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2005年版電影]

傲慢與偏見[2005年版電影]

傲慢與偏見是由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喬·懷特導演,姬拉·耐特麗、馬休·麥克菲迪恩、布蘭達·布萊辛等演員主演的勵志電影。於2005年在美國上映。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

2005年最新版的《傲慢與偏見》
片名:傲慢與偏見
英文名:Pride and Prejudice
導演:喬·懷特 Joe Wright
編劇:戴伯拉·莫蓋茨 Deborah Moggach
主演:姬拉·耐特麗 Keira Knightley
 馬休·麥克菲迪恩 Matthew Macfadyen
 布蘭達·布萊辛 Brenda Blethyn
 唐納德·蘇斯蘭德 Donald Sutherland
 吉娜·馬龍 Jena Malone
 西蒙·伍茨 Simon Woods
類型:劇情
片長:128分鐘
發行:焦點 Focus Fea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11日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充滿等級觀念的英國,生活在英國鄉村的班納特家五姐妹,伊莉莎白(姬拉·耐特麗 飾)、簡、琳迪(吉娜•馬龍 飾)、瑪莉、凱蒂都已經長大成人,母親盤算著快點為她們找到理想老公,而備受父親疼愛的二女兒伊莉莎白卻只想保持現在的獨立生活。每個小鎮上剛搬來的年輕單身漢都會被母親看作是自己某個女兒應得的財產,富有的彬格萊(西蒙•伍茨 飾)先生就是她最新的一個目標。在一次舞會上,班納特夫人將自己的女兒介紹給彬格萊及他的朋友達西先生(馬休•麥克菲迪恩 飾),但伊莉莎白無意中聽到達西對當地社交界的蔑視,從而對他產生偏見。此時伊莉莎白的遠房表兄造訪,並輕浮地向她求婚,被伊莉莎白斷然拒絕,彬格萊的妹妹漸漸被達西吸引,於是開始不斷挑撥和撥壞伊莉莎白與他的關係,而達西的一位朋友,虛偽狡詐的年輕軍官韋翰也不斷捏造達西的壞話,一段愛情逐漸開始遭受到傲慢與偏見的嚴峻挑戰……

點評

智慧、浪漫與激情的閃光
簡·奧斯汀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是最受歡迎的改編題材,自小說誕生65年來,曾分別在1938、1952、1967、1980和1995被改編為電視,其中1995年版本由柯林•佛茨主演,曾給觀眾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這部小說之前只有在1940

被改編為電影一次,而這一次這部帶著智慧、激情與浪漫的故事將再次與觀眾見面。
相比較美國影片,英國影片具有更加清澈的情節起伏,而美國影片則一向是以功利性的巨大轉折帶給人心靈震撼,雖然前者看起來似乎有些平淡,但卻更適合詮釋這種經歷時光洗刷的經典題材,也更適合在細膩溫情中體現智慧與浪漫的《傲慢與偏見》。

班納特家五姐妹的扮演者集合了當今英國最紅的演技派明星,姬拉•耐特麗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和之前歷次改編相比都毫不遜色。影片另外一個令人擔心的導演,長達兩個小時的影片包含眾多出場人物,劇情的衝突及情節的展開都需要高超的調度手段,對一位第一次拍攝電影長片的導演來說,難度是理所當然的。

拍攝花絮

耐特麗的幕後故事

雖然本片最引人矚目的明星要算是扮演伊莉莎白的姬拉•耐特麗,但在拍攝之前,導演並不想讓她演伊莉莎白這個角色,因為眾所周知她的最外型是所有女演員中最出眾的,而這種突出的吸引力似乎與一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相矛盾,但喬•懷特和耐特麗第一次會面之後卻改變了最初的看法,因為他認為後者身上的頑皮正是這一角色的重要特徵。
姬拉•耐特麗在本片拍攝的過程中因為契約的關係不得不開始為另一部美國影片《多米諾》做準備工作,因為她不得不剪短頭髮,並且堅持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增強肌肉和體力。當她再次返回劇組的時候,化妝師不得不為她特製了一付假髮,並且在剩下的幾個鏡頭中都讓她穿上長袖的服裝,以掩蓋在鍛鍊中獲得的結實肌肉。
影片被特意安排了許多與原著有關聯的情節,比如將故事發生時間確定在1797年,這也是為了紀念這部名著的作者,因為她在該年份完成了小說的初稿。在影片開始的部分,還有一場戲中姬拉•耐特麗扮演的伊莉莎白正在閱讀一本小說,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這部書的名字是《First Impressions》,其實這個名字正是簡•奧斯汀原來為《傲慢與偏見》擬訂的名字。
影片有一個情節是伊莉莎白收到一封遠方叔叔的來信,信上說她的姐姐妹妹失蹤了。一名演員Neil James在這裡搞了個惡作劇,他用一張相同大小的紙條代替了道具信,並在上面寫上:“我是一封錯誤的來信,但你不要笑,我們在拍攝中。” 姬拉•耐特麗先是非常吃驚,但她很快就調整過來,表現出十分悲傷的神情,這和導演的要求十分契合,這個鏡頭也被保留在影片之中。

