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朱德潤松下鳴琴圖

元朱德潤松下鳴琴圖

《元朱德潤松下鳴琴圖》又名《林下鳴琴圖》,元代中國古畫 ,故宮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絹本,水墨,縱:120.8厘米,橫:58厘米。

基本信息

簡介

絹本,水墨,縱:120.8厘米,橫:58厘米。

朱德潤(1294—1365), 字澤民, 號睢陽山人, 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25歲抵大都, 得趙孟頫推薦, 受之於仁宗、英宗兩朝, 官國史院編修, 授鎮東行中書省儒學提舉。早年受高克恭、趙孟頫的影響。山水師法許道寧和郭熙, 樹枝作“蟹爪”, 山石用捲雲皴。構圖或作溪山清遠, 或作林木挺健、峰巒聳秀, 極富真實感。筆墨秀勁清雅。《松下鳴琴圖》畫高松下石坡上三人對坐, 一人操琴演奏。水中一漁翁正劃舟歸來。近景蒼松挺立, 遠處峰巒起伏, 景物曠遠。筆墨挺健秀潤。

圖繪天曠氣清,樹葉盡落,群雁低徊。三位高士坐長松下,一人撫琴,二人談論正濃。松風琴韻,表現了文人的逸興。坡石的形狀與皴法以及蟹爪般的枯枝,顯然從郭熙的畫法中來。此圖雖借鑑宋人,用筆卻簡括許多,且畫面的格調已屬元人。

朱德潤善詩文,工書法,筆札師王羲之,格調遒麗。朱德潤詩多寫景狀物,亦有觸及時弊之作,如“人生盜賊豈願為,天生衣食官迫之”等。著《存復齋集》10卷,附1卷。

朱德潤擅山水,初學許道寧,後法郭熙,多作溪山平遠、林木清森之景,重視觀察自然,山石用捲雲皴,樹作蟹爪枝,頗具真實感。在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之外另闢蹊逕,筆墨秀健有力,景物富真實感,當北游居庸關時,嘗作“畫筆記行稿”。傳世作品有《林下鳴琴圖》、《秀野軒圖》等。

這幅「林下鳴琴」用筆用墨畫技純熟,應是棄官返鄉以後的作品。圖繪松樹下,一人彈琴,二人傾聽,漁夫聞音而來,畫幅的重點匯聚在這四人身上。對岸重重山丘,遠接天際。畫山皴紋似捲雲,畫樹禿枝似鷹爪。通幅筆墨有李郭派的特徵。但他師法古人並非抄襲古人,本幅若與郭熙的「早春圖」相較,就可看出許多新意,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朱德潤利用書法筆意作畫,不作纖細的描繪與精緻的渲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