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驅動器

眾所周知,人類各種主體(個人、集體與社會)都能夠自發地追求價值的最大化。然而,我們是否思考過,人類的這一自發過程是通過什麼神秘機制來驅動的呢?也就是說,“人類追求價值的最大化”的具體過程是通過什麼神秘的“價值驅動器”來完成的呢? \n這個神秘的“價值驅動器”或“利益驅動器”就是情感!


一、人類通過情感感受來識別價值
外界事物的不同類型的刺激信息分別通過不同的感覺器官反映到大腦中,使人形成了對於該事物的不同品質或屬性的認識。人的感覺器官分為眼睛、耳朵、舌頭、鼻子和皮膚等五大類,分別形成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五種感受形式。價值是事物的一種特殊屬性,它作為一種特殊的刺激信息依附於或隱含於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信息之中,並通過人的五類感覺器官作用於大腦,使人形成一種特定的感受形式:情感。總之,情感的感受就是人對事物的價值關係的主觀感知過程,簡而言之,人類就是通過情感感受來識別價值。
1、五種基本感覺形式
視覺:眼睛是接受光波信息的器官,人通過眼睛可以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色彩、結構、方位、距離、速度等屬性,也可以感知能攜帶無限信息的文字和圖像。眼睛是一種接受信息內容最多、範圍最廣、速度最快、干擾最少、綜合性最強的感覺器官,通過視覺所產生的情感因而是最豐富、最廣泛、最迅速、最準確、最深刻的。
聽覺:耳朵是接受聲波信息的器官,人通過耳朵可以感知震動物體的方位和距離,並通過對震動性質的分析來判斷物體的種類、屬性以及物體的運動特性等。文字可以轉化為耳朵所能接受的語言,人能夠聽取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意志和感情,耳朵所能接受的信息量及其產生的情感效能僅次於眼睛。
嗅覺:嗅覺是相對次要的感覺形式,它所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但是,由於它基本上都是建立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之上,因此鼻子所接受的氣味信息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情感往往是非常深刻的,某種物質或某個人的氣味一經感受就可能使人終生不忘。嗅覺與人的性系統存在著非常穩定的無條件神經聯繫,嗅覺的失靈必然牽連性系統,使之產生某種障礙。
觸覺:皮膚的感覺是千百萬年進化的產物,它是最原始的因而是最深刻的、最穩定的感覺形式。皮膚可以接受各種生理價值的信息(如尖利、柔軟、硬度、寒冷、粗糙、沉重、溫暖等),同時向大腦發出痛覺、燙覺、辣覺、冷覺、癢覺等警報,激起人的自衛本能,使人能夠選擇最佳的生存與發展環境。
2、各種感覺形式的綜合
人的感覺系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種感官一方面相對獨立,另一方面又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在各種刺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將會對同一事物形成一個總的心理體驗,即對同一事物的價值關係形成一個總的評價。單個感覺器官只能從某一個角度來感受事物的價值特性,多個感覺器官可以同時從多個角度來感受事物的價值特性,糾正單個感覺器官所產生的感受上的片面性、偏差性和膚淺性,從而使人的情感感受更加全面、準確和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價值關係。
3、情感感受與價值特性的辯證關係
人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覺形式來感知和識別事物或他人的價值特性,其客觀目的在於為自己以後進行價值計算和價值選擇提供事實依據。通常情況下,人通過相應的感覺器官所感知的事物或他人的價值特性都是模糊的、機率性、種屬(或類屬)性的、歷史的,而不是精確的、確定性、個體性和現實的,大都是建立在直覺和經驗材料基礎之上,儘管這種反映有時是不準確、不完整的,甚至是顛倒的,但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這種客觀的對應關係。人的情感感受與事物的價值特性的辯證關係:情感感受是價值特性的主觀反映,情感感受以價值特性為基礎,並圍繞價值特性上下波動,但情感感受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對獨立性。
二、人類通過情感交流來表達價值
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人與人的相互合作越來越頻繁和複雜,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聯繫也變得越來越緊密和多變,這就要求每個人一方面通過情感表達來及時、準確而有效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價值關係,以便求得他人有效的合作;另一方面又通過識別他人的情感表達來及時、準確而有效地了解他人的價值關係,以便更好地與他人進行合作。人的情感表達主要有三種方式:面部表情、語言聲調錶情身體姿態表情
