資都差距懸殊的情況下,終究被打敗了。台灣本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然而一連串的抗日行動,風起雲湧,前仆後繼,前後約有一百多次,讓日本人大大的傷腦筋。
儘管日本在統治台灣的五十年當中,對台灣也有部份建設,但事實上,所有建設只為了繁容日本向南侵略他國,根本不是在為台灣同胞謀求幸福。
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侵華,我國發動對日抗戰,接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民國三十二年底,中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舉行會議,在會中決定將日本在中國所奪取的土地--東北四省及台灣、澎湖歸還中國。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十月二十五日,我國政府在台北中山堂接受日軍投降。淪陷了五十年的台灣,又重回祖國的懷抱。
民國三十五年,政府訂十月二十五日為台灣光復節,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
光復節歌
作詞者:陳波
作曲者:陳泗治
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
唱遍城市和村莊,台灣光復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國家恩惠情分深長,不能忘。
有錢難買真情意,有錢難買真爹娘,
今朝重見天和地,八年血戰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加緊建設為國增光,不能忘。
張燈結彩喜洋洋,光復歌兒大家唱,
唱遍城市和村莊,民族精神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中華民國地久天長,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