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剪腐帛而火焚者,人聞之,必遞相驚曰:“家之何處燒衣耶?”委餘食而棄地者,人見之,必遞相駭曰:“家之何處棄食耶?” 燒衣易驚,棄食易駭,以其衣可貴而食可厚①,不忍焚之棄之也。
然而不知家有無用之人,廄有無力之馬;無用之人服其衣,與其焚也何遠?無力之馬食其粟,與其棄也何異?以是焚之, 以是棄之,未嘗少有驚駭者。
公孫弘為漢相,蓋布被,是驚家之焚衣也,而不能驚漢武國恃奢服②。晏子為齊相,豚肩不掩豆③,是駭家之棄粟也,而不能駭景公之廄馬千駟④。
——選自來鵠《全唐文》
注釋
1、厚:厚生,使生活豐足。
2、國恃奢服:即恃國服奢,意思是,自恃為皇帝,治理整個國家,因而陷於奢侈享受。
3、豚肩不掩豆:語出《禮·祭器》:“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豚肩,豬肘子。豆,古代食器,一種有圓錐形高座的盤子。
4、 廄馬千駟:語出《論語·季氏》:“齊景公有馬千駟。”馬四匹為駟。
譯文
剪去腐爛了的絲綢並用火燒它們,人們聞到了氣味,一定會吃驚地問:“什麼樣的人家在燒衣服?”丟棄多餘的食物扔在地上,人們看見了,一定會吃驚地問:“什麼樣的人家在扔食物?”燒衣服容易讓人吃驚,扔食物容易讓人吃驚,因為衣服能夠使人高貴而食物能夠使生活豐足,(所以)不忍心燒掉它們丟棄它們。
但是不知道家裡有沒有用的人,馬廄里有沒有力氣的馬;沒有用的人穿著那些衣服,與它們被燒掉有什麼差別?沒有力氣的馬吃著那些糧食,與它們被丟棄有什麼不同?因此而燒掉的、丟棄的,(卻)不曾有人吃驚。
公孫弘是漢朝的丞相,蓋著布被,這就是對家裡燒衣服感到吃驚,卻不能對漢武帝自恃為皇帝,治理整個國家,因而陷於奢侈享受感到驚訝。晏子是齊國的宰相,祭祀時,豬肘子裝不滿祭器,這是對家裡被丟棄的糧食感到吃驚,卻不能對齊景公馬廄里有四千匹馬感到吃驚。
指要
本文選在唐代來鵠的《儉不至說》。文章肯定了不忍焚衣棄食的“儉”,指出了“儉不至”之處:“家有無用之人,廄有無力之馬”,而對此卻“未嘗少有驚駭者”。作者從這種生活現象,敏銳地提出了一個更深一層的問題。漢代公孫弘任宰相,自奉儉樸,“蓋布被”難能可貴,然而它對漢武帝的大興土木,大肆揮霍,弄得國家民窮財盡,卻“不能驚”——“不聞不問,不敢犯顏直諫。因此,小處要節儉,大處更不能奢侈浪費;而治理國家更不可如此。文章第一段說“儉”,第二段說“儉不至”。第三段借古喻今,用丞相節儉,皇帝奢侈的史實點點明中心,層次清晰,逐層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