1、情感交流的基本形式
面部表情: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的發展在根本上來源於價值關係的發展,人類面部表情的豐富性來源於人類價值關係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現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變化。一般來說,面部各個器官是一個有機整體,協調一致地表達出同一種情感。當人感到尷尬、有難言之隱或想有所掩飾時,其五官將出現複雜而不和諧的表情。
語言聲調錶情:語言本身可以直接表達人的複雜情感,如果再配合以恰當的聲調(如聲音的強度、速度、聲調、旋律等),就可以更加豐富、生動、完整、準確地表達人的情感狀態,展現人的文化水平、價值取向和性格特徵。判斷人的說話情緒和意圖時,不僅要聽他說些什麼,還要聽他怎樣說,即從他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起伏、節奏、音域、轉折、速度、腔調和口誤中領會其“言外之意”。語言交談能夠溝通思想,促進相互了解,語言的聲調使語言本身具有更多的感情色彩,從而揭示出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的精微之處,而這非辭彙所能完全表達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最體面的語言來講述,而不致於流於粗俗,問題只在於思想是否豐富,語言是否和諧、比喻是否恰當、禮貌是否周到、時機是否適當。
身體姿態表情:人的情感狀態、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徵有時可以通過身體姿態來自發地或有意識地表達出來,從而形成身體姿態表情。當人處於強烈的興奮、緊張、恐懼、憤怒等情感狀態時,往往抑制不住身體姿態的表情變化,演員則經常通過誇張的身體姿態來有意識地表達角色的情感變化。
2、情感坦露、情感掩飾與情感欺騙
由於社會的分工,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價值聯繫,在主觀形式上就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而情感交流並不是彼此情感的完全坦露,而是根據利益關係的不同類型分別採取靈活多變的情感表達方式。根據人與人之間利益相關係數的不同取值,人與人的利益關係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完全一致的、部分一致(或部分對立)和完全對立的利益關係。人只有針對這三種基本類型的利益關係,分別採取三種基本類型的情感表達方式:情感坦露、情感掩飾與情感欺騙。即:當利益關係完全一致時,我方應該向對方完整準確地表達情感(善意的情感欺騙除外),使對方獲取關於我方完整準確的價值信息(如價值狀態、價值需要與價值創造能力等),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準確的行為決策,從而有利於雙方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共同發展;當利益關係完全對立時。人應該向對方完全地掩飾情感或向對方展示相反的情感(惡意的情感表白除外),使對方完全不了解或完全相反地了解我方的價值信息,使對方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具有最大的盲目性或最大的差錯率,從而有利於損害對方、保護我方;當利益關係部分一致(或部分對立)時。人應該部分表達、部分掩飾情感,使對方在某些利益一致的時間、範圍或狀態下能夠準確地了解我方的價值信息,以維護和發展雙方的共同利益,在另一些利益不相干或利益對立的時間、範圍或狀態條件下卻只能盲目地或錯誤時了解我方的價值信息,以達到警惕對方、保護我方的目的。
三、人類通過情感模式來反映價值。
數理情感學認為,情感與價值的關係是主觀與客觀的關係,人的情感不管多么飄忽不定,都可以找到它的價值對應物,情感的任何變化都可以從價值關係的變動中找到它的客觀動因,情感的不同表達模式都對應著價值的不同變化方式,人類通過不同的情感模式來反映各種事物的價值關係及其變化,人的情感模式複雜多樣,可以根據它所反映的價值關係的運動與變化的不同特點進行分類。
1、情感模式的不同分類方法
正向情感與負向情感:根據價值的正負變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為正向情感與負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對正向價值的增加或負向價值的減少所產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慶幸等;負向情感是人對正向價值的減少或負向價值的增加所產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視、仇恨、嫉妒等。