演員介紹

傲慢與偏見[2005年版電影]《傲慢與偏見》
凱拉·奈特利的父親威爾·奈特利是演員,母親是莎曼·麥克唐納(Sharman Macdonald)劇作家。3歲時在奈特利的要求下,父母同意她暑假裡在劇組工作。

她的第一個角色是9歲時出演Moira Armstrong的《鄉村情事》(A Village Affair,1994)。但是奈特利第一個露臉角色是在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I:魅影危機》(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1999)里扮演阿米達拉女王的替身Sabe。自此她出演了一系列電影,包括《洞》(The Hole,2001),奈特利早期最為人所知的角色是由古林德爾·哈昌(Gurinder Chadha)導演的《我愛貝克漢姆》(Bend It Like Beckham,2002)里頑皮的足球運動員Jules Paxton,本片在美國票房成績不俗,媒體驚訝於一部關於足球的電影在美國這樣一個對足球不太感冒的國家裡能取得如此成績,最後,紛紛把這一成績歸功於青春逼人的凱拉。

在2003年的奇幻大片《加勒比海盜》中,她與約翰尼·德普和奧蘭多·布魯姆搭檔,扮演一名外表大家閨秀實際野性難馴的總督女兒,不但影片票房大收,更令她星光大閃,獲多位名導垂青。2006年,《加勒比海盜2》將上映,《加勒比海盜3》也已經進入拍攝狀態。可以說,凱拉·奈特莉的星途不可限量。

影片評價

奈特利完美的融入了簡·奧斯汀的作品,讓人很難相信她還有另外一面。—— 《西北先驅》

本片可謂《傲慢與偏見》在大銀幕上的最佳版本。——《洛杉磯每日新聞》

如果簡·奧斯汀在世,凱拉·奈特利的傳神演繹肯定會讓她欣喜萬分。——《紐約觀察家》

關於改編

傲慢與偏見[2005年版電影]《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汀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是最受歡迎的改編題材,自小說誕生的65年來,曾分別在1938、1952、1967、1980和1995被搬上電視銀幕,其中1995年的劇集由科林·費爾斯主演,曾被觀眾譽為最佳版本。在本片之前,《傲慢與偏見》只有一次現身大銀幕,即1940年版,影片由羅伯特·Z·倫納德(Robert Z. Leonard)執導,葛麗亞·嘉遜和勞倫斯·奧利弗主演。時隔多年,這部帶著智慧、激情與浪漫的故事將再次與觀眾見面。

本片製片人蒂姆·畢文(Tim Bevan)和埃里克·費爾納(Eric Fellner)說:“人們依然記得最近的兩部電視改編作品,而1940年的電影版側重於愛情喜劇。幾十年來,簡·奧斯汀筆下的莉齊和達西已經演化出很多電影,我們覺得現在是在大銀幕上重現這個經典故事的時候了。”

製片人保羅·韋伯斯特(Paul Webster)說:“《傲慢與偏見》已經成為很多愛情喜劇的樣板,而65年間,從沒有一部呈現出原著風采的電影。雖然說BBC最近拍攝的電視劇版非常成功,但我們希望打造一改陳詞老調的電影版。”

畢文和費爾納稱,之所以選擇喬·懷特作本片導演,是因為懷特曾執導很多電視劇,包括《Charles II:The Power & the Passion》在內的很多作品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兩位製片人同懷特見了面,發現懷特對影片的構想完全符合他們的初衷。因為《傲慢與偏見》是享譽全世界的名著,所以他們沒道理進行再創作,而是按照簡·奧斯汀的最初意願來拍攝。喬·懷特是一位非常注重浪漫的導演,他會用現代的方法進行演繹,而又不致推翻原著。

