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天妃宮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占地面積五千八百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餘平方米。 博物館主體建築中央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圍設兩層展廳。展覽的主題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餘件出土文物及與海洋文化、媽祖文化有關的船舶、建築等復原模型和三百幅圖片,向觀眾展示古代人類從事海洋文化實踐活動、天津城市的起源、媽祖文化現象、遺址的發掘等內容。

基本信息

簡介

元明清天妃宮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占地5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天津市第一座遺址類博物館,於2002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元朝海運的興盛,促使了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座媽祖廟——大直沽天妃靈慈宮(公元1281-1284年)的誕生,它比建於明代水樂二年(1404年)的天津衛城早100多年,與福建湄州媽祖廟、台灣北港朝天宮並稱為中國三大媽姐廟。數百年來的頹廢興衰,留下了積澱深厚的古遺址。

1998年12月-1999年1月,為配合城市建設,天津市考古工作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此次發掘出了元代建築基址與明、清時期天妃宮的大殿基址,並出土了大量的元、明、清建築構件和生活用品。這是天津考古第一次在市區範圍內發現地層關係明確的元代遺存。出土的元代藍色琉璃筒瓦和明代綠色琉璃筒瓦表明,元明時期的天妃宮是等級較高的官廟。根據遺址內的建築施工基槽提供的剖面推斷,存在有宋金或更早的遺存。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層次清晰,是天津市區內堆積最厚的古代文化遺存。2002年3月2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將該遺址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博物館由王光英同志題寫館名。主體建築中央大廳展示的是考古發掘出土的元代建築基址和明、清時期天妃宮大殿基址。其周圍設兩層殿廳,200米長展線,展出200餘件遺址出土的文物及300餘幅圖片。展覽的主題為“海洋的旋律”,分為“浩瀚的海洋、神奇的媽祖、河與海的城市、永恆的遺址”四個部分。講述人類認識、利用海洋、從事海洋文化活動的過程;媽祖崇拜現象及其文化形成的原因和過程;天津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天妃宮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及意義等內容。

博物館前方廣場中央矗立——通柱式媽祖像。通柱象徵桅征,採用浮雕手法,自下而上雕刻著代表元、明、清三代不同的海洋圖案。柱的頂端立一尊媽祖像,是海內外其他反映媽祖體裁的雕塑中,唯一採用“人”形設計的媽祖形象。

歷史沿革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後,為解決大都的糧食供應問題,開闢了東南沿海到直沽的漕運,東南沿海的糧食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大都。為了保證海上航行的安全,元政府於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一二八一至一二八四年)在大直沽修建了天妃靈慈宮。這是中國北方地區年代最早的媽祖廟。它與福建湄州媽祖廟、台灣北港朝天宮並稱為中國三大媽祖廟。

建立原因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九九年一月,天津市考古工作隊在天妃宮遺址發掘出元代建築基址與明、清時期的天妃宮大殿基址,並出土了大量的元、明、清建築構件和生活用品。二000年九月,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專程對遺址進行鑑定,確認大直沽是天津歷史文化名城的原生點,天妃宮則是這個原生點的標誌,是天津歷史上唯一極為寶貴的遺蹟。為了保護這一重要的歷史遺存,天津市政府決定在原址建立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上午9:00-11:30,下午13:30-16:30(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免費參觀

公交線路:91、92、97、186、665、673、860、840 、觀光1、608、642、668、678、17、40、151、185、613、643、651、676、680、805、806、815、856、90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