心境、熱情與激情:根據價值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的不同,情感可分為心境、熱情與激情。心境是指強度較低但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感,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如綿綿柔情、悶悶不樂、耿耿於懷等;熱情是指強度較高但持續時間較短的情感,它是一種強有力、穩定而深厚的情感,如興高采烈、歡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強度很高但持續時間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種猛烈、迅速爆發、短暫的情感,如狂喜、憤怒、恐懼、絕望等。
欲望、情緒與感情:根據價值的主導變數的不同,情感可分為欲望、情緒與感情。當主導變數是人的品質特性時,人對事物價值所產生的情感就是欲望;當主導變數是環境的品質特性時,人對事物價值所產生的情感就是情緒;當主導變數是事物價值的品質特性時,人對事物價值所產生的情感就是感情。
個人情感、集體情感和社會情感:根據價值主體的類型的不同,情感可分為個人情感、集體情感和社會情感。個人情感是指個人對事物價值所產生的情感;集體情感是指集體成員對事物價值所產生的合成情感,階級情感是一種典型的集體情感;社會情感是指社會成員對事物價值所產生的合成情感,民族情感是一種典型的社會情感。
真假感、善惡感和美醜感:根據事物基本價值類型的不同,情感可分為真假感、善惡感和美醜感三種。真假感是人對思維性事物(如知識、思維方式等)所產生的情感;善惡感是人對行為性事物(如行為、行為規範等)所產生的情感;美醜感是人對生理性事物(如生活資料、生產資料等)所產生的情感。
對物情感、對人情感、對己情感和對特殊事物情感:根據價值的目標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為對物情感、對人情感、對己情感和對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類。其中,根據事物價值的不同變化方式和變化時態,對物情感可分為留戀、厭倦、滿意、失望、愉快、痛苦、企盼、焦慮等八種具體形式;根據他人價值的不同變化方式、變化時態和利益相關性,對人情感可分為十六種具體形式;根據自身價值的不同變化方式、變化時態,對己情感可分為自豪、慚愧、得意、自責、開心、難堪、自信、自卑等八種具體形式。
追朔性情感、現實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根據價值的作用時期的不同,情感可分為追朔性情感、現實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追朔性情感是指人對過去事物的情感,包括遺憾、慶幸、懷念等;現實性情感是指人對現實事物的情感;期望性情感是指人對未來事物的情感,包括自信、信任、絕望、期待等。
確定性情感、機率性情感:根據價值的動態變化的特點,可分為確定性情感、機率性情感。確定性情感是指人對價值確定性事物的情感;機率性情感是指人對價值不確定性事物的情感,包括迷茫感、神秘感等。
溫飽類、安全與健康類、人尊與自尊類和自我實現類情感:根據價值的層次的不同,情感可分為溫飽類、安全與健康類、人尊與自尊類和自我實現類情感四大類。溫飽類情感包括酸、甜、苦、辣、熱、冷、餓、渴、疼、癢、悶等;安全與健康類情感包括舒適感、安逸感、快活感、恐懼感、擔心感、不安感等;人尊與自尊類情感包括自信感、自愛感、自豪感、尊佩感、友善感、思念感、自責感、孤獨感、受騙感和受辱感等;自我實現類情感包括抱負感、使命感、成就感、超越感、失落感、受挫感、沉淪感等。
2、情感與價值的關係
情感與價值的關係是主觀與客觀、意識與存在的關係,而後者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因此價值與情感的關係問題也是價值理論和情感理論的基本問題。
情感以價值為基礎:情感是人對價值的主觀反映,儘管這種反映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偏差,甚至還會存在著嚴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顛倒,但從總體上講,情感的變化總是以價值為基礎,主要表現在:情感的基本狀態取決於價值的基本狀態,情感的總體規模取決於價值的總體規模,情感的變化範圍取決於價值的變化範圍,情感的作用方式取決於價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強度與方向取決於價值的大小與正負,價值一旦變化,情感遲早要發生變化。
情感對價值具有反作用:情感對於價值並不是完全被動的,可以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壓抑、誘發、轉移、強化或誘導人對某種價值的需要,可以相對自主地選擇生存環境和發展方向。二是,人在情感的驅動下,可以對事物施加反作用力,並使之發生價值增值。
情感具有相對獨立性。人的情感產生並運行於大腦,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腦內部眾多因素的制約和干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偏離它所反映的價值,這種偏離現象就是情感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一是時間上的異步性。如果價值形式發生了變化,與之相對應的新情感需要遲滯一段時間才能形成與發展起來。二是量度上的差異性。如果價值量發生了變動,情感的強度難以與之保持同步變化。三是方式上的局限性。價值關係的變化方式是無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卻是有限的。四是機制上的異化性。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脫離了價值關係的客觀基礎,甚至與之背道而馳,這是由於人的情感機制產生了某種異化。情感的相對獨立性限制了人對於複雜價值關係的應變能力,限制了人對於複雜環境的適應能力,但這將有利於排除各種外部或內部因素對情感運行過程的干擾,有利於保持價值消費活動和價值創造活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3、情感模式與價值變化的複雜對應性