導演喬·懷特曾憑藉《Charles II: The Power & the Passion》贏得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電視獎,他坦率的說:“我從沒讀過《傲慢與偏見》,也沒看過改編的電視劇。我的電視作品都是社會現實主義題材,所以我想我對《傲慢與偏見》懷有偏見,認為它很華麗。不過當我看到改編之後的劇本時,我著迷了,甚至最後難免落淚。我找來原著,發現簡·奧斯汀的視角非常敏銳,對特定的社會人群很有研究,我認為她是英國第一位現實主義作家。在她那個年代,哥特文學非常流行,但她卻遠離主流,寫下自己所了解的,從而開創了全新的文學類型。”

懷特又補充說:“我非常興奮能用新穎的方法來拍攝這個故事,我相信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我將它看作是英國的現實主義故事,而並非沿襲一貫的理想主義風格。我希望真實而粗獷的呈現《傲慢與偏見》,儘量真誠的表現人物。莉齊20歲,達西28歲,莉迪亞15歲,他們經歷的情感就是年輕人的初戀,我正是因此而感動,並希望把這種感動傳遞給觀眾。”

懷特及主創人員對18世紀末期的英國進行了廣泛研究,他們的發現雖然有些並未體現在影片中,但對理解奧斯汀筆下的人物很有幫助。懷特說:“在法國大革命之後,英國也在考慮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上層階級開始害怕,並決定吸收下等階級,於是在舞會中,富有階級的達西和賓格萊才會見到以前沒見過的人。對於年輕女性來說,這是讓她們興奮的,就像威廉王子突然出現在High Street的舞廳里一樣,她們的婚姻前景頓時寬廣起來。”

影片編劇黛博拉·莫高琪(Deborah Moggach)說:“事實上,班內特的女兒們必須嫁出去,否則將面臨破產。不過對於現代觀眾來說,這些女孩看上去都很不錯,她們住著大房子,有溺愛她們的父母,還有馬車和僕人。於是我們必須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如果她們不出嫁,就只能在貧困中度過餘生,這樣觀眾才會關注她們的出路。”

莫高琪又補充說:“與小說中不同,我著重講述莉齊的故事,她保守著自己的秘密,甚至變成負擔。有很多事她不能向父母、好友夏洛特和最親愛的簡傾訴,只好獨自忍受。她看到父親根本不在意他的女兒們,於是莉迪亞才會私奔;父母的婚姻在她眼中就是悲喜劇;她目睹夏洛特出於安全原因嫁給了討厭的柯林斯;而姐姐也正飽受著相思病的煎熬。她懷疑自己獲得幸福的機會正在消失。我相信,真實的喜劇是從痛苦中產生的。其實,這些女孩在現今依然存在,她們的經濟地位直接取決於各自的婚姻。片中所有的情感都能在今天引發共鳴,比如說莉齊,她有個愛惹麻煩的母親,令人失望的好友,她曾經一廂情願的戀上個無賴,還有姐妹間的忠誠、妒忌和爭論,以及她瘋狂的愛上了自己不敢承認的人等等。”

在改編過程中,莫高琪非常注重簡·奧斯汀筆下的對白,她說:“我其實是在梳理對白,你當然不能對奧斯汀熱烈、美妙的對白進行再加工,我們保留了大部分,就像烹飪最好的原料一樣。人們喜歡這本小說,熟悉其中的每個字,所以當發現對白有所出入,肯定會失望和不安。”

懷特補充說:“在小說中,奧斯汀的人物非常有禮貌,他們總是等到別人說完話再開口。不過憑我的常識,這么一大家子人,又都是女孩,說話肯定會七嘴八舌,經常互相打斷,所以我改動了班內特一家的交談場景。”

在莫高琪看來,奧斯汀最奇妙的地方,在於範圍狹小的故事背景。一直有人批評奧斯汀的作品,稱她忽略了同時代的其他社會階層和當時的國際事件。不過奧斯汀並沒有否認,她是在觀察自己生活的世界。比如說,在她的所有小說中,共處一室的不可能只有男人,她不知道他們談話的內容,或者根本不感興趣。可以說,奧斯汀的廣闊世界是從微小的縫隙中看到的。

