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78年——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
1982年——1985年,外交部翻譯室隨員;
1985年——1986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肯特大學進修;
1986年——1990年,外交部翻譯室三秘、二秘、副處長;
1990年——1992年,外交部亞洲司副處長、一秘;
1992年——1993年,聯合國駐民主高棉臨時機構職員;
1993年——1997年,外交部亞洲司一秘、處長、參贊;
1997年——1998年,駐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
1998年——2000年,駐菲律賓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0年——2003年,外交部亞洲司司長;
2003年——2006年,駐澳大利亞聯邦特命全權大使;
2006年——2009年,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9年——2013年3月,外交部副部長。
2013年3月——2018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家庭情況
已婚,有一女。
人物故事
傅瑩的父親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學生,曾官至新中國內蒙古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在父親的教導與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傅瑩從小就熱愛讀書。閱讀的愛好,訓練了她縝密的邏輯,也培養了她獨立思考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父親蒙冤入獄,傅瑩的讀書時光也被打碎了。她16歲上山下鄉,來到內蒙古一個生產建設兵團的廣播站勞動。回憶起這段歲月,傅瑩說:“這是一段很艱苦的經歷,但並不都是不愉快的。上山下鄉鍛鍊使我能夠吃苦、堅毅,而且做事情能夠不計較得失,能夠敢於奉獻。”三年中,她往返於兵團各處,不辭勞苦地爬電線桿、架銀幕,給戰友們放映電影,與此同時還堅持自學,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學習。1973年,傅瑩作為工農兵學員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她的數學得了滿分,被同學們戲稱為“數學家”。正是這種“數學家”的精神激發她孜孜不倦地努力,提高專業技能。她的專業是英語,第二外語是法語,可是傅瑩似乎還嫌不夠,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她又學習了羅馬尼亞語。
在2008年西藏騷亂發生後,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在英國受阻,傅瑩以中國駐英大使的身份在英國《每日電訊報》撰文,對示威者試圖奪取火炬的“暴力行為”加以譴責,並抨擊西方傳媒企圖把中國“妖魔化”;同時,她還警告“中西間了解的鴻溝愈來愈大”;而中國則更需要“保持耐性”,“等候世界了解”。
傅瑩是個地道的蒙古族人,始終表現出蒙古族人的堅韌與睿智。進入外交部後,傅瑩很少有機會回家鄉,但不管走到哪裡,她都帶著蒙古族人的習慣。在一些隆重的場合,常能看到她身穿民族服裝,莊重之餘,更有一種特別的韻致。2004年,傅瑩出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當有媒體問及她的飲食習慣時,她說:“我喜歡喝奶茶,就從國內帶來磚茶,周末熬奶茶喝。”除了喜歡奶茶,傅瑩還喜歡聽蒙古族的長調。在外交場合,她從來不需要為贈送禮物發愁,因為蒙古族歌曲的CD是她的“送禮專利”。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一層新聞發布廳舉行,大會發言人傅瑩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的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所著文章
《如果西方能夠傾聽中國》
2008年4月6日那天早上,我看著窗外漫天飛舞的雪花,不禁想:今天的北京奧運火炬倫敦段的傳遞將會怎樣?