情感模式與價值變化的對應關係不是簡單的、機械的、靜態的、單形式的、線性的和同步的關係,而是複雜的、辯證的、動態的、多形式的、非線性的和異步的關係,具體而言:它是一種多元變數的函式對應關係,而不是一種一元變數的函式對應關係;它是一種群體統計機率論的對應關係,而不是一種個體動力學的對應關係;它是一種時間上的同向對應關係,而不是一種時間上的同步對應關係;它是一種聯繫的對應關係,而不是一種孤立的對應關係;它是一種多形式上的價值對應關係,而不是一種單一形式上的價值對應關係;它是一種多層次上的價值對應關係,而不是一種單一層次上的價值對應關係;它是針對事物的價值特徵,而不是針對事物的其它特徵;它是一種動態的對應關係,而不是一種靜態的對應關係;它是一種複雜的、對立統一的對應關係;它是一種非線性的對應關係;它是一種三因素的對應關係,而不是一種單因素的對應關係。
四、人類通過情感思維來計算價值。
情感思維是人類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它不同於一般性的思維。一般性的思維是指人腦對於一般客觀事物的特性和規律性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而情感思維就是人腦對於價值事物(一種特殊的客觀事物)的特性和規律性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簡而言之,情感思維是對於價值關係的概括、推理與計算。
1、價值觀的本質與客觀目的
價值觀是一種特殊的觀念,它是以事物的價值特性為主觀反映的對象,人類主體通過價值觀來認識世界各種事物之間的價值聯繫與價值作用,並掌握各種事物價值特性的運動與變化的客觀規律,客觀目的在於指導人類主體的實踐活動,使之按照自己的客觀需要而對不同的事物採取不同的選擇傾向、原則立場和行為取向,以達到最大的價值效應。一個人所擁有的價值資源是有限的,為了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本質力量,任何人都必須對所擁有的價值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這就需要以“價值觀”的形式來對各種事物的價值特性進行認識和分析,從而引導和控制人把有限的價值資源投入到合理的領域,最大限度地減少價值資源的浪費,提高價值資源的利用率,使價值資源實現最大的增長率。
事物的價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使用價值、勞動價值、價值層次性、價值多樣性、價值穩定性、價值率等,對於人類主體來說,“價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價值特性。
價值率:是指人與事物發生價值作用時在單位時間內該事物價值增量(即投入的價值量與產出的價值量之差)與投入的價值量之比。
根據“統一價值論”所提出的“價值取向性法則”(或“選擇傾向性法則”),事物的價值率決定著該事物的價值收益率或價值增值速度的變化情況:事物的價值率越高,該事物的價值收益率就越大,價值增值速度就越高,人就會越多地向該事物追加投入價值資源,從而越多地擴大其存在規模;相反,事物的價值率越低,人就會越多地把向該事物所投入的價值資源抽調出來,從而越多地縮小其存在規模。也就是說,事物的價值率越高,人對它的肯定態度就會越堅決,對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會越多地向該事物追加投入價值資源,從而加速了它的發展;相反,事物的價值率越低,人對它的否定態度就會越強烈,對它的反對力度就越大,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顯然,對於經濟領域,價值率就是利潤率,因此在經濟領域,利潤率是所有經濟類事物的關鍵性指標,它決定著人們對於所有經濟類事物的根本態度,決定著所有經濟類事物的生死存亡。
2、價值觀的數學定義
事物的價值率作為一種重要的客觀存在,必然會反映到人的頭腦中,從而形成了“主觀價值率”,即
主觀價值率:事物的客觀價值率P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反映,用ω來表示。
由於價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價值特性,那么,主觀價值率必然是價值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決定和制約著價值觀中的其它要素,它是價值觀中的基本構成要素。有些人之所以重視某一事物,就是因為他相對於別人對該事物具有較高的主觀價值率,即他認為向該事物投入價值資源將會得到較高的價值收益率;有些人之所以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就是因為他們對於反映長遠利益關係的事物的主觀價值率較低,從而較少地向反映長遠利益的事物投入價值資源,而對於反映眼前利益關係的事物的主觀價值率較高,從而較多地向反映眼前利益的事物投入價值資源。總之,人們的價值觀情況(即對於所有事物的“選擇傾向、原則立場和行為取向”情況),均可採用主觀價值率的形式來描述。