莫高琪非常關注故事中的家庭戲份,因為畢竟,觀眾對簡·奧斯汀的歷史觀並不感興趣。莫高琪有三個姐妹,還改編過南希·米特福德(Nancy Mitford)的同類小說《Love in a Cold Climate》,所以深知大家庭中姐妹間的歡笑、爭鬥和嫉妒等各種真實的小插曲。

關於拍攝

傲慢與偏見[2005年版電影]《傲慢與偏見》
製片方決定全部在英國外景地拍攝,計畫用11周完成。製片人韋伯斯特說:“這種規模的電影完全在外景地拍攝非比尋常,喬是想創造一個真實的環境,以讓演員放鬆,並能充分感知周圍的一切。”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很可行,在拍攝休息期間,演員們沒有像往常一樣回到拖車裡,而是走進片中各自角色的臥室。

導演懷特決定在拍攝中打破傳統,他說:“我相信,在拍攝古裝片時,很多人都依賴於當時的繪畫作品,因為沒有其他影像可參考。但在繪畫中,一切都非常正式而冷靜,那不是真實的生活。他們會用寬鏡頭來展現場景中的時代細節,我認為細節應該表現在微小的東西上,比如桌上的麵包、花瓶里的鮮花等等。我看了一些奧斯汀的散文,從中對人物的形象略知一二,所以我採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我儘量切掉了馬車的鏡頭,因為在現在的電影中,有人鑽進汽車並開走的鏡頭沒有什麼趣味可言,而久遠年代的馬車也一樣。古裝片有很多固有元素,有些出現在本片中,有些沒有,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提出置疑。”

在演員的選擇上,懷特打算儘量接近於奧斯汀的原著,他說:“在1940年版的《傲慢與偏見》中,擔綱主演的葛麗亞·嘉遜和勞倫斯·奧利弗都已經30多歲了,所以初戀的情節設定被削弱了。”

談到選中凱拉·奈特利扮演莉齊時,懷特說:“起初我並沒看好大美女凱拉,因為我在尋找不太符合女性傳統的演員,伶俐而又有些難以相處。我認為莉齊應該是很難相處的,而且堅韌並懷疑一切。可當我遇見凱拉,發現她的疑問層出不窮,就像個假小子。凱拉思維活躍,極富幽默感。在拍攝期間,她仍在不斷的讓我感到驚訝。我不禁捫心自問,還要尋找什麼樣的演員呢?無非是全身心的投入,而且虛心的傾聽別人的意見。凱拉全都做到了,而且非常刻苦。”

奈特利深知扮演這個角色的難度,她說:“扮演莉齊要承擔巨大的壓力。她是文學作品中最經典的女性人物之一,我想任何一位女演員都不會拒絕這樣的機會,不過,機遇伴隨著艱巨的挑戰,因為在你讀《傲慢與偏見》時,肯定會想像出莉齊的樣子,於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個屬於自己的莉齊。”

簡·奧斯汀曾經批評自己的作品,稱故事過於輕鬆快樂,而且覺得簡和莉齊間的關係不夠真實。於是在拍攝本片時,導演和演員都充分注意到這點,努力讓影片比小說更加真實。

對於扮演達西的人選,懷特說:“我從沒看過電視劇版和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所以我可以物色我心中的達西,而馬修·麥克費登是我眼中的唯一人選。片中的達西28歲,而在影片拍攝時馬修也不過29歲。我對帥氣的小生不感興趣,達西要更有趣和更複雜,馬修能夠成功塑造人物的多重層面,而且他並不虛榮,不介意在影片開頭會招致觀眾的厭惡。我們必須討厭他,因為我們是從莉齊的視角來看待他,而且之後我們還會同莉齊一起喜歡上他。”

唐納德·薩瑟蘭能夠擔綱出演班內特令懷特激動萬分,他說:“唐納德是個傳奇,在我10來歲時,就在《革命》中作過臨時演員,那時候我就開始關注唐納德。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1973年的《血光鬼影奪命刀》。看到最近《冷山》中的唐納德,我意識到他具備扮演班內特所需要的柔和一面。”

薩瑟蘭說:“雖然我已經有40年沒看過小說,但我喜歡簡·奧斯汀。喬寫信給我,說有一個《冷山》中門羅式的角色,希望我來扮演。他說班內特45歲才結婚,有5個女兒,特別是他的女兒們無法繼承他的遺產,因為法律規定遺產必須由男性繼承,遠房親戚柯林斯是唯一的受益者。一切都聽起來很有戲。”

