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亂

先秦亂

《先秦亂》是2010年陝西出版集團、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三皇五帝的遠古時代開始講述,一直寫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具體就

先秦亂 先秦亂
是約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221年這段時間。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十幾萬字的一本書就講述了一半,所以讀者看《先秦亂》是一件很合算的事情。
本書的寫作手法,基本是依據時間這根主線,串聯起一個個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這樣讀者看起來可以輕鬆一些。有一點可以保證的,我沒有絲毫的胡編亂造。所有的文字都是有史書為依據的,所以我寫的也應該是正史。
我居然也能寫正史,真是件很得意的事情。所以還在寫的過程中,我就已經很滿足了。如果大家也看的高興,對於我就是槓上開花的快樂。

編輯推薦

荷馬史詩般的壯闊里
跳動著中華民族頑皮的童年
你知道哪些趣事嗎?
超級追星族威烈王、背黑鍋的趙盾、中大彩的晉悼公、拿智伯頭骨做夜壺的小心眼趙襄子……有這些人攪局,想不好玩都難!

目錄

(約前30世紀初一約前21世紀初)·三皇五帝
(約前2070一前1600)·夏
(前1600一前1046)·殷商
(前1046一前256)·周朝的建立
(前1046一前771)·西周
周公輔政
穆王立法
國家共和(前841)
西周的滅亡
(前770一約前475)·春秋
東周的開始
齊桓公出場
管仲
齊魯的關係
晉國的變亂
夷吾
管仲齊桓公之死
搞笑的宋襄公
重耳
晉文公稱霸
崤山之戰
秦繆公稱霸西戎
一鳴驚人
背黑鍋的趙盾
趙氏孤兒
顛倒眾生的夏姬
楚晉爭霸
晉齊之戰
中大彩的晉悼公
崔杼弒莊公
司馬穰苴
弭兵之盟
孔子與老子
流浪的孔子
楚平王
伍子胥
專諸和要離
孫武
吳楚之戰
吳越的仇恨
臥薪嘗膽
勾踐復仇
齊國的內亂
扁鵲
(約前475一前256)·戰國
范蠡
三國分晉
魯班和量子
超級追星族的禮物
豫讓和聶政
李悝變法
吳起
戰國的混戰
齊威王發威
商鞅
商鞅變法
圍魏救趙
“鬼谷學校”
蘇秦
張儀
越國的衰亡
合縱
合縱後的蘇秦
連橫
子之代燕
秦並蜀、周分裂
張儀的騙術
張儀的巧舌
莊子
孟子
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之死
楚懷王
樂教滅齊
田單夏國
趙國的名將
遠交近攻的范雎
長平之戰
邯鄲之戰
魯仲連
四大公子
周的滅亡和栗腹伐趙
呂不韋的生意
都江堰和鄭國渠
秦王贏政
荀子、李斯和韓非
戰國最後的插曲
韓、趙的滅亡
荊軻刺秦王
席捲天下
天下歸一
夏商周斷代年表·附

序言

歷史有一種天然的厚重,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重重包裹的歷史不由得人不產生敬畏之情。由“敬”到“畏”再到敬而遠之,漸漸演變成了事實上現在與過去的隔膜。在傳統的知識學習方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的經驗說曾經是歷史立身的根本,據說有了這個前車之鑑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即所謂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是在實踐中人們卻發現,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兒。不僅沒有完全一樣的前事供你參考,甚至連類似的情形都難得遇上,經驗說看起來是越來越不大靈光。最明顯的例子是晚清以來當面臨強悍而又完全不講道理的強盜時,我們才發現歷史經驗完全無濟於事;而在今天,很多人認為我不知道三皇五帝、不清楚秦皇漢武、不明白孔子莊子又有什麼關係呢?——於是它的作用變得有些虛無縹緲,有興趣愛好的人把它當職業,前衛時髦的人對它不屑一顧,更多的人把它當作可有可無的故事。
然而,追憶似乎是人的本能,且不說人年齡大了以後常常會情不自禁地說“當年……”,就是小孩子也會時不時地說出“以前……”,而這種個體的本能匯聚起來就變成了民族文化心理的組成部分,沒有人能夠超越於它之上。歷史之所以存在,並不是因為某幾個人對講述過去的事情感興趣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現實需要。
不論過去的事情對今天是否有直接的價值或幫助,它都在實際中影響著人們的言行,它的間接作用從來都沒有消失。儘管語言方式發生了改變,但傳統智慧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離開過人們的存在。

文摘

帝嚳死後摯繼了位,“不善”。不知道是怎么個不善法,古文的缺陷就是太簡潔。弟弟放勛被立為帝,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好皇帝堯。
“皇帝”這個稱呼是後來才有的,當時只叫“帝”。但是為了行文方便,所以就提前拿出來用用。
堯做皇帝時,“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也就是建了個和諧社會的意思。
堯安排羲、和兩家兄弟搞了些天文曆法的工作。
這不是務虛,天文曆法對農業是很重要的。所以為了表示重要性,堯還想再專門安排一個領導。
他徵詢大家的意見時,一個叫放齊的馬屁精立刻說:“你的兒子丹朱思想就很開明嘛。”
堯立刻乾淨利落地說:“不成器的東西,不用。”
又有一個叫謹兜的推薦了共工,堯也不同意。
野史中共工這位仁兄曾經怒觸不周山,害得我們到現在還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大河向東流,星星往西走。看來人品也好不到哪裡去。
做事的已經有了,有沒有領導問題其實也不大,所以第一個問題沒解決,堯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現在到處是洪水,派誰去治?
大家都說鯀可以,堯又不同意。
大家被駁得多了,知道不堅持的話,討論就是個形式,於是硬著頭皮說:“你不用他怎么知道他不行呢?”
堯說不出反駁的道理,只好給大家個面子答應了。
領導就是領導,看人看得準,真理也真的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後來鯀治水治了九年,還是個爛攤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