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瓷器

元代瓷器

元釉里紅是元代瓷器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元釉里紅是陶瓷裝飾歷史上重要發明之一。元代八方龍紋釉里紅拔白梅瓶它為釉下銅紅彩繪、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燒成難度大,氛圍特殊性強,應該說元釉里紅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新。流傳至今的元代釉里紅瓷器也很少,可見它的歷史性、藝術性、珍貴性。(宏源閣博物館藏海水龍紋拔白元釉里紅大梅瓶)。

定義

元代瓷器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說1271年建立,定國號為元),又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統一全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台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範圍內。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北遷的元政權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朝對峙,史稱“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歷經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國號起,歷十一帝98年。

元代瓷器明顯具有草原民族的獨特風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創燒了許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類型。創燒單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設立樞府專門管理燒造瓷器,樞府燒出的白瓷為甜白釉色,被後世稱為“樞府瓷”。並且此時對外貿易、中西文化交流頻繁,開始燒造大量外銷瓷。元代盛行大量燒造的青花瓷大多數就是提供外銷到中東眾多伊斯蘭國家。在創燒眾多新品種時,並繼承和發展了宋代的鈞窯和龍泉窯,釉色肥厚圓潤,器形圓壯。很多地方都有明顯吸收漢文化特點。

景德鎮窯

單色釉瓷

青白瓷: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鎮主要品種。元代繼續燒造,但胎、釉、造型、裝飾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堅緻,細密,胎體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無紋的以外,也有用刻、劃、印、堆塑、點彩、鏤雕等方法裝飾的。常見刻蚜紋飾有雲龍、卷枝、卷草、牡丹、蓮瓣等;或在盤和碗內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於器蓋或器身的裝飾,元代青白瓷器型較多,除了日常用的盤、碗、高足杯、瓶、罐、爐以外,還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蘆形的執壺、扁執壺、多穆壺、匜、硯滴、筆山等。體形通常厚重飽滿,瓶、罐等器下腹和脛清瘦,盤、碗體大而圈足小,都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白釉瓷:白釉也稱卵白釉。元代白釉瓷數量不多,但製作精細。這類瓷器胎子極細白,堅緻,胎體較厚;施釉亦厚,白中泛青似鵝卵,潤如堆脂;多印花裝飾,有雲龍、龍鳳、花卉、纏枝蓮、卷草等。

藍釉瓷藍釉瓷是元代景德鎮創燒的新品種。它是以鈷藍為著色劑,經高溫一次燒成的。元代昨釉瓷有光素無紋,有的飾有刻白紋飾,有的加繪金彩。

紅釉瓷:元代景德鎮創新品種,是以銅紅為著色劑、經高溫在還原氣氛雖燒成的。由於銅紅的燒成技術比鈷藍還要難以掌握,因此成品極少。僅元大都遺址腦溢血量出土,只有盤、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釉下彩繪瓷

青花:青花是用鈷料在白色坯胎上繪紋飾後罩透明釉,在還原氣氛中經高溫一次燒出的白地藍花瓷器。不罩釉燒出來的紋餓是黑色的。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為為兩大類:

一類多為小件器物,胎子輕薄,不甚精細,多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顏色灰暗迷濛,紋飾稀疏但奔放灑脫,有的可以說相當潦草,所有鈷料含錳量高含鐵量低,和國產的鈷土礦特點相同,應是國產鈷料所繪,常見器物有高中產杯、碗、盤、匜、香爐、小罐、蒜頭瓶、玉壺春瓶等,多為日常生活用品,這類青花瓷器當時生產數量有限,屬民用瓷;還有一類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為多,其共同特點是大器者胎體厚重,小件輕薄,色白緻密,透明釉白中閃青,青花顏色濃艷鮮亮,色濃處有黑褐色斑點,紋飾層次多,有的甚至多達十來層,來得很滿期,但繁而不亂,層與層之間留一周空白,器底端兩層之間無空白,每層紋飾內容之間沒什麼關係,如經常是在纏枝菊、蕉葉、纏枝蓮、纏枝牡丹之間夾雜雲鳳、雲龍、雜寶、海水江牙等,將毫不相干的紋飾組合在一件器物上。

釉里紅:釉里紅是用氧化銅在坯胎上繪畫紋飾後罩透明釉,在還原氣氛中一次高溫燒出的白地紅花瓷器。於花和釉里紅除了所有繪畫原料不同、成品效果不同以外,其製做技術、繪畫方法和燒制工藝基本相同。只是釉里紅的燒成氣氛比青花的更嚴格,更不好掌握,元代釉里紅瓷與元青花瓷一樣,具有胎子細密、堅緻、潔白,釉子白中閃青,非常光潤的特點。紋飾多見纏枝菊、牡丹、蓮花、雲龍、雲鳳、雲鶴、孔雀、蘆雁、人物故事等,邊飾多為變體蓮瓣、雲肩、靈芝雲、蕉葉、回紋、弦紋等。器型多為大罐、高足杯、匜、玉壺春瓶、塔式罐、穀倉、大盤、碗、瓷雕人物等等。

鈞窯

元代河南禹縣繼續燒造鈞瓷,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鈞瓷的胎了更厚,更粗糙、疏鬆。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顏色深灰或土黃。胎釉結合不如宋鈞緊密、釉子略粗,有大氣泡和宗眼。

顏色一般是淺淡的月白色或藍灰色,個別器物上有紫紅色彩斑,顏色一般是淺淡的月白色或藍灰色,個別是器物上有紫紅色彩班,是人工有意塗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銅元素在高溫中的自然暈散。釉厚,自然垂流不到底,底足無釉,露深黃色或淺褐色胎。元鈞瓷一般光素無紋、爐、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貼花或堆塑紋飾,由於釉厚,紋飾模糊不清。元鈞瓷常見有盤、碗、罐、爐、瓶、盆等。

龍泉窯

元代龍泉窯的生產規模比宋代擴大了四五倍,產量很高,除了民用,主要外銷。元代龍泉窯瓷器的胎質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堅緻,白中閃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時潤澤,但很光亮,有很強的玻璃質感,呈黃綠色或蔥綠色。主要裝飾方法是劃、印、貼、堆塑、鏤空、點彩等。貼花分有釉、元釉兩種,多在碗、盤、洗的內心貼雙魚、小兔、荔枝、飛龍等,元釉的是元代新創品種,常見紋飾有折枝花、荔枝、蓮花、月影梅、秋葵、靈芝、牽牛花、松竹梅;這時期新添紋飾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銀綻、雜寶、山水等,還大量出現文字,因釉厚,紋餓不很清晰。元龍泉器型有盤、碗、罐、爐、執壺、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

磁州窯

元代磁州窯瓷器的胎子厚重,略顯粗糙,多灰黃色,施白色化妝土、釉子白中閃灰黃,有的欠精細光潤,黑彩多閃黃褐色。裝飾以素白瓷、白釉黑花為主。宋代出現的在黑彩上劃紋飾的裝飾方法,元代也有,一般用於在魚、龍身上劃鱗片或在雁、鳳身上劃羽毛。也有黑釉鐵鏽花、白釉黑花瓷上又罩低溫孔雀藍釉的,後者由於溫度較低,釉子極易肅秒。白釉繪黑花瓷器紋飾常見的有龍鳳、雲雁、魚藻、捲雲、花卉、嬰戲、人物故事、花鳥、詩句等等。元磁州窯瓷器的器型較大,多碗、盤、罐、瓶、枕、盆、扁壺、玉壺春瓶、高足碗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