吉娜·馬隆是本片演員中唯一的一名美國演員,她認為自己非常了解少女的心事,她說:“莉迪亞只有15歲,她渴望邂逅愛情,她會苦苦思考與男孩約會時將要穿上的服裝。由於階級的限制,她接觸不到很多男人,這就是舞會為何能讓她異常興奮的原因,只有在舞會上她才能與形形色色的男孩交往。她的日常生活非常簡單,因為她沒有家務也沒有學校,她的教育被忽視了。她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自由。莉迪亞的選擇與當今年輕女性完全不同。對她來說,結婚是挽救未來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能結婚,她將繼續留在家中或者靠做家教謀生,從而自降階層。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女性的婚姻觀很實際,為愛而結婚被看作是輕率之舉,但莉迪亞卻愛上了愛情,迫切的選擇了私奔,並且無視可能的悲慘結局,竭力成為五姐妹中唯一成婚的人。”

扮演片中達西姨媽凱薩琳·德波夫人的演員需要有豐富的表演經驗,製片方非常幸運能爭取到朱迪·丹奇來扮演。懷特回憶說:“在我們開始拍攝的第一天,有一段餐桌邊的場景,任何導演都會認為這種場景很難拍。在我拍攝的第一部故事長片的第一天,朱迪·丹奇就坐在長桌的一端,我有些膽戰心驚。不過她非常專業,而且和藹可親,目睹她化身德波夫人是種享受。”

擔綱本片製作設計師的是曾多次同導演懷特合作的莎拉·格林伍德(Sarah Greenwood),而服裝設計師則是曾參與《維拉·德雷克》拍攝的傑奎琳·杜蘭(Jacqueline Durran)。在談到影片服裝時,懷特說:“我發現高腰裙很難看,所以我研究了一下。雖然《傲慢與偏見》出版於1813年,但簡·奧斯汀的小說初稿早在1797年便完成,取名為‘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於是我們選擇了早期的時尚風格,裙裝的腰線更低更討人喜歡。”

關於簡·奧斯汀

簡·奧斯汀(1775~1817)出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並在小鎮中度過了人生中最初的25年。奧斯汀是家中的第7個孩子,父親是當地的教區長。她沒進過正規學校,而是在家中由父母指導學習,其中母親負責教她法語、義大利語和鋼琴。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境殷實。由於長期居住在封建保守勢力相當強大的鄉下,所以她的生活圈子十分有限,所接觸的主要是中小地主和牧師。她以女性的敏銳和細膩描繪出周圍的世界:有閒階級恬靜舒適的田園生活,紳士淑女的愛情和婚姻。這裡沒有可怕的災禍和尖刻的矛盾,只有日常生活中的風波和人物之間的喜劇性衝突,格調是輕鬆詼諧的。 

10多歲時,熱衷閱讀的奧斯汀開始創作一些諷刺小品。在1796至1797之間,她完成了《傲慢與偏見》的初稿,取名為《第一印象》。當時奧斯汀正墜入愛河,他們的婚事遭到男孩家人的反對,因為兩人的未來一片渺茫。幾年後,奧斯汀與另一名男子訂婚,卻在第二天便解除了婚約。

在這幾年中,奧斯汀沒有繼續寫作,因為在父親於1805年去世之後,一家人頻繁搬遷。直到1809年,終於安下心來的奧斯汀才開始著手修改先前被一家出版商拒之門外的《第一印象》,日後的《傲慢與偏見》逐漸成形,與此同時,她還重新創作了一些以前的作品,多部小說由此應運而生。

1811年,奧斯汀自己出資出版了《理智和感傷》 。在嘗到成功的喜悅之後,奧斯汀於1813年1月出版了《傲慢與偏見》,立即贏得了如潮好評,在之後的將近200年間,這部經典小說一直人氣不減。隨後,又有4部小說相繼問世,分別是《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愛瑪》(1815)、以及她死後出版的《勸導》《諾桑覺寺》。 

奧斯汀曾經躲在一扇木門後寫作,當有人走進,開門的嘎吱聲就像警報一樣,提醒她將手稿藏起來。奧斯汀的所有作品最初出版時都是匿名的,隨著《傲慢與偏見》取得成功,到1813年9月,她的作者身份已經不再是秘密。儘管匿名出版讓奧斯汀無法在有生之年成為名聲顯赫的偉大作家,但也讓她得以不受輿論的干擾,因為當時的英國社會對女性在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面頗有成見。

