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

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

《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是2011年8月1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果。本書從嬰幼兒腸道解剖生理和臨床流行病學開始,詳細闡述了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護理及相關基礎研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果、馮傑雄主編的《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內容既涵蓋了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的基本知識,也著重介紹了國內外最新的診斷與治療方法,特彆強調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詳細介紹了適用於基層醫院的一些診斷治療手段,增強了本書的實用價值。

《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適用於小兒外科、小兒內科、兒童保健、普通外科等醫護人員閱讀。

編輯推薦

同濟醫院小兒外科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即對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內容涉及該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診斷、治療及其併發症的防治等諸多方面,並創造性提出了“心形吻合”手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目前已發表與該病相關的研究論文120餘篇,王果、馮傑雄根據這些研究成果主編了《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一書,完整地闡述了該病的病因、病理改變、臨床表現、診斷、治療、護理及相關基礎研究,特彆強調了我國大陸地區在該病研究中的貢獻,結合作者的臨床實踐,提出了一系列適合我國國情的診斷與治療方案,以便規範該病的診治過程,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命名

第二節 國外對先天性巨結腸的研究簡史

第三節 我國對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研究的貢獻

一、發病機制研究

二、診斷方法的完善和改進

三、治療方法的改進與創新

四、巨結腸同源病的診治問題

第二章 腸道解剖學

第三章 腸道發育學

第四章 兒童腸道生理學

第五章 臨床流行病學

第六章 病因學

第七章 病理學

第八章 病理生理

第九章 臨床表現

第十章 診斷方法

第十一章 鑑別診斷

第十二章 保守治療

第十三章 圍手術期營養支持

第十四章 經典手術

第十五章 微創手術

第十六章 先天性巨結腸和巨結腸同源病併發症的預防及處理

第十七章 圍手術期護理

第十八章 巨結腸根治術後再手術

第十九章 先天性巨結腸患兒術後生活質量評估

第二十章 先天性巨結腸同源病的臨床特點與處理

第二十一章 腸神經發育相關的實驗研究

作者簡介

王果,教授,主任醫師。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從事小兒外科工作51年。曾任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會常務委員,湖北省小兒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外科雜誌》、《中華小兒外科雜誌》等十餘本雜誌常務編委或編委。

自1972年以來專門研究小兒便秘及先天性巨結腸症的病因、病理、免疫、遺傳、組織化學、診斷治療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學的基因突變等,為我國在此領域中研究時間最長、研究面最廣最深入者之一,並為此撰寫專著10餘萬字。創用“中西醫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症”,為治療巨結腸方面開闢了一條非手術方法治療的新途徑。此方法刊登於國際核心雜誌《美國小兒外科雜誌》,受到國外小兒外科同道的好評,並應邀到美國進行交流及研究。為了防止國際上常用的四種巨結腸根治術的併發症,經過30年臨床實踐和研究,設計出“心形斜吻合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症。此術式不但避免了國外各種術式常見的早期併發症,而且有效地解決了晚期的污糞、失禁和減少了症狀的復發,其療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心形斜吻合術遠期隨訪”一文於第23屆國際兒科會議外科組第一篇宣讀。國內20餘家省、市教學醫院採用此方法已逾兩千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手術方法刊登於歐洲《國際小兒外科雜誌》,受到國外專家及台灣同道的一致好評。1984年赴加拿大訪問學習,1987—1989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習、研究巨結腸及小腸移植。曾先後9次參加國際會議並進行學術交流。

自1987年以來在國內外研究小腸移植獲得突出成果,曾4次獲得並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次獲得衛生部、國家教委、省、市等頒發的一、二等獎。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在國內外重點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小兒外科手術圖譜》、《小兒腹部手術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小兒肛腸外科學》、《小兒外科手術學》、《小兒外科手術難點及對策》、《小兒外科學(研究生教材)》等;參編《黃家駟外科學》、《腹部外科手術學》、《胃腸外科學》、《現代外科學》、《現代移植學》、《移植免疫學》等10餘部專著。馮傑雄,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同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中華小兒外科雜誌》常務編委,《World of Pediatrics》及《實用兒科臨床雜誌》編委,《Jourhal of Pediatric Surgery》等多種國外雜誌審稿專家,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第一屆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常委兼秘書、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新生兒組委員。2000年在華西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同年8月至浙江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兒科研究所從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病機制研究,.回國後在同濟醫院小兒外科從事臨床基礎研究工作。對漏斗胸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變、新生兒膽管畸形(膽道閉鎖與膽總管囊腫)的病因與診治、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病因與預防、兒童便秘的病因及治療等進行了系統研究,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三十餘篇,並應國外期刊邀請撰寫述評4篇,研究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衛生廳及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一項。主編《先天性巨結腸及其同源病的診斷和治療》、《名院名科病例討論精選》等;參編學術專著十餘部,如《clinical Chemistry Research》、《現代小兒外科手術學》、《小兒外科手術學》(第2版)、《中華小兒外科學》、《小兒外科學(研究生教材)》、《胃腸外科學》、《兒童胃腸肝膽疾病》、《小兒急診外科學》、《小兒外科疾病診療指南》、《胎兒新生兒醫學》等。目前在國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下,繼續從事膽道閉鎖和兒童便秘等疾病的臨床基礎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