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後揚法】 散文結構常用的造成波瀾之勢的方法。即欲揚先抑,抑的目的在於高揚。運用這種技法,要注重造成抑揚的反差,在強烈的對比中出新意,出效果。賈平凹《醜石》(《當代中青年作家散文選》)旨在歌頌“醜石”不屈於誤解,寂寞生存的偉大,而作者繞開正面,極力渲染醜石”其“醜”:“黑黝黝地臥在那裡,牛似的模樣”,奶奶嫌它礙地面,伯父嫌它不規則,不能壘山牆,石匠嫌它石質太細,不願用來洗磨。總之,是醜得不能再醜了。待天文學家出現,文章則奇峰陡轉,原來醜石曾經補天,不是一般的頑石。借天文學家的話說,“它是以醜為美的”。結尾作者再作升溫處理,抖出文章核心,醜石美的形象愈發鮮明。
相關詞條
-
抑與揚
的是“抑揚結合”、“抑揚並用”。其具體手法有“先抑後揚”、“先揚後抑”、“欲抑先楊”、“欲揚先抑”、“似抑實揚”、“似揚實抑”、“抑中有揚...抑與揚是文學藝術辯證規律的一個術語。指文藝創作塑造人物時,作者所傾注...
-
抑揚法
欲抑先揚即欲貶先褒,把讀者的判斷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時候才揭示真相,使讀者猛然醒悟,多用於否定的人或事上。
方法介紹 作用 套用例子 表現形式 演講套用 -
先主傳
《先主傳》節選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第二》,是西晉史官陳壽所修史書《三國志》中的一篇,是記載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一篇傳記。
作品原文 原文翻譯 人物簡介 書籍介紹 作者簡介 -
孫丕揚
孫丕揚,明朝著名大臣,陝西富平縣流曲鎮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進士,歷任應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大理寺卿、戶部右侍郎;詔拜刑部尚...
人物生平 孫丕揚墓 民間傳說 人物軼事 史書記載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為劉備(161-223)立的傳。是《三國志·蜀書》的第二篇。
作品原文 翻譯註釋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抑景
抑景是園林建築常用的構景手段之一。俗稱"先藏後漏","欲揚先抑"。障景多可用山石、樹叢或建築小品等要素構成。凡能抑制視線,引導空間轉變方向的屏障景物均為...
簡介 分類 抑景與傳統文化 障景套用實例 園林造景手法簡介 -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將]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號道鄰,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祖籍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後史莊 ,生於開封府祥符縣(今開封...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歷史評價 個人作品 家族成員 -
龐統法正傳
《龐統法正傳》是西晉史學家陳壽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者簡介 -
吳揚[明朝廣東左布政使]
吳揚(1387—1449)字光訓,今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何君村人。其父吳節性,洪武二十年(1387)舉人,曾任國子監助教。永樂十二年(1414),吳揚中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