在奧斯汀的所有作品中,《傲慢與偏見》和《愛瑪》是她的代表作。這兩部小說寫的都是愛情與婚姻,生動反映出當時鄉村中的階級關係、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襯托出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鄉村生活的保守和閉塞。作者在這兩部小說中通過幾個鄉鎮中產階級少女對終身大事的處理,表達了她的婚姻觀:為了財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但結婚不考慮財產也是愚蠢的。《傲慢與偏見》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作兒戲,比較強調感情對於締結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小說的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語言清麗流暢,機智幽默,是奧斯汀小說中最受歡迎的一部。 

《愛瑪》一般被認為是奧斯汀作品中藝術和思想上最為成熟的一部,與其他幾部小說相比,現實主義成分增多,戲劇性的誇張減少,結構更為嚴謹。女主人公愛瑪不再是理想化的人物,她既有單純直率的一面,也有她養尊處優的富家獨生女的任性、勢利、自以為是的一面。她把鄰近的一個孤女哈麗葉特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武斷的安排她的戀愛和婚姻,卻屢遭失敗。最後愛瑪和哈麗葉特都結成了門當戶對的婚姻。這表明作者已認為在中產階級社會中,愛情和婚姻是與財產和社會地位相聯繫的。這部小說描寫的婚姻,不再象《傲慢與偏見》中那樣不計較門第,對世事也不再樂觀。 

18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文壇中有40年左右沒有出現過一流的小說作家和作品,社會上充斥著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奧斯汀最初的創作就是為了嘲諷這類流行小說。《諾桑覺寺》和《理性與感傷》兩部作品是故意模仿“哥特小說”和“感傷小說”而作。後來她又進而以高超的藝術技巧,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浪潮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雖然涵蓋的社會階層並不廣泛,但扭轉了當時小說創作的庸俗風氣,在英國小說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幕後花絮

傲慢與偏見[2005年版電影]《傲慢與偏見》
·在片中扮演民兵的臨時演員都曾學習行軍和穿著軍裝。

·艾瑪·湯普森曾參與改編劇本,並出現在片尾的鳴謝名單中。

·在本片拍攝期間,凱拉·奈特利開始準備出演《多米諾》,並將頭髮剪斷。在本片拍攝的最後幾周,奈特利不得不佩戴假髮並穿上長袖服裝,以遮蓋越加清晰的肌肉。

·佩內洛普·威爾頓(Penelope Wilton)在出演本片的同時還在出演《賽末點》和電視劇《神秘博士》

·影片幾乎全部實景拍攝,只有達西和賓格萊初次露面的舞會場地是搭建而成的,因為那種聚會廳在英國已經不復存在。

·扮演達西的馬克·麥克費登的視力很差,在拍攝薄霧清晨的場景時,導演喬·懷特不得不在攝影機後揮動紅旗,以讓麥克費登得知面對的方向。

·片中閱兵場景時出現的紅色軍裝全部出自《沙普》系列電視劇。在當時的英國陸軍部隊中,根本沒有黃邊翻領軍裝,這種軍裝是著名作家伯納德·康威爾(Bernard Cornwell)在《沙普》系列小說中自創的,並出現在同名系列劇集中,本片的服裝部門借用了這些服裝。

·在影片開頭,伊莉莎白正在讀一本名為“第一印象”的小說,這正是《傲慢與偏見》的原名。

·賓格萊練習向簡求婚的場景是臨時準備的,由於西蒙·伍茲表演出色,這段場景被延長了。

·羅莎曼德·派克是導演喬·懷特眼中飾演簡的最佳人選,為此她回絕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片約。

·作曲家達里奧·馬利安那利(Dario Marianelli)在影片開拍前就完成了片中的大多舞曲。

穿幫鏡頭

·連貫性:當達西向伊莉莎白表達愛意的時候,整個面對面的場景,兩個人的劉海都在不斷地變化著。

·在和達西先生跳完舞之後,你可以看見麗滋耳朵後面有一個耳塞監聽器。

·時代錯誤:在年輕的姐妹向到來的士兵問候的時候,可以看見一些大英國協旗幟上面顯示的是正確的合併(愛爾蘭沒有St Patrick的十字對角線)。在遊行隊伍中央,有一面旗幟上面顯示出St Patrick的十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