大約八個小時以後,當第80位火炬手,英國著名中長跑運動員霍爾姆斯手舉祥雲火炬,跑上千年穹舞台,點燃了聖火盆時,場內4000多名觀眾一片歡騰。
這一天將以北京和倫敦之間的一次碰撞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這個碰撞火花四濺,充滿躁動,中國是首次舉辦奧運會的開發中國家,而英國則是迎接火炬的第一個西方國家。
在返回機場的大巴上,北京奧組委年輕的女士們,包括前奧運冠軍喬,都堅定地認為是全英國的人在跟她們作對。一個女孩說,"這哪裡是養育了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國家啊!"另一個說,"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到哪兒去了?"我花了很長時間試圖說服他們,但從她們潮濕的眼睛中我明白,我沒有做到。
我完全理解她們的看法。她們一整天都在車輛間來回穿梭,照應火炬手,鼻子凍紅了,雙手冰涼,前一天晚上只睡了三個小時的覺,有些人剛剛吃上午餐留下來的三明治。更糟糕的是,她們一路上還要反覆經受暴力沖搶火炬的行徑。
而我很幸運地坐在後面的車上,有機會看到數萬倫敦人頂風冒雪前來歡迎火炬,有揮手致意的老人,也有在風雪中表演節目的演員們。
夜幕降臨,看著奧運包機慢慢滑動到跑道上,我不禁想,飛機是否變得更加沉重了?北京奧運火炬全球傳遞這個艱難的旅程將讓13億中國人民可以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也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一個年輕朋友看了BBC對火炬倫敦傳遞的轉播,他在給我的信中寫到,此刻百感交集,有悲哀、憤怒,也有不解。像他一樣,很多人可能從中領悟到,中國融入世界不是憑著一顆誠心就可以的,擋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這堵牆太厚重了。
2008年,在中國兩億網民中最流行的不僅是有人企圖抓搶火炬的場景,更是一些感人至深的場面,例如火炬在巴黎段的傳遞中,坐在輪椅上年輕纖弱的中國殘疾人運動員金晶,用自己的雙手和身軀緊緊護住火炬,使沖搶火炬的暴徒無法得逞。中國網民們對一段時間以來,西方一些媒體不惜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和來自別國的假照片攻擊中國進行所謂"鎮壓",也感到尤為憤怒。
而在這堵牆的另一邊,情況則完全不同。像我這樣身處中西方之間的人,不能不對中國和西方國家公眾之間彼此印象向兩個不同的方向下滑的趨勢深感憂慮。
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一些媒體的一概而論的隨意批評能夠被西方公眾不加思考地接受,為什麼沒有人質疑,這樣的批評到底涉及到哪些具體問題,確切情況如何?為什麼一些報導,包括數字,能夠在毫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連日登載在新聞裡面?
那些大聲抗議和示威的人里,很多可能從來沒有見過西藏。對於中國人民來說,西藏是備受喜愛的一片熱土,關於西藏的信息也很充足。每年有四百萬遊客到西藏觀光旅遊,過去五年,西藏農牧民收入增長了83.3%。2006年,西藏全區有學校1000多所,在校學生50多萬人。西藏有宗教活動場所1780餘處,平均每1600人一處,比英格蘭地區每3125人一座教堂的比例還要高。在宗教捲入政治這一複雜的問題上,分裂是不能接受的。一個基本事實是,人民民眾衣食無憂,居住條件不斷改善,而解決溫飽問題正是歷屆中國政府多少個世紀追求的政策目標。西藏有自己的自然特色,不會像東部城市一樣完全工業化,但是它會以符合自己條件的方式,與中國其他地方一樣不斷取得進步。
我親身經歷了中國逐步擴大的開放過程,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堅定支持者。
80後出生的中國年輕一代成長在國家不斷繁榮富強、人民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自由度不斷擴大的年代。在事態的衝擊下,他們開始對西方世界進行新的集體的反思。我的女兒也是西方文化的愛好者,在我們周末長時間的網上交談中,她至少問了幾十個'為什麼'。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困惑。很多對西方持有浪漫看法的年輕人,對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的企圖十分失望,而妖魔化往往會引發相應的反作用。
我衷心希望通過這些事情中國的年輕一代能夠對西方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西方國家仍然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的重要夥伴。
在西方很多人抱怨中國對媒體不夠開放。而在中國,我們則認為西方媒體也應該學會如何努力獲得尊重。如果西方媒體能夠更加關注和報導今天中國的真實情況,而不是糾纏一些不存在的或者陳舊的問題,這將有助於改善他們的聲譽。
我在英國的這一年裡,深感外界對中國的報導比80年代中期我在英國留學時多多了。大多數的報導還是貼近中國的實際的。中國也處於信息爆炸的年代。希望西方國家能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努力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更多了解真正的中國。世界曾等待中國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國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認識中國。
任免信息
2013年3月19日,國務院免去傅瑩(女)的外交部副部長職務。
2018年3月1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傅瑩(女,蒙古族)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