世界上的事物是複雜多樣的,人對於所有事物價值率都會有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一個觀念,即形成一個主觀價值率,用以指導自己的生理、行為和思維活動。這樣,由許多的主觀價值率就構成一個複雜的、有機的價值觀念體系。由此給出價值觀的數學表達式。
價值觀矢量:主體對於所有事物價值率的主觀反映值(即主觀價值率)所組成的數學矢量,稱為該主體的價值觀矢量,用W來表示,即:
W={ω1,ω2,…,ωn} (1)
人對於單一事物的主觀價值率可以看作是由一個元素所組成的價值觀矢量。
由於價值形式是多層次的,因此價值觀念體系是一個多層次的、複雜的觀念體系,可用“價值觀矩陣”來描述。某一抽象事物往往由若干具體事物所組成,如水果是由蘋果、梨子、桔子、西瓜、桃子等組成,則該抽象事物的主觀價值率可用多個具體事物的主觀價值率所組成的價值觀矢量來描述;如果多個具體事物又是由多乾更具體的事物所組成,即它相對於更具體的事物來說屬於抽象事物,則多個具體事物的主觀價值率可分別用多個更具體事物的主觀價值率所組成的價值觀矢量來描述,這時,該抽象事物的價值觀矢量可用一個二維的價值觀矢量矩陣來描述。
3、情感的本質與客觀目的
情感的哲學本質就是人對事物的價值關係的一種主觀反映,情感與價值的關係在本質上就是主觀與客觀的關係。也可以說,人的情感活動的邏輯過程與一般認知活動的邏輯過程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它們所反映的對象不同,一般認知活動所反映的對象是事物的事實關係,而情感活動所反映的對象是事物的價值關係。
價值觀的客觀目的在於識別事物的價值率,它是事物價值率的主觀反映值。人在價值觀的引導下,可以對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選擇傾向。然而,僅僅認識事物的價值率是不夠的,人仍然無法真正確定對事物的價值資源的投入原則(投入方向和投入規模)。以經濟貿易方面為例,如果一個商人的年平均利潤率能夠達到50%,那么他對於年平均利潤率只有20%的經營項目不會感興趣,甚至會產生反感;如果一個商人的年平均利潤率只能達到15%,那么他對於年平均利潤率只有20%的經營項目將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事實上,當事物的價值率較小時,人不僅不會對它投入價值資源,而且還會不斷把以前投入的價值資源抽調出來,只有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某個確定值時,人才會不斷追加對它的價值資源的投入規模。這個確定值就是主體的“中值價值率”。
中值價值率:根據主體所有活動的價值率以及相應的作用規模,可以求出一個加權平均價值率,稱為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或平均價值率,用Po來表示。
“中值價值率”是主體一個最重要的價值特性,它反映了主體的價值創造能力或本質力量的最重要方面——價值增長速度,主體的情感將會以它為參考系,確定對於所有事物的基本態度:凡是價值率大於其中值價值率的事物,主體將會對它產生正向的情感;凡是價值率小於其中值價值率的事物,主體將會對它產生負向的情感。即情感的客觀目的在於以主體的中值價值率為基準,識別事物的價值率相對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的差值,從而為主體的行為和思維活動提供精確、有序和恰當的驅動力。
4、情感的數學定義
“統一價值論”提出了“選擇傾向性法則”,並由此推導出“中值價值率分界定理”。
選擇傾向性法則: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主體平均價值率時,主體就會不斷增加向該事物投入價值資源,而且價值率越大,這種投入的增加幅度就越大;當事物的價值率小於主體平均價值率時,主體就會不斷減少向該事物投入價值資源,而且價值率越小,這種投入的減少幅度就越大;只有當事物的價值率等於主體平均價值率時,主體才會維持原有的價值資源的投入規模。
中值價值率分界定理: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時,主體就會不斷擴大其作用規模或增加其價值資源投入量;相反,當事物的價值率小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時,主體就會不斷縮小其作用規模或減少其價值資源投入量。
可以看出,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是主體對於不同事物確定不同的價值資源投入原則的分界點,主體只要識別出事物的價值率與自己的中值價值率的差值,就可以確定對於不同事物的價值資源投入方向,以實現價值資源的最佳配置。為此做出如下定義:
價值率高差:事物的價值率P與主體的中值價值率Po之差值,稱為該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用△P來表示,即
△P = P—Po (2)
根據這個定義,“中值價值率分界定理”又可理解為:當某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大於零時,主體就會擴大其作用規模或增加其價值資源投入量;相反,當某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小於零時,主體就會縮小其作用規模或增加其價值資源投入量。
