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歸詞指漢語中那些有僑居於日語的歷史的漢語本族詞,包括兩類,一類誕生於漢語,後被日語借去意譯西語詞,詞義有所引申,最後又回歸漢語的,如“革命”;另一類是日語把借去的漢字組合起來意譯西語(少數表達的是日本的生活),其詞義從漢字之義導出;這類詞在日語中被叫做“和製漢語”,它們也有回歸漢語的,如“飽和”。學界一般把僑歸詞叫日源借形詞,但這個名稱不能反映“革命”“飽和”類漢語詞的本質。它們的構詞成分是漢語成分,它們的義源即使在西語,其語源也在漢語,因此是漢語本族詞,不是外來詞。
“日源借形詞”的概念的形成是由於誤解了或部分誤解了現代漢語辭彙學的開山之作《漢語辭彙》(孫常敘1956),孫氏雖然把“取締”定為日語借形詞,但孫氏也強調了漢字的表意性,強調了要判斷借形詞首先要辨明它不是漢語貸出的詞,指出“道具”等是漢語貸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漢字視同於拉丁字母似的符號。不同的語言可以共用拉丁字母,卻不能共用漢字。因為西語的字母是表示音素的,而漢字是表詞文字(見布龍菲爾德《語言論》第360-361頁)。因此不能把日文中形中有義的漢字看做日語的文字元號,它是借於漢語書面語的詞。漢語書面語中除漢字外,只有個別拉丁字母詞,阿拉伯數字,表示序數的羅馬數字。日語的書面形式多樣,屬於日本民族的書面語形式是平假名和片假名。漢語中沒有“日源借形詞”,除了偶爾一見的像草書“四”字的“の”。
參考資料:黎良軍《談談僑歸詞》(寧波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黎良軍《論日語中的漢源借形詞及其回歸》(漢字文化2018第20期)
宋茜《日語漢字“借形詞”的源流與現狀研究》(2013)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