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從銷售額上看,1999年蒙牛是伊利的1/30,2000年是1/5,2001年是1/3,2002年是1/2,2003年接近了2/3。到了2004年,伊利是87.3億元,蒙牛是72.1億元。隨著兩者實力越來越近,競爭趨向白熱化是難以迴避的問題。
約定提價雙雙失約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有一次,蒙牛、伊利甚至約定“不打價格戰了,這樣下去遲早會把行業毀掉,不如一起提價”,提價日期定在了2005年3月15日,但這一天,伊利和蒙牛誰也沒有調價,“他怕我不守信用,我也怕他不守信用”。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奶價稍微上調造成的後果都可能是災難性的,畢竟大眾對消費品價格的敏感與奢侈品有著很大的差別。
口水大戰此起彼伏伊利、蒙牛……誰是中國乳製品行業老大?從奶製品銷量到納稅額之爭,中國乳業曾多次爆發“老大”席位之爭。
2007年3月,蒙牛和伊利恩怨再起。蒙牛發布的一則榮獲乳業“三冠王”的訊息,再次引發行業口水大戰。
根據蒙牛提供的資料顯示,蒙牛在2006年獲得了優酪乳、冰淇淋、液態奶“三冠王”。訊息甫出,引起了老對手伊利集團的不滿,伊利方面隨即發布聲明,質疑數據的準確性、權威性。
蒙牛“三冠王”的依據出自“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中心”。根據該中心在“全國市場銷量領先品牌信息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蒙牛集團在2006年再度蟬聯液態奶全國銷量冠軍,並在冰淇淋市場上奪魁,而2003年才進入市場的蒙牛優酪乳,也首次登上了銷量冠軍寶座。蒙牛成為中國乳業首個“三冠王”。
伊利集團發布聲明表示,已與國家統計局進行了聯繫,且國家統計局已明確告知伊利集團,從未發布過此類調查結果,並開始著手調查此事。伊利集團在聲明中稱:“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中心”身份存疑,調查數據、評選標準不明,伊利集團明確質疑該中心發布數據的準確性、公正性和權威性。伊利方面認為,中國乳業行業公認的三巨頭伊利、光明、蒙牛,均是上市公司,關於中國乳業2006年度的發展情況,應根據各公司最為真實的財務數據為依據。
2005年11月,伊利集團在呼和浩特市與北京奧組委簽約,正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乳製品贊助商。第二天蒙牛即緊急向全國各媒體發出一封名為“關於奧運的稿件”的郵件,時任蒙牛副總裁的孫先紅表示,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曾建議伊利和蒙牛一起退出北京奧運贊助商的申請活動,理由是,此事花錢太多,代價太大,市委、市政府認為,同城夥伴不宜過分相爭,建議兩家一起退出北京奧運贊助商的申請活動,兩家企業也共同確認了《關於退出北京奧運合作夥伴申請活動的函》。然後,伊利獨家成為奧運會乳業贊助商。蒙牛表示不滿。對於這種說法,伊利予以否認,聲稱“沒這回事兒”。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回答,“誰在撒謊”始終是筆“糊塗賬”。
企業簡介
伊利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是國家520家重點工業企業和國家八部委首批確定的全國15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
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和原奶、優酪乳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八十多個,生產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等39類產品6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伊利雪糕、冰淇淋連續十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超高溫滅菌奶連續七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一直穩居全國前三位。
伊利於2008年的毒奶事件,聲譽受到一定影響,但是這次事件中的檢測結果顯示,伊利以其35個受檢樣品僅有一例檢測出了微量三聚氰胺的事實,再一次證明了其質量的可靠,是可以依賴的國產品牌
蒙牛乳業,是“蒙牛乳業集團”的簡稱。其總部,設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前後四期工程占地面積55萬平方米。自1999年初成立以來,蒙牛創造了多項全國紀錄:榮獲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力第一名”,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示範牧場”,並首次引入擠奶機器人,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第一龍頭”;蒙牛枕單品銷量居全球第一,液態奶銷量居全國第一,“消費者綜合滿意度”列同類產品第一名,同時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獲獎的大陸品牌;蒙牛還是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製品企業,並一舉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