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連鴻

傅連鴻

傅連鴻,男,46歲,甘肅省蘭州大大餐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1986年下崗後白手起家,1998年創立“蘭州大大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八家連鎖店,僅蘭州四家酒店營業面積就達3200平米,年產值1000萬元,累計納稅150萬元,就業200多人,累計安置殘疾職工90餘人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傅連鴻,他的酒店也被蘭州市城關區就業局掛牌為“就業與再就業示範基地”。自製精裝“百家香”火鍋底料譽滿金城,企業發展日趨成熟。

這幾年裡,他為城關區殘聯康復中心捐贈大型兒童遊樂設施一套;為重病殘疾人邵永霞籌集募捐3500元,其中他本人捐款1700元;為殘疾特困家庭子女王珊資助學費5000元;為上百名殘疾人訂閱2007年<中國殘疾人>雜誌100份;為130名殘協專乾訂閱2008年全年<蘭州晚報>130份;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的提案被採納並落實,使得513名重度殘疾人納入了低保範圍;2008年汶川地震,他向災區捐助3150元,交納特殊黨費1000元;2009年九州山體滑坡,他捐款1400元;海地大地震他又第一時間向慈善總會捐款2000元。

他先後擔任蘭州市肢協副主席、蘭州市城關區第七屆政協委員,先後榮獲“蘭州市城關區創業明星”、“蘭州市殘疾人自強模範”、“甘肅省十大優秀殘疾人”、“甘肅省自強模範”等榮譽稱號。

成長曆程

在困境中創業 在創業中追求 人生的命運是坎坷不平的。1986年6月,傅連鴻所在的蘭州市東崗兒童皮鞋廠倒閉了,他和愛人雙雙離廠回家,夫妻倆加起來不足百元的工資收入也就沒有了。這對於肢體有殘疾的傅連鴻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那時孩子才5歲,家裡沒有一分錢積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只能靠父母的幫助勉強維持生計,失落與茫然的情緒讓他一度失去了對生活的勇氣,一段時間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在困境中創業 在創業中追求

夢想是生命的燭光,機遇只對充滿渴求的人才具有價值。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傅連鴻懷揣著東挪西湊到的800元錢,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艱難的創業之路。那時,蘭州鐵路局自由市場剛建成不久,通過朋友的幫忙他租到了一個小攤位,賣起了水產品。不久,他發現鱔魚的生意在蘭州很少有人做,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決定自己乘火車去成都進貨。雖然身體的殘疾讓他的行動比正常人艱難,付出的要比別人多,但他已經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所以他的幹勁很足,他堅信別人能做到的只要自己付出比別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也一定能夠做到,而且還會做得更好。

這一乾就是十年,無論春夏秋冬,颳風下雨,他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從沒有一天懈怠過,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夏日的炎熱可以忍受,但冬天的酷寒卻非常難熬。嚴寒時常凍破他的腿腳,好多時候給傷口敷藥時都能看見骨頭,睡覺時又癢又痛,但他還是咬緊牙關,告訴自已一定要堅持下去。慢慢的,他的水產生意從一天賣出十幾斤發展的後來的上千斤,銷售也從零售轉為批發,許多賓館酒店都和他建立了長期的供應關係,他的生意開始蒸蒸日上。

1996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流通領域和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市場競爭也變得更為激烈。他意識到不能只把目光局限於蘭州本地,因為當時蘭州的水產品市場已趨於飽和,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如不及時調整思路就會被市場“炒魷魚”。只有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搶時間,抓機遇,才能得到更大發展。所以他相繼在西寧、烏魯木齊開設分點。但他的這步棋卻走錯了,由於身體的殘疾帶給他行動上的諸多不便,開闢在外地的生意也就只能交給招聘來的人打理,隨著這些人對當地市場的熟悉和業務的熟練,他們一個個背離了傅連鴻,紛紛自己做起了水產生意,不但帶走了他的客戶和商機,還把困難和債務都轉給了他,他辛苦經營的分銷店就這樣付之東流了。

在失敗中開拓 在開拓中奮進 公司倒閉後,傅連鴻又一次陷入了困境。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他覺得無顏再見任何人,他開始抱怨上天的不公,為什麼不給他一個健全的身體,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命運多舛?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並又一次有了輕生的念頭。是細心的妻子發現了他思想上的包袱,妻子天天守著他,不斷的安慰、鼓勵他,並對傅連鴻說:“你走了,我和孩子怎么辦?這個家不能沒有你,你是我們的支柱。”正是這樸實而又飽含深情的話語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靈,讓他感到了一個男人身上肩負的責任,他暗示自己絕不能被人生的一次挫折壓垮。

