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1.9-1985.7,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本科。
1985.7-1988.9,中南民族大學中文系助教。
1988.9-1991.7,在暨南大學中文系師從饒芃子教授攻讀文藝學碩士。
1991.7-1994.7,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助研。
1994年至今,供職於暨南大學中文系,期間獲得文藝學博士學位,被評聘為副教授、教授。2007年至2009年獲得國家資助的博士後基金,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後流動站進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為比較文藝學、文化產業與管理等。曾指導大學生課外“挑戰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新計畫項目。2005年指導學生完成“三下鄉”項目“內蒙古民俗調研與科學發展觀”,該團隊被授予“優秀團隊”榮譽稱號,指導老師被表彰為“優秀指導教師”。 2006年獲得學校頒發的“多媒體教學”三等獎 。
論文及著作
(一)比較文學及海外華文文學
1、追求及其效應:中西古典文論文藝本質問題之比較
《暨南大學研究生學報》 1990年第2期
2、光彩泯滅的“魚目”世界及其悲劇——《紅樓夢》貴婦人群像分析
《廣東社會科學》 1990年第3期
3、陳映真暢談台灣文學
《當代文壇報》 1991年第1期
4、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召開年會及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南學報》 1991年第1期
5、《紅樓夢》的文本結構及其美學觀念
《廣東社會科學》 1993年第4期
6、都市裡的人生:讀林中英的散文集《人生大笑能幾回》
《華文文學》 1995年第2期
7、深識鑒奧,啟發後學:饒芃子教授海外華文研究評介
《社會科學家》 1998年第2期
8、論黃孟文散文的“理性化”傾向
《暨南學報:哲社版》 1995年第3期
9、在文學本體與政治意識形態之間:二十世紀中國典型理論影響研究
《文藝理論研究》1999年第2期
10、中國現代文學基本理論的發軔及檢討
《文藝報》 2001年4月3日
11、外來文論的譯介及其對中國文論的影響:從本間久雄的《新文學概論》譯本談起
《暨南學報:哲社版》 2001年第6期
12、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理論範式的演變
《廣東社會科學》 2005年第5期
13、第五屆全國文藝學及相關學科博士點建設會議評述
《文學評論》 2006年第4期
14、論文藝存在研究的知識框架及其文藝人類學選擇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二)文化產業與管理
15、華語電影命名的通約性
《文藝研究》 2011年第2期
16、當下中國電影“戲仿”美學之思:由周星馳的電影說開去
《當代電影》 2005年第4期
17、激情所關注與生命所堅持的——第六代導演王小帥訪談錄
《文藝研究》 2007年第8期
18、俠義精神的影像再現
《文藝研究》 2006年第2期
19、性別身份——論關錦鵬的另類鏡像
《當代電影》 2006年第4期
20、論文化產業命題的語義指令及其誤區
收錄在《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研究與和諧文化建設》趙維綏、王文章主編,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12月
21、Parody——“戲仿”的精彩
《電影文學》 2005年第4期
22、徐小明談香港武俠影視文化
《電影雙周刊》(香港) 2006年第1期
23、論文化消費對文化產業的積極拉動
《滁州學院學報》 2005年第6期
24、影像的教育力量
《廣東教育》 2005年第7期
25、影像觀賞在文學理論教學中的作用
收錄於《多重視域中的文藝學》 2005年7月暨南大學出版社
(三)著作
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發生史 個人專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8年6月版
多重視域中的文藝學 主編之一 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主持的項目
主持“中國當代視聽文本的文藝文化研究”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批准號2005-2008)。
主持“二十世紀中國《文藝理論》教材體系研究”項目(1999-2000,暨南大學第三批教改課題)。
主持“文學概論課程教學體系改革”項目(國務院僑辦,批准號JYQ0606,2006-2008年)
參加“深圳“十一五”規劃文化產業項目”橫向課題。
參加“世界華語電影詩學”(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創新團隊項目)。
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文學概論 文化研究導論 美學 比較文學
研究生課程:西方文論 20世紀文學理論與批評