由此可見,事物的價值率高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特性參量,它從根本上決定著人對該事物基本的“立場、態度、原則和行為取向”,決定著人對該事物的價值投入方式和投入規模,因而必然會反映了人的頭腦中來,形成一種特定的主觀意識——情感。為此,對情感做出如下定義:
情感:人對事物的價值率高差△P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值,定義為人對該事物的情感,用μ來表示。
情感發生的邏輯過程:當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大於零時,人通常會產生正向情感(如滿意、愉快、信任等),價值率高差的絕對值越大,正向情感的強度就越大,從而誘導、調節和控制人的各種活動不斷趨向於該事物,以不斷擴大其作用規模,其結果是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將會隨著作用規模的增長而下降,正向情感的強度也隨之下降;當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小於零時,人通常會產生負向情感(如失望、痛苦、顧慮等),價值率高差的絕對值越大,負向情感的強度就越大,從而誘導、調節和控制人的各種活動背離該事物,以不斷縮小其作用規模,其結果是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將會隨著作用規模的縮小而上升,負向情感的強度也隨之下降;當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等於零時,人通常不會產生情感,從而維持了事物原有的作用規模。
人的活動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所涉及的事物也是複雜多樣的,人對於所有事物所產生的情感可以組成一個複雜的情感系統,並可採用一定的數學表達式進行描述。
情感矢量:人對於所有事物的情感所組成的數學矢量,稱為情感矢量,用M來表示,即
M={μ1,μ2,…,μn} (3)
其中,μi是指人對於第i個事物所產生的情感。
有些抽象事物本身是由多個具體事物所組成,則抽象事物的情感可用多個具體事物的情感所組成的情感矢量來描述。如果多個具體事物又是由若干更具體的事物所組成,即它相對於更具體的事物來說屬於抽象事物,則多個具體事物的情感可分別用若干更具體事物的情感所組成的情感矢量來描述,這時,抽象事物的情感可用一個二維的情感矩陣來描述。
5、情感的抽象思維(即情感的並集運算)
當某一母集事物是眾多子集事物的並集時,人對於母集事物的情感可由各子集事物的情感的並集運算而得,從而構成並集情感。
並集情感:設A=A1∪A2…∪AN,則主體對於母集A的情感稱作各個子集Ai價值觀的並集情感,用|MA|來表示,即。
|MA|=F(μ1,μ2,…,μn) (4)
其中,μi表示人對第i個事物的情感。
一般情況下,並集情感並不等於各個具體情感的代數平均值。事實上,並集情感與人對於各個具體事物的作用規模有關,可以證明(從略):
情感並集定理:當情感強度較低時,主體對於某一母集的並集情感∣MA∣等於各子集的情感矩陣MA與各子集的作用矩陣X之點乘,即
∣MA∣=MA•X
=∑(μi×χ i) (5)
其中,X={χ1,χ2,…,χn}稱為各子集的作用矩陣,χi表示人對第i個子集事物的作用係數,它反映了這個子集事物所注入的價值量在整個母集事物所注入的價值總量中的比重,反映了價值資源在不同子集事物之間的分配比例。
總之,所有形式的情感思維(情感概括與情感推理)在本持上都是人腦對於各種價值關係的計算。
五、人類通過情感強度來選擇價值。
情感是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值,雖然,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在根本上決定著人的情感強度,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情感的強度並不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成正比,而是一種特殊的函式關係。為了探索這種特殊的函式關係,首先了解一般意義的刺激與感受的生理過程及強度定律。
1、一般刺激感受的強度定律
外界某種物理刺激或化學刺激可以引起人的相應感受器官的反映,而每一種感受器官只對一種或兩種形式的能量特別敏感,如眼睛對於光能,耳朵對於聲能,皮膚對於熱能和機械能,舌頭對於化學能等。心理學指出,刺激強度與感覺強度服從韋伯定律
韋伯定律:刺激強度的增加量與刺激強度之比值為一常數,即:
△I/I=Km (6)
這個定律最初是從人的眼睛對光波的感受性研究中得出來的,以後又發現人的其它器官的刺激感受性也遵循這個定律,最後發現整個生物界的刺激感受性都遵循這個定律,因此韋伯定律實際上是一條基本的生物規律。如果把這個定律進行數學變換,可得:
費希納定律:感覺強度與刺激強度的對數成正比,即:
μ=KmlogI+C (7)
其中,Km,C為常數,μ為感覺強度,I為刺激強度。
選取一定的刺激強度單位,就可以使費希納定律變換為:
μ=Kmlog(1+I) (8)
2、情感強度第一定律