在失敗中開拓 在開拓中奮進

自古男兒當自強,艱難困苦是營養。困難挫折使傅連鴻的心更明,眼更亮,意更堅。痛定思痛,他開始總結以前生意方面的經驗教訓,經過認真反思,他終於明白,成功之路不但要克服自己身體缺陷,還要不斷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把握市場競爭的規律。同時他也意識到做事先做人的經商理念。憑藉過去在水產界有良好的口碑,再加上從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他選擇了重新開始。他先去了朋友的一家水產公司打工,年薪六萬元,這樣的工作在別人看來已經很覺得羨慕了,但他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麼,他在等待二次機遇重新創業。一年之後,機遇終於出現了,他把目光鎖定在了餐飲業。

1998年底,傅連鴻從一位四川人手裡花十二萬元轉接了一個火鍋店,正式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之路。憑藉他過去積累的經驗,他深深懂得,要想搞好餐飲業,首先要將心比心,視顧客為上帝,想要經營長久,就要讓顧客花最少的錢吃最可口的飯菜,感受優雅整潔的就餐環境,享受溫馨細緻的服務。在這種經營理念的指導下,他開始創新經營思路,結合蘭州人自己獨特的口味,自創了香辣蝦、香辣魷魚等特色鍋品。為了降低成本,他發揮了先前做水產生意的優勢,在產蝦旺季時,專門從南方運來既新鮮又便宜的的蝦儲藏供淡季使用,這樣就使得成本比市場價格降低了一半,顧客得到了實惠,店裡也賺到了人氣,隨後他加強內部管理,引導全體員工愛店愛崗、敬業奉獻,緊緊圍繞“服務第一,賓客至上”的服務宗旨,把提高服務質量、取得最佳經營業績作為目標,大力倡導職業道德文明,廣泛開展“樹行業新風,創優質服務”活動,多方聽取客人意見,突出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如:設定賓客服務意見簿,能夠及時準確的了解顧客的需求和意見。

堅定的意志與科學的態度是創業者沖天翱翔的翅膀。傅連鴻在經營中努力實施“樹一塊牌子,占一方市場”的競爭策略,把形象樹立同經營發展的大環境相結合。遵循“拓展領域、充實內容、改進方法、提高水平”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走出飯店小圈子,奔向市場大天地,向職工灌輸新的服務理念。“大大火鍋,大家喜歡”,在他的科學管理和員工的辛勤付出下,該品牌已在蘭州百姓中家喻戶曉,成為名副其實的蘭州人自己喜愛的品牌。為了做大做強,幾年間他先後在銀川市開了四家“大大”品牌加盟店。是世界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一年,他沒有退縮,反倒是在認真考察後投資400多萬元,在蘭州開了一家“鴻瑞園大酒店”,安置就業109人,其中城鎮失業下崗人員占30%,累計安置殘疾職工90餘人次,經營狀況良好。

在奮進中跨越 在收穫中奉獻 “一個人的價值,應看他貢獻什麼,不應看他取得什麼。”傅連鴻牢記這一名言,他不但自己富裕了,還給國家累計繳稅100多萬元,同時還不忘積極回報社會。這幾年裡,他為城關區殘聯康復中心捐贈大型兒童遊樂設施一套;為重病殘疾人邵永霞籌集募捐3500元,其中他本人捐款1700元;為殘疾特困家庭子女王珊資助學費5000元;為上百名殘疾人訂閱07年《中國殘疾人》雜誌100份;為130名殘協專乾訂閱08年全年《蘭州晚報》130份;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的提案被採納並落實,使得513名重度殘疾人納入了低保範圍;2008年汶川地震,他向災區捐助3150元,交納特殊黨費1000元;2009年九州山體滑坡,他捐款1400元;海地大地震他又第一時間向慈善總會捐款2000元。

在奮進中跨越 在收穫中奉獻

有多少雪雨風霜,就有多少明媚春光;有多少艱難困苦,就有多少輕鬆幸福;有多少腳踏實地,就會有多少變化收穫。

兩次創業,使傅連鴻感悟到,人只要盡力而為,就可以有所作為。沒有坷坎,只有平坦的人生者微乎其微。人生只有去奮鬥、去拼搏、去實踐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他常說:“這世界上比我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多的是,幸運的是我遇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機遇,也抓住了這個機遇,是時代、機遇造就了我。”

傅連鴻在逆境中創業,創出了艷陽一片。他的成功就是敢於品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自強不息,奮進不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