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論德八則

先秦諸子論德八則

《先秦諸子論德八則》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五課。主要講了先秦諸子關於仁義道德的看法。

基本信息

簡介

先秦諸子論德八則
1、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2、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4、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5、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
6、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內容

先秦諸子論德八則先秦諸子論德八則

第一則:
1、重點詞的理解:
色思溫:,臉色 貌思恭:貌,神情態度 事思敬:事,做事 忿思難:難,後患,後果 見得思義:得,所得
2、內容:孔子在道德修養方面提出了九個方面的考慮。
3、參考譯文:做一個君子,要老想著這九個方面:看到一個現象時,要想一下,是否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見和看到的東西;聽到什麼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偏聽了沒有,輕信了沒有;說話處事時,要老想著自己的臉色不要冰冷地板著,任何時候臉色都要溫和才是;要到考慮自己的態度是否恭謹,不論貴賤,自己的態度都得恭敬;說話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謊。是否說了實在話;做事時,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業、認真;有問題或疑問時,是否馬上問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聖賢,孰能無惑?惑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自己要發脾氣時,要想一下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別人發怒;若是可以不勞而獲時,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義,是否自己應該得到。"
第二則:
1、重點詞的理解:
不以其道得之:以,憑藉;道,正當的方法手段。 不處也:享有 不去也:擺脫(貧困)
2、內容:提出求取富貴要憑藉道義。
3、參考譯文:富和貴,是人們所希望得到的;若不是按正道所取得,這樣的富貴是不應該要的。貧和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來擺脫貧賤,君子不會去擺脫它。
第三則:
1、重點詞的理解:
二者不可得兼:得,能夠;兼,同時占有
2、內容:談論生命與道義不可兼得時要捨生取義。
3、參考譯文:魚是我所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得到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捨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得到的,大義也是我所想要得到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捨棄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第四則:
1、重點詞語理解:
惻隱:同情 羞惡:羞恥,厭惡
2、內容:人的內心體現出的品德。
3、參考譯文: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於仁,羞噁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是非心屬於智。
第五則:
1、重點詞語理解:
養心:陶冶思想性情。
莫:沒有什麼
善於誠:比……更重要 誠心誠意
唯仁之為守:之,提賓標誌,不譯 為,無意 唯,只要 守,恪守 行,奉行
2、內容:恪守仁愛,奉行道義就是誠心誠意。
3、參考譯文:君子修養心性沒有比真誠更好的,要是真的做到真誠,就沒有什麼別的事需要做了;只有用仁作守衛,用義作行動。
第六則:
1、重點詞語理解:
果:名詞作動詞,有成果
2、內容:談意志與才智,誠心與成功的關係。
3、參考譯文:一個人,如果意志不堅定,就無法發揮他的聰明才智,言而無信的人做事不會有結果。

第七則:
1、重點詞語理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志士弘毅,寬廣,堅毅
仁以為己任:以,把為,作為此句可倒裝為:以仁為己任
2、內容:談士應具有的思想品德。
3、參考譯文:有志人不可以不剛強堅毅,因為他們責任重大而路程遙遠。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這個責任不是很重大嗎?奮鬥到死才停止,這個歷程不是很遙遠嗎?
第八則:
1、重點詞語理解:
莫之能勝:之,代詞,代水。否定句中前置莫能勝之
以其無以易之:以1,因為以2,來,連詞易,代替之,代詞,代水
2、內容:論述以柔克剛的道理
3、參考譯文:天下最柔弱的莫過於水,水滴石穿的攻堅能力,其它事物均無法比擬,這是因為有執著不變的毅力。運用柔軟的策略可勝過強硬的方式,天下人無不明白這一道理,但就是不會用於實踐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