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研究理論與方法

傳播學研究理論與方法

《傳播學研究理論與方法》是200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元光。本書最大的特色是提供了全面、系統的傳播學研究方法。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傳播學是一門旨在研究人類如何創製、交換和解讀信息的社會科學,因此,傳播學研究需要將科學與人文研究結合起來。”這是著名傳播學者史蒂芬 ·小約翰在其名作《人類傳播理論》中提出的極其重要的觀點。 從傳播研究的歷史看,歐洲學者的批判學派和美國學者的經驗學派恰恰對應了這兩種不同的研究方法——質化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各自取得了極其豐富的成果。基於這樣的考慮,《傳播學研究理論與方法》 (第二版)從一開始就將二者緊密結合。

本書共分14章兩大部分。第1—2章對傳播學的基本理論和主要流派作了精煉扼要的論述,為傳播學研究者提供了簡明的理論分析框架。第3—14章則對傳播學實證研究方法細緻闡發,從流程和類別兩個角度提供了量化研究的完整圖景,具體包括:程式與設計、實地調查、內容分析、控制實驗、個案研究等等。

新版調整了部分內容,特彆強化了案例分析,並配備了教學光碟。本書適用於高校新聞傳播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本科基礎課程使用。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媒介與傳播學研究

第二節 科學方法與學科方法

第三節 傳播學研究的交叉性

第四節 “三論”與傳播學研究

第二章 傳播效果研究理論

第一節 傳播效果研究的學術傳統

第二節 傳播效果研究軌跡

第三節 傳播效果研究的經典成果

第四節 態度改變理論——學習論

第五節 態度改變理論——一致論

第六節 態度改變理論之深入研究

第三章 傳播學定量研究理論 

第一節 定量研究的特點

第二節 經驗社會學與定量研究

第三節 定量研究中的統計數學

第四節 心理學對定量研究的滲透

第五節 計算機在定量研究中的套用

第四章 程式與設計 

第一節 定量研究的基本步驟

第二節 課題選擇與假設

第三節 研究設計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解釋

第五節 工作定義

第五章 實地調查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問題設計

第三節 抽樣設計

第四節 實地訪問

第五節 實地觀察

第六節 統計分析

第六章 內容分析法 

第一節 奈斯比特的內容分析

第二節 貝雷爾森和梅里爾的研究

第三節 內容分析的特點

第四節 內容分析的運用

第五節 內容分析的步驟

第七章 控制實驗 

第一節 實驗的目的

第二節 實驗的特徵與控制

第三節 實驗的實施

第四節 實驗的設計

第八章 個案研究 

第一節 個案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個案研究的特點

第三節 個案研究的實施

第四節 撰寫研究報告

第九章 抽樣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隨機和非隨機抽樣

第三節 樣本數量、抽樣誤差和抽樣加權

第十章 問卷設計與可行性分析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問卷的類型

第三節 問卷的結構

第四節 問卷的製作

第五節 問卷的效度與信度

第十一章 描述性統計分析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功能

第三節 常態曲線

第四節 樣本分析

第十二章 推斷性統計分析

第一節 非參數統計

第二節 回歸分析

第十三章 SPSS系統在傳播學研究中的套用

第一節 SPSS系統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 SPSS系統的運行管理

第三節 SPSS統計分析系統

第十四章 研究案例 

第一節 “知溝”研究——社會結構與媒介知識差異研究

第二節 文化傳播研究——文化觀念變革的傳播學分析

第三節 大眾傳播媒體輿論監督研究

第四節 內容分析——兩岸媒體“9·11”事件報導比較

第五節 第三道數字鴻溝: 網際網路上的知識溝參考文獻

附錄一 關鍵字解釋

附錄二 t分布

附錄三 t分布(常態曲線以下部分)

附錄四 卡方分布

附錄五 隨機數表

附錄六 標準化常態分配表

再版後記

作者介紹

傳播學研究理論與方法 傳播學研究理論與方法

戴元光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名師。 1952年出生於江蘇,先後在蘭州大學、復旦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學習,美國EWC訪問學者。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社科項目、國家教委社科項目、省市社科項目13項,出版專著(主編)14部,發表論文(含譯文)60餘篇。曾獲國家教委人文社科獎、省優秀園丁獎、上海市育才獎、省優秀圖書獎、國家優秀教材獎等10餘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傳播學理論、文化傳播、傳播學研究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