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令
先令(Shilling)是英國的舊輔幣單位、奧地利的舊貨幣單位和肯亞、索馬里、烏干達、坦尚尼亞的貨幣單位。英國最早使用先令。一英鎊等於二十先令。1971年英國貨幣改革時被廢除。奧地利先令一直是用到1999年底歐元開始流通。
起源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銀行發行。輔幣單位原為先令(Shiling)和便士(Penny),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New
Penny),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目前,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準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到20世紀初葉,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逐漸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英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將英鎊匯率固定在1英鎊兌換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於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於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匯管制。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貶到2.80美元,1967年11月18日,英鎊再次貶值,兌美元匯率降至2.40美元,英鎊含金量也降為2.13281克。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後,英鎊兌換美元的新的官方匯率升值為1英鎊兌換2.6057美元。實際匯率可在1英鎊兌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浮動,波幅為4.5%左右。1973年3月1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翌年1月,英鎊實際匯率製成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同年,英鎊區縮小,僅包括英國、愛爾蘭、開曼群島和海峽群島。英鎊發行的黃金準備至少相當於26.5億英鎊以上。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其對貨幣體系內各種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6%。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
部落中的先令
先令(零)xiānlián:先令(零)部是西羌最大的部落,先令(零)之名初見於《漢書·趙充國傳》。他們原住地在賜支河谷兩岸的大小榆谷(今青海河曲南岸貴德縣西),西漢初,一部分先令(零)部發展到湟水以南,不久發展到湟水以北,還有一部分向西發展到青海鹽池附近。到東漢初,先令(零)部逐漸向東,發展到金城郡的東部、漢陽(天水)以及扶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