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站獻寶
1977年,鞍山文化部門向全市徵集散落於民間的文物。一天,一位穿著打扮普通的中年男子來到了文物站,拿出一個包裹並打開,膽怯地問:“這個你們要嗎?值多少錢?”
包裹裡面是一件通體布滿多層紋飾的松竹梅紋八棱大罐。罐高39.7厘米,口徑15.3厘米,腹部八面繪有松、竹、梅及蓮池水禽圖,紋飾繁密,質地晶潔,繪畫生動,氣韻非凡。路世輝說:“當時接待這個事的文物工作者十分驚訝,第一判斷認為一定是個重要的文物,但它究竟是什麼?出自哪個時期?還無從斷定。因為之前學術界還沒有發現與之類似的物品。”
專家鑑定
稀世八棱罐世界僅存兩件
市裡的文物工作者馬上將這個發現報告了省博物館,但省里的專家似乎也不太確定這究竟是哪個時期的物品,而後會同國家博物部門的專家共同研究。
隨後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傳來:經專家鑑定,八棱罐是極為罕見的元青花瓷器珍品,全世界僅發現兩件,除鞍山面世的這件以外,另一件在泰國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
由於元代統治者不太習慣用瓷器而獨鍾金銀製品,這使得真正的元青花存世量極少。有關數據表明,目 前國內外僅存300件左右,其中大件器物,如大盤、大瓶、大罐等更是十分稀罕,而且多深藏於國外。
八棱罐估價值
像八棱罐這種八個面的元青花瓷器罐如果拍賣,成交價將在2億元人民幣以上。不過,因為這件元代青花八棱瓷罐已成為國寶,所以這個價格只是其估價,根本不可能被拍賣。
稀世珍寶曾被用作醃鴨蛋的罐子
這樣一件稀世珍品是怎么落到那箇中年男子手中的?他又為什麼把它賣了?據捐獻者說自己是關內人,後到鞍山定居。青花八棱罐是他家祖傳下來的,但男子的母親並沒有意識到瓷罐的珍貴,平時竟把它當成醃製鴨蛋的罐子使用。可能是受當時特殊社會風氣的影響,老太太怕瓷罐影響到她的生活,但砸了怪可惜的,還不如賣了換點錢花,於是就讓兒子把瓷罐包好,送到市文物收購站。而市收購站也按照徵集的一般文物價值給了相應的報酬。
戲劇性一幕
後來經專家鑑定,八棱罐為元代物品,是個稀罕的寶貝。市文物收購站根據收購八棱罐時登記的原始資料找到了該男子,想給他補上一部分錢。當男子接到電話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他在電話里大聲喊:“咱們可是說好了這個價錢,你們可不能反悔。”男子極力反對文物收購站的人找他,生怕不買這個八棱瓷罐。
文物站工作人員耐心地說明原由後,男子才同意見他們,最後文物站又給補了幾百元錢。從收購到補錢,男子一共得到的錢大概1000元。
成鎮館之寶
八棱罐在鞍山發現,但它最終卻沒留在鞍山。當時鞍山沒有成立博物館,沒有保管的條件。按規定,這件寶物必須上交到省文化廳。但省文化廳對此文物調撥給省文物店還是省博物館一直沒做決定。
恰好當時在北京召開一個全國收購文物展覽,在省文化廳的同意下,省文物店將該八棱罐取走參展,結果震動考古界。
八棱罐在北京展出結束後,被省文物店直接運回瀋陽。後經省文化廳決定,撥給省博物館收藏,成為館裡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