情感是一種特殊的主觀反映,其發生過程實際上是人腦對於事物價值特性的刺激與感受的生理過程,它與一般意義的刺激與感受生理過程的不同之處在於:刺激信號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學特性,而是事物的價值特性,具體地講就是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即事物的價值率與主體的平均價值率之差)。這種刺激信號往往是一種抽象化的、複合型的關係信號,它既可以是複合的色彩、形狀、體積、重量、聲音、圖象等物理化學信號,也可以是語言與文字所組成的第二信號系統,這些複合型信號代表著事物的價值特性,而不是代表著事物的某種物理化學特性。當事物的價值特性作用於或即將作用於人時,人腦將以一定的情感強度來感受它。
既然情感的產生過程是一種特殊的刺激與感受的生理過程,那么情感強度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的關係同樣應該遵循“費希納定律”,由此可得:
情感強度第一定律(即情感強度對數正比定律):情感強度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的對數成正比,即:
μ=Kmlog(1+ΔP) (9)
其中,Km為強度係數,ΔP為價值率高差,μ為情感強度。
不難發現:
1、當情感強度很小時,情感強度與價值率高差近似地成正比。這樣,人可以在最重要的情感強度中心區域較為敏感地、準確地感知外界價值率高差的變化情況,以儘可能獲取準確而詳細的價值率高差的變化信息。
2、當情感強度很大時,情感強度與價值率高差的對數成正比。這樣,人可以在不太重要的情感強度區域也能對外界價值率高差的變化有所感受,只是感受的靈敏度較低,從而可以粗略而大範圍地獲取價值率高差的變化信息。
3、當價值率高差為0時,情感強度亦為0;當價值率高差趨近於-1時,情感強度趨近於負無窮大。
顯然,人對於價值的情感強度越高,人對於該價值的選擇傾向性就越大;人對於價值的情感強度越低,人對於該價值的逃避傾向性就越大。
六、人類通過意志思維來追求價值。
人通過實施自己的各種消費行為與勞動行為來消費價值與創造價值,以實現自己的價值目標,而人的各種行為的控制是通過人的意志與意志思維來完成的。數理情感學認為,情感是一種特殊認知,而意志是一種特殊情感。
1、人類一般意識的“三步曲”
人們認識世界的主觀意識過程,通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認知階段。目的在於解決“是什麼”或“什麼事實”的問題。人只有首先了解事物的外在特性(或外部聯繫)和內在規律(內在本質),即首先了解事物“是什麼東西”,才能對它進行其它方面的深入了解。二是評價階段。目的在於解決“有何用” 或“有什麼價值”的問題。人只有了解在了解事物“是什麼東西”以及“對我有何價值”,才能知道如何對它採取正確的處理措施。三是意志(或決策)階段。目的在於解決“怎么辦” 或“實施什麼行為”的問題。就是針對事物的品質特性以及每一品質特性對於人的價值,人將選擇一個最合適的行為,以便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事物的價值特性。
2、認知、情感與意志的本質
認知的本質:人腦對於事實關係的主觀反映就是認知,它構成人的主觀意識的最基本形式。認知包括感性認知與理性認知,其中:感性認知是指人對事物所發出的刺激信號進行的感覺、知覺和表象,如對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聲音、冷熱等方面的感知;理性認知是指人對概念或概念系統(即事物的第二信號系統)所進行的認知、理解、判斷、推理、分析、歸納等。
情感的本質:人腦對於價值關係的主觀反映就是情感,它構成人的主觀意識的另一種基本形式。情感包括感性情感與理性情感。感性情感是指人對事物發出的感性刺激(如物理或化學刺激)信號所產生的感覺取向、知覺取向和表象取向。由於價值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事實關係,因此情感是一種特殊認知。
意志的本質:人腦對於行為關係的主觀反映就是意志,它構成人的主觀意識的第三種基本形式。意志包括感性意志與理性意志。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實踐活動中對於感性刺激的克制能力和興奮能力,如體力勞動需要克服機體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難、血管擴張、神經緊張等感性方面的困難與障礙。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實踐活動中對於第二信號系統刺激的克制能力和興奮能力,如腦力勞動需要克服大腦皮層在接受第二信號系統的刺激時所產生的思維迷惑、精神壓力、情緒波動、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難與障礙。由於行為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價值關係,因此意志是一種特殊情感。
