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興衰

傳統的興衰

正規畫的傳統以晉唐宋元為經典,寫意畫的傳統以明清為典型。 繪畫性繪畫的“繪畫性”,最典型地體現於西方的素描中。 書法性繪畫的“書法性”,最典型地體現於傳統的書法中。

圖書信息

作 者:徐建融著 叢 書 名:

藝術院校研修叢書 出 版 社:上海書畫出版社ISBN:9787806725917 出版時間:2003-12-01 版 次:1 頁 數:150 裝 幀:平裝 開 本:所屬分類:圖書> 藝術> 藝術理論與評論

內容簡介

在藝術創造與吉尼斯“發明”被混為一談,求真的藝術追求幾乎代替了求善的藝術追求而使繪畫幾乎不再成其為繪畫,藝術幾乎不再成其為藝術的當代藝壇,《傳統的興衰》是一篇有感而發、切中時弊的有分量的文論,其中創造性地甄別、歸納傳統繪畫的方法也為藝術史研究者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新視角。

導言

本書是作者若干篇論文的綜合,其骨幹是收在2000年出版的《中國畫的可持續發展》一書中的《中國畫傳統的演變和得失——兼論傳統在21世紀的弘揚問題》。反對自我中心的個人主義,堅持社會實踐的實事求是,是作者的一貫思想。因此,他認為,21世紀的中國畫壇應該是多元化的,傳統的弘揚則是其中的最重要一元。而為了傳統的弘揚,首先必須研究傳統,分清它的精華和糟粕,以及區分在今天條件下有可能弘揚的精華和沒有可能弘揚的精華,否則的話,弘揚傳統難免弘揚它的糟粕而不是精華,弘揚它在今天條件下沒有可能弘揚的精華而不是有可能弘揚的精華,導致越是加大弘揚傳統的力度越是加劇傳統的衰落的南轅北轍。
什麼是傳統?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說中國的傳統,尤其是中國的文化藝術傳統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恐怕沒有人會反對。可是,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曰新月異的時代里,傳統就如同一件古代貴族的盛裝,華美、絢麗,只是穿戴起來程式繁亂,方法複雜,所以每個人都會對著它讚嘆,卻似乎很少有人願意試著穿上它。於是,這種做王考究,品味高雅的服裝便漸漸地被遺忘在博物館的某一個櫥窗里,偶爾會有穿著丁恤、牛仔的人經過,訝異地瞥它一眼,也許會有些服裝設計師來對它稍微做些研究,給自己的設計增添一點靈感,然而大多數的設計仍舊與它真正的製作方法相去甚遠。中國繪畫就是這么件古老的華服。這件美麗的衣服,歷經各個朝代的設計師們的修改,今天的款式已經與原來大不一樣了。遺憾的是,它只是變得越來越容易穿戴,卻沒有更加精美、高雅、質地優良。而更加令人憂慮的是,今天的人們甚至已經不知道它原先是如何地精美、高雅、質地優良,卻習慣於它現在廉價的簡便,並且逐漸以此為標準了。一些明了歷史的人試圖喚起人們對它輝煌歷史的重新注意,並試圖由此使其復興以往的精美、高雅、質地優良。《傳統的興衰》就是懷著這樣的目的而寫作的一本書。
一如前面所說,中國畫的傳統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因為精深,由於綿長,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而需要謹慎地分析、歸納、取捨、揚棄。在《傳統的興衰》中,作者將中國繪畫分為繪畫性繪畫與書法性繪畫兩種,換句話說,就是晉唐宋元的正規畫傳統與明清的文人寫意畫傳統。這樣的劃分,不僅從技法上把中國繪畫歸為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兩種形態,而且指明了中國畫由古代之盛而至現代轉衰的關捩。晉唐宋元是正規畫傳統發展、成熟的時期,同時也是文人寫意畫的濫觴時期,這個時期的繪畫以形神兼備地反映客觀世界為最高目標,唐宋時代達到了藝術創作的巔峰,同時,這個時代也是整箇中國繪畫的最高峰,到此時為止,中國畫可以說一直處在上升的階段。明清時代是文人寫意畫迅速發展壯大乃至取代正規畫成為畫壇主流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繪畫以書法性用筆及充分抒發主觀情感為最高目標,至明代中晚期及整個清代達到成熟。由於書法等非繪畫性因素的介入,中國畫中的繪畫性因素逐漸被削弱,所以,文人寫意畫發展成熟的過程同時也成為中國畫的繪畫性趨向衰落的過程,這在明清自有其積極的一面,而在繪畫學科化、專業化的當代,無異於自毀長城,故其“窮途末路”的命運也就在所難免。
在作者看來,正規畫傳統與寫意畫傳統的此消彼長正是中國繪畫由稚嫩而極盛,又由極盛轉衰落額歷程。
……

