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宋蘇漢臣五瑞圖

傳宋蘇漢臣五瑞圖是一幅中國古畫,創作於宋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傳宋蘇漢臣五瑞圖

【名稱】傳宋蘇漢臣五瑞圖
(圖)傳宋蘇漢臣五瑞圖傳宋蘇漢臣五瑞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

絹本,設色,軸。 縱:165.5公分,橫:102.5公分。
蘇漢臣的活動年代﹐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也就是北宋末南宋初時﹐曾作過宣和畫院的待詔。根據元朝夏文彥《圖繪寶鑑》記載:「蘇漢臣﹐開封人﹐宣和畫院待詔。師劉宗古﹐工畫釋道﹐人物臻妙﹐尤善嬰兒。紹興間復官﹐孝宗隆興初畫佛像稱旨﹐補承信郎。」 蘇漢臣師承劉宗古﹐擅畫道釋人物﹐尤以嬰戲最受推崇﹐如在明顧炳《畫譜》中記有「章允恭題蘇漢臣浴嬰圖」的跋文﹐內容是這樣寫的:「漢臣制作極工﹐其寫嬰兒﹐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評其嬰戲人物的寫實程度﹐能使看畫的人﹐誤以為可以跟畫中人物對談﹐真可謂栩栩如生。

嬰戲圖

正因蘇漢臣在嬰戲圖畫上有傑出的表現﹐倍受推崇﹐因而後世託名之作繁多﹐彷佛只要是嬰戲圖﹐即為蘇漢臣之作﹐此件即傳為蘇漢臣所作。畫的是在春天庭院裏,幾個孩童們帶著各式的面具,模仿大人們跳起「大儺舞」,儺是一種驅鬼避邪的儀式﹐主要是以扮演各種鬼怪所害怕的人物﹐他們著彩衣﹐勾畫臉譜﹐跳著各種不同的步伐前進﹐以達驅鬼除邪的目的。在古代,這種儀式主要以冬季﹐也就是農曆春節時所舉行的儀式最重要也最盛大,另外春秋兩季,也有儺儀的舉行。從《五瑞圖》的背景花園中芍藥爭相怒放,恰可斷定是春季裏,此幅為兒童們在花園裏跳著儺舞嬉戲的情景。從他們所帶的面具裏﹐我們即可猜出這幾個小孩所扮演的角色,最前面有一畫勾畫八字眉似小丑臉譜,單腳站立﹐身體前傾的孩童,扮演的就是大家最討厭﹑害怕的小鬼、瘟疫。旁邊塗白臉,身著紅袍狀似官吏面貌的是判官﹐主要掌管緝拿錄判﹐其手正指著鬼怪正一一數落著罪狀。後方雷神臉上帶著一個猙獰恐怖的面具﹐雙手拿著播鼓﹐震攝妖魔鬼怪使其不敢妄動。帶著老頭面具﹐背後斜插著膏藥的是藥師﹐藥師專門治療各種瘟疫﹑疾病﹐阻止妖魔散發瘟疫。黑臉紅鬍子的面具﹐拿著笏版穿著綠袍的是鍾馗﹐則是最有名的捉鬼大師﹐可以袪妖鎮邪﹐他以笏版指地﹐喝令妖魔就逮。這四人都是公認最能驅鬼除疫的專家,他們正跳著舞施展獨家的法力要將小鬼趕走,以便讓大家過個好年,這幅畫的表情十分精采動人,如小鬼驚嚇的表情,無處可逃的模樣,頗令人同情,而四人則賣力跳著驅鬼的舞步﹐希望快快趕走凶神惡煞。
本幅無名款﹐舊題為蘇漢臣﹐但以畫風來論﹐較似明代作品﹐如湖石結構較為疏鬆﹐強調太湖石之空透性﹐但筆墨水份甚多﹐造形甚為平面。花木的畫法花亦趨平板﹐葉之翻轉並不符合自然生長原則﹐是為元以後之風格。在用色方面﹐濃艷富麗﹐與宋人沈著細緻的風格不同。衣紋以較快速而奔放的線條畫出,轉折處也比較方硬,是明代浙派後流行的筆法﹐然而這種衣紋線條更能表現舞跳時旋轉時的速度﹐使畫面充滿了動感與活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