認知、情感與意志(即知、情、意)的辯證關係:人的三種基本的主觀心理活動(認知、情感與意志)分別反映了三種基本的客觀事物(事實關係、價值關係和行為關係)。人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種事物的事實關係,其次要掌握這些事物對於人的價值關係,再其次要掌握每個行為的價值關係並且判斷、選擇、組織和實施一個最佳的行動方案。第一步由認知活動來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動來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動來完成,因此從認知到情感,再從情感到意志,是一條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類自控行為的流水線。知、情、意的辯證關係在根本上取決於事實關係、價值關係與行為關係的辯證關係。情感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意志又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客體對於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意義也是客體的一種關係屬性,只因為它有著特殊的意義,才與其它關係屬性區別開來,因此價值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事實關係,情感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本質力量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價值屬性,只因為它有著特殊的意義,才與一般的價值屬性區別開來,因此行為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價值關係,意志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從廣義角度來看,知、情、意都是一種認知活動,只是各自側重於不同的角度,情感側重於從意義的角度進行認知,意志側重於從行為效應的角度進行認知。
3、意志思維的基本程式
人的意志思維系統有五個基本層次,分別具有特定的價值功能,並服務於特定的行為內容。意志思維的本質就是人腦對於自身行為價值關係的概括、推理與計算,就是人腦對於自己的行為進行設計與規劃。意志思維可以分為五個基本層次的邏輯程式。
價值目標的確立(即超複雜行為的確定)。人在某一時期內通常會有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價值需要,並在大腦中會形成相應的主觀欲望,為滿足這些欲望必須依靠實施某一種超複雜行為來完成,並會具體表現為某一種價值事物(如金錢、地位或愛情)的獲取。當有幾個欲望同時產生時,人就會通過對超複雜行為或價值事物的價值率進行計算或比較,確定一個最為迫切、最為重要的價值目標,作為今後一段時期工作與生活的主要奮鬥目標。這一過程的生理機制是:超複雜行為所對應的大腦皮層中的興奮灶具有最大的興奮強度。
整體規劃的制定(即複雜行為的確定)。價值目標確定以後,需要制定一個整體規劃。一個超複雜行為通常是由若干個複雜行為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合起來的,大腦對各種不同的複雜行為及其不同的組合進行試探,找到具有最大價值率的組合方式,這一過程往往會反覆進行多次,從而形成多個整體規划進行選擇。這一過程的生理機制是:由多個複雜行為組合成的超複雜行為所對應的大腦皮層中的興奮灶群具有最大的興奮強度。
實施細則的制定(即簡單行為的確定)。整體規劃制定後,需要制定一個實施細則來安排各階段、各環節的工作任務。任何一個複雜行為通常又是由若干個簡單行為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合起來的,大腦對各種不同的簡單行為和不同的組合進行試探,找到具有最大價值率的組合方式,這一過程也往往會反覆進行多次,從而形成多個實施細則進行選擇。這一過程的生理機制是:由多個簡單行為組合成的複雜行為所對應的大腦皮層中興奮灶群具有最大的興奮強度。
具體動作的落實(即本能行為的確定)。實施細則制定後,需要落實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工作的動作要領。任何一個簡單行為通常又是由若干個本能行為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合起來的,大腦對各種不同的本能行為和不同的組合進行試探,找到具有最大價值率的組合方式,這一過程也往往會反覆進行多次,從而形成多個具體動作(或簡單行為)進行選擇。這一過程的生理機制是:由多個本能行為組合成的簡單行為所對應的大腦皮層中興奮灶群具有最大的興奮強度。
經驗教訓的吸取。人在意志的運行過程之中,總是不斷地對價值目標、整體規劃、實施細則、具體動作的價值率進行事前預測、事中試探和事後比較,然後不斷地對認知計算系統、情感計算系統和意志計算系統進行修正,以達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目的。
歸納起來,意志思維或意志計算的邏輯程式是:人以既定的“價值目標”為行為方向,以內設的“知情意系統”為價值計算依據,以“實現最大價值率”為行為準則,建立一系列價值計算的函式關係式或約束方程式,再根據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確定邊界條件,選定情感和意志的動力特性參數,就可以主動地、創造性地確定和調整“價值目標、整體規劃、實施細則和具體動作”,然後對行為的最終結果進行價值評價,以便及時地修正原有的“知情意系統”,達到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