目錄

緒言: 正規畫和寫意畫
第一章 晉唐宋客體化傳統的緬懷
第二章 元代主體化傳統的認識
第三章 明清本體化傳統的批判
第四章 20世紀多元化傳統的清理
第五章 弘揚傳統的對策

文摘

書摘
中國傳統文化向來有正文化和奇文化之分,有如太極圖中的陽魚和陰魚,奇正相生,循環無窮。一般來說,正文化具有建設性,而奇文化具有破壞性。所以,當正文化居於主導的地位,整個文化便呈興盛的上升趨勢,而當奇文化居於主導的地位,整個文化便呈衰頹的下坡趨勢。但另一方面,正文化也具有保守性,而奇文化則具有革命性,所以,當正文化過於拘板,也會窒滯整個文化的發展,而此際的奇文化便可以起而打破這種拘板,賦子整個文化以新的活力。傳統文化的這種正奇之分,表現在書法方面便是帖學和碑學,表現在繪畫方面便是正規畫和寫意畫。
正規畫的傳統以晉唐宋元為經典,寫意畫的傳統以明清為典型。這兩個概念,與工筆畫和寫意畫、畫工畫和文人畫、行家畫和利家畫、粗筆畫和細筆畫等概念並不對應。寫意畫的概念其意自明,是指徐渭、八大、石濤、揚州八怪、吳昌碩一路粗放的文人畫而言;正規畫則除了工筆畫、畫工畫之外,也包括顧愷之、張萱、孫位、荊浩、范寬、李公麟、馬遠、夏圭、趙孟頫、元四家等的粗筆畫和文人畫。一般說來,正規畫家多以雍容博大或平淡天真的態度從事創作,講究功力法度,講究經典傳承,講究敬業精神,由此而形成雍容堂皇或平淡典雅的氣象;寫意畫家多以強烈的感情衝動乃至失衡的畸變心理從事創作,講求無法而法,講求個性獨造,講求翰墨遊戲,由此而形成驚世駭俗或酸頹媚俗的格調。專以畫法而論,正規畫為“繪畫性繪畫”,而寫意畫則為“書法性繪畫”。
繪畫性繪畫的“繪畫性”,最典型地體現於西方的素描中。試把整個繪製的過程分成四步,它的方法是這樣的:第—步打輪廓,第二步鋪淡調子,第三步鋪深調子,第四步深人刻畫——可稱之為“整體把握,逐步深入”,而不允許一下子把某一部分單獨完成。宋代院體花鳥的繪製過程,便是如此。
書法性繪畫的“書法性”,最典型地體現於傳統的書法中。例如寫一個“中”字,也把創作的過程分成四步,它的方法是這樣的:第一步完成一短豎,第二步完成橫折,第三步完成一橫,第四步完成一長豎——可稱之為“局部完成,合成整體”,而不允許整體雙勾、鋪淡墨、鋪稍濃墨、濃墨提醒。清代鄭燮蘭竹的繪製,便是如此,所以一般不稱為“繪”、“制”、“畫”,